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王春雪:这些年,我的身份既是医生又是患者!

文 / 健康界
2019-12-07 16:12

天坛医院对于神经内科主任王春雪教授来说有着深厚的感情,从1989年入院工作到现在整整30年时间,她经历了太多,也从一个青涩的美女小医生变成了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其实除了医生的身份,王教授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就是乳腺癌患者。

在36岁本命年那年,王教授在一次体检中意外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跟广大癌友一样,听到这个消息时如同晴天霹雳,也有不解和惶恐,但更多是淡定,可能因为自己是一名医生,在坚持完成两天的工作、查房和教学以后才去手术。

在与病魔的抗争过程中,有过心酸,有过退缩,但是更多的是勇往无前,在《向美丽出发》2019汝康沙龙病友冬季团体心理康复活动上,王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她的抗癌故事和经验,无论是作为一名医生还是一名病友,她认为都有这个责任和使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如果非常不幸或者意外得了一些不好的疾病,如何顽强地活下来,并且把它活好?我想这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还有自己的使命,比如我还要帮助我的病人活好。 ”王教授说道,“我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压力,历经10几年的时间与魔兵成功抗争,只凭一句话,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行为改变健康。”

在生病这段时间,王教授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很多违背自然规律的地方,过于劳累、过于疲惫、过于焦虑、过于纠结;另外,就是对肿瘤知识的缺乏,毕竟术业有专攻,作为一名神经内科的医生对肿瘤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久病成医再加上对医学知识的敏感度,所以对肿瘤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身上可怕的瘤子是从哪来的?

王教授认为无论哪一个肿瘤都是我们免疫崩溃的一个表现。从进化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免疫应该是平衡的,但是为什么年纪轻轻免疫就崩溃了呢?因为你做了违背生命进化的规律的事,所以才会免疫崩溃,比如抑郁、生气、熬夜、胡吃海塞等,所以要想维持免疫平衡,就需要我们做很多平衡的事儿。

那么什么事情需要平衡呢?

比如吃,吃对身体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人一辈子要吃进去60吨左右的食物,但是如果你吃了六七十吨的食物都是有问题的,都是不健康的话,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也都会出现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就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疾病,所以只要进到我们嘴里的东西都应该有安全的保障。

睡觉也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王教授提到,在她生病的前几年,因为上博士又工作,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经常一天睡眠4个小时,再加上大量的夜班,身体已经不堪重负,我们身体很多功能的修复都在睡眠中完成,特别是免疫系统,如果天天睡不好,免疫力就会变差,就容易生病。

情绪更是这样,作为一个年轻的医生,王教授那时候压力非常大,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事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等各种各样的压力,都要把身体压垮了,压力真的可能会压出疾病。但是压力大的时候如何疏解?这都需要人生智慧,其实每个人活着都是有压力的,压力就在那,它不影响你就可以了。

环境也是要平衡的,我们有些病友的工作、生活、社交的环境是有些问题的,这种过度的社交或者不社交,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影响。

再有就是运动,我们的祖先是靠不断的奔跑获取食物才能够活下来,所以人类的本能就是必须要运动。而现在我们坐在这儿,躺在被窝里,甚至饭都送到你的嘴边,这就相当于我们放弃了运动,放弃了运动就说明放弃了我们生存的本能。

曾经的过目不忘,现在怎么什么都想不起来?

肿瘤治疗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这对我们的大脑都是会有影响的。王教授自述曾经过目不忘,可在生病以后记忆力减退特别多,特别爱往事,也曾疑惑过,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

后来王教授检索了很多文献才发现这不是心理问题,也不是太脆弱或者太娇气,这是一种生物学层面的问题,因为各种治疗都会损害我们的大脑,大脑损害了情绪就会变得不稳定,有些时候就会莫名其妙的不高兴,甚至哭甚至发脾气,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抑郁是人情绪的一种表现,抑郁很可怕,因为它会使人失去生活的情绪,而肿瘤患者的抑郁可能高达80%。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所以女性的肿瘤比男性在心理层面压力会更大。

相对于其他实体瘤,比如肝癌、胃癌、肺癌等,乳腺肿瘤是所有肿瘤当中心理应激压力最大的一种,乳腺肿瘤是因为他不仅有肿瘤带来的压力,还有很多社会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相关的压力。我们要把它当成一种人生的历练,如果我们能勇敢面对并得到心理的疗愈,那么在未来以后人生当中任何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快乐都去哪了?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心情?

什么是抑郁症?经常会有患者问王教授,我老婆不高兴是不是抑郁症?不高兴并不一定是抑郁症,抑郁症的表现是对事物失去兴趣,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抑郁症的对立面不是高兴,而是有活力,所以抑郁症的核心是没有活力,失去了各种欲望,可能是心理的预防、生理的预防,甚至是吃的欲望和玩的欲望,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王教授提到,抑郁症是一组症状,不能凭高不高兴来判断是不是抑郁症。这就像咱们吃的西餐,不仅要有牛排,还得有面包、蔬菜和水果,甚至红酒等,咱们不能靠一个菜就说吃了一顿美美的西餐。

如果说你的领导或者你的老公请你吃西餐,就一块大牛排的话,是不能叫西餐的,它只是一块牛排而已,所以抑郁症也是这样,如果只是不高兴或者说没有兴趣,就这么一条是诊断不了抑郁症的。

