为什么50岁左右的人都非常盼望退休?根本原因是什么?
每个国家对退休年龄都有不一样的规定。
目前,我国即将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政策,逐年开始推迟退休年龄。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临近50岁的人,总是盼望着退休。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认知功能减退50岁左右的人,即使他们仍在工作,但从整体上来看,也属于发挥余热的从属地位,他们的经济收益相对于以前更少。
收入越来越低,由过去的紧张工作逐渐转变为大量的闲暇时间,精力、活力上也大不如从前,出现逐步弱化的趋势。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普遍会面临着认知功能大幅度减弱的现象,他们在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远远不如从前。
从发展心理学上来看,人类的大脑认知、记忆水平在30岁前达到高峰,在这个期间,人们能快速掌握新的事物,思维能力的活跃度也是最佳水平。
对于50岁左右的人来说,认知能力的下降,伴随而来是学习能力和反应能力、适应能力的下降。
纵然他们拥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但是,难以跟随企业的发展脚步来不断积累自身的新知识,会开始感到工作和事业上的吃力。
如:岗位中需要面对的高强度工作,熬夜加班等情况,这对于年轻来说是能够承受的,而50岁左右的中年人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工作中,人员存在着一定的新旧变更,年轻人充满活力和晋升机会,年长的人则会明显的感到自身能力已经远不及他们,在这样的冲击下会带来巨大的挫败感。
因此,在高压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他们宁愿早点退休,去享受自己的理想生活。
五十知天命50岁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在某种层面上是指人生已经过半,该有的成就和发展大多都已经完成,日后生活在事业上也难以有所突破。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扮演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50岁左右的人早已把重心偏向于家庭。
而在传统观念中,人奋斗的终极目标是“天伦之乐”,几十年的奋斗也正是为了这个时刻。
同理,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太久,难免会产生疲惫感,开始厌倦工作上所带来的忙碌。
陶渊明曾写下,“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李白也曾诗云:“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杜甫更是感叹:“百年秋已半,九日意兼悲”。
家庭观念加重人到了临近50岁,家庭琐事也会随着增多,父母逐渐老去,子女成家立业需要操心,尤其是当子女如果有孩子,又会帮忙照顾。
而有时单位上的规章制度,又不能请假,这便导致了人心生去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相当一些中年人不能以健全的心态来对待年轻一代,这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在自身社会能力逐渐减退的情况下,子女的新生命的衍生会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安慰,这也是许多年近50岁的人渴望退休的重要理由之一。
除了部分事业单位,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多劳多得,而这时,50岁左右的人精力上已明显跟不上,收入也会相应降低不少。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人数量越来越多,自然经济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综上,临近50岁左右的人渴望退休不单单是认知能力、适应能力方面减弱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层面上影响。
对于在职场上打拼了很多年的中年人来说,憧憬退休后的生活是一件充满新鲜感的事情,能够增加他们心理的愉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