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废掉一个人,其实不需要暴力,靠三种小手段就够了

文 / 第一心理
2019-12-05 00:1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中,人们在面对违背自己意志以及伤害自己权益的事情上,往往会表现得斩钉截铁,提高危机意识,但往往会在一些看似平常的问题上大意。所以,生活中,我们要远离那些让我们堕落的“小事”,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有心理学家指出,废掉一个人,根本不需要暴力,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手段,这些小手段看似无关痛痒,却很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使人骄傲自满

在天主教的教义中,傲慢是人的七种原罪之一。

白岩松曾说过,一朵花最美的时候并不是它盛开的瞬间,而是它含苞待放的时候,当一朵花盛开,也就预示着它即将衰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往往更容易记得自己成功的时刻,因为这会满足我们的好胜心,虚荣心,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但杯子装满水之后就再也放不进任何东西了。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认为,当我们谦虚而有策略,你将无所不能。所以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往往不是处于自我陶醉状态,而应该保持谦虚,这样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之处。

卡耐基认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要去恭维别人,更不要接受无理由的赞美。心理学上认为,骄傲自满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

对于很多人来说,外界的言论是他们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本质上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事实上,周围的阿谀奉承都是有原因的,这种带有心理暗示的赞美往往会促使你变得膨胀,这些人往往别有用心。

持续否定

在很多心理咨询案例中,个体的不自信往往和家庭环境有关,父母长时间对他们施加“你不行、你不可以”的否定暗示,长此以往,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不行,没有自主决定能力和自我辨别的能力。

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了我们,自己和周围人的期望往往会影响自己的人生境遇,所以说,长时间对某人进行消极的否定暗示会让他们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把控感。

此外,人类普遍拥有“习得性”的特点。

例如,某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会先对自己进行“我肯定不行”的心理暗示,在失败之后他会获得一个反馈——“我果然是不行的”,当他再次进行一个同等难度的行为之前,依旧会进行这样的心理暗示,这就导致了他消极心理暗示的循环。

所以说,那些往往打着“放弃吧,我是为你好”等言论的人,其实都是在对你持续否定,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应该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客观的分析,这样即使失败了我们也能从中吸取到经验,而不是一味的接受别人的建议,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

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心理学角度看,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无所事事。

对于很多人来说,什么一份称心的工作呢?

大概是收入高,工作时间固定,工作强度小,无技术性。

但是,这样的工作能够带给你什么呢?

大概是每天的乏味和空虚。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和学习,当抛弃外界所给予我们的物质,我们又剩下什么呢?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安乐窝之后,该如何生存呢?

贪于享乐是人们最真实的欲望,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认为,适当的危机感和焦虑更有助于个体发展,危机感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远见。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适当的危机感有助于我们修正当下的错误和完善自我。

当我们身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我们会本能地回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困难,处于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例如,赌徒在牌桌上往往保持长时间的亢奋状态,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倾家荡产,等冷静之后才万分后悔。所以说,安乐的环境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美好。

综上所述,毁掉我们人生的往往并不是大的变动,而是一些被容易忽略的细节,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行为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