抑郁症是有一系列的症状组合在一起持续了一段时间,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有重大的影响,排除了其他问题才可以诊断抑郁症。所以如果只是情绪不好,觉得压力很大,但依然对工作感兴趣,依然能吃饭、能睡觉,依然浑身还有劲儿,那么这样就不能诊断为抑郁症的。

王教授提到有一本书叫《失去联系》,本书的作者认为人之所以变得抑郁,觉得什么都没意思,甚至都不想活了,甚至真的要自杀,是因为失去了本应该联系的东西。

比如说有的人从小没有父母,或者说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温暖,比如留守儿童。这就是他跟他的父母、家庭、童年失去了联系。有些人宅在家里或者只有工作,很少接触大自然或者社会,这就跟大自然和社会失去了联系。这种失去了联系是发生抑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如何变得更好或者不抑郁?

本书作者认为要把失去联系的关系联系上,比如与他人、社会和大自然重新建立起联系。比如生病了与病友多交流,吸取其他病友在生活中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另外去户外爬爬山、逛公园等,都会对调整情绪有很好的作用。

其实本书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因为吃药效果并不好,所以他采访了200多位抑郁症恢复健康的患者,他们的经历和经验用在自己身上效果非常好,于是他也帮助了很多人恢复了健康。

睡眠真的那么重要吗?

王教授说,人一辈子1/3的时间都在睡觉,觉睡得好不好,决定了你另外2/3的生活质量。睡不好白天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就很差,脑子也转得慢,记不住事儿。这是因为夜间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大脑当中的能量的恢复大部分都要在夜间完成,所以要想办法把觉睡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王教授提到她就遇到过很多患者有失眠的问题,但是他们拒绝吃药,怕吃药有副作用,吃药会不会上瘾?吃药会不会伤肝?但是你不怕睡不好觉对你大脑的影响吗?

王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天天睡不好觉对大脑的损害是100,吃药对大脑的损害是1,你要怎么选呢?

如果说一定要吃药,不吃药我睡不好的话,我宁可用1的代价来换取100的受益。再说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用担心药的副作用。所以常规的、规范的镇静催眠的治疗,对我们的身体的影响是没有那么大的。

睡不好觉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平衡的,尤其是癌症患者每天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如果睡不好就会大大破坏人体的免疫力,所以该吃药的时候必须吃药。

活多久,会不会得病到底谁说了算?

“一个人如果活不到平均寿命的话,谁也不赖就在自己”王教授说道,因为我们的各种慢病,比如肿瘤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慢病,60%都是生活方式导致的。生活方式,包括每天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社交,几点钟睡觉,那都是你自己决定的,没有人逼着你去做,所以说60%的责任都在我们自己。

如何做一个聪明的人,特别是聪明的病人?

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做才对我们的身体更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身体而言也是一样,好的身体需要日积月累的保护。王教授说,我做医生到现在整整30年,看到了很多患者,他们从疾病慢慢的走向健康,这里面有他的每一天的努力和一个家庭的共同的努力,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机会让身体变得更好。

肥胖会引起很多疾病,如果超了一点点不要紧,如果超了很多的话就不好了。好好吃饭对我们的大脑特别的重要,是因为我们大脑的重量只占全身的2%,但是他需要的营养和血流占到全身的20%,所以你吃地沟油的话20%都跑脑子里,所以脑子不好了,就人生就不好了。

所以好好吃饭,在国外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到好好吃饭的老年人,如果能坚持10年健康的饮食,他们大脑的体积比他同龄的小伙伴都大,所以老年人到老了以后,痴呆主要是脑子的萎缩,体积的缩小,所以你好好的吃饭,你的大脑会变得非常饱满。

除了吃以外,就是运动。前面我谈过我们的祖先就是通过奔跑获得实物活下来的,而我们现在反而天天都坐得不动,所以这种情况就是我们生病的原因,所以坚持运动可以让我们活得更久。科学地运动如果坚持7年就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的30%以上。而且运动还让人你变得聪明,让人情绪好,因为运动可以使身体产生各种令人兴奋、幸福和开心的多巴胺。

优化生活方式是延长生命、快乐生活的最好办法,我们每个人能都需要改变自己来获得健康快乐的人生。

工作之余,王教授邀请首都医务工作者自发成立了公益社团医心医意网球社,医心医意网球社旨在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公众主动获得健康。

王春雪教授

作为医心医意网球社团发起人王教授谈到,科学的研究表明,网球通过复杂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不仅提高了身体健康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大脑的功能。这种脑功能的提升表现在情绪、智力、睡眠、社交能力、心理弹性、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的全面提升。小小网球,甚至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生和命运。

王春雪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任

北京天坛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睡眠与意识障碍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副会长及神经精神医学分会主委

北京脑血管防治协会医体融合与脑健康分会主委

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分会副主委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系副主任

《中国卒中杂志》副主编及编辑部主任

擅长脑血管病及多重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以及情绪睡眠及认知障碍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表论著100余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获奖多项

参与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糖代谢异常、房颤、卒中后抑郁、卒中后认知康复、卒中后营养吞咽管理、头晕眩晕与前庭康复、卒中后睡眠障碍,慢性失眠等多部国家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