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鼻症,一种连呼吸都痛的病:切除了病根,可能忽略了心理问题

文 / 感染科医生小龙
2019-12-02 16:23

上周末的业务学习,又播放了那一年的“温岭事件”:一个做过手术的患者,专家鉴定认为手术完全没有问题,患者自我感觉越来越糟,于是把刀挥向了医生。

这个事情,让人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了一种若有似无,却严重困扰患者的疾病:空鼻症。

“空鼻症”的正式疾病名叫“空鼻综合征”,用来形容医源性的鼻腔组织缺失,或者影像学显示鼻腔正常解剖结构缺失,伴有的一系列功能紊乱的综合征。

一般发生于鼻甲切除术后的一小部分患者,也有认为与进行性的鼻组织萎缩等因素有关。

空鼻症的发病机制

空鼻症患者最痛苦的症状是“矛盾的鼻塞”,就是指客观上呼吸通畅,但主观上感觉有严重的呼吸困难。

首先,由于患者的鼻甲等鼻腔组织初切除,导致鼻阻力减小,而鼻阻力为肺泡开放和通气提供重要的动力,是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须的,患者鼻阻力降低,会有一种“空虚”的窒息感觉。

这种感觉很矛盾,明明是畅通无阻,却仍然觉得呼吸困难。

下鼻甲遭到破坏后,狭窄的气道变得宽敞,鼻阻力将显著降低,肺部扩张功能随之减弱,呼吸功能下降,就会产生胸闷乃至窒息的感觉。

其次,鼻甲消融术等手术破坏了鼻黏膜,没有了鼻黏膜丰富的末梢神经,患者不能敏锐感知气流,感觉不到空气流动,也会产生鼻塞感。

此外,缺乏鼻黏膜,不能对空气进行充分的加温加湿,吸入鼻腔的空气就会显得干冷,刺激鼻腔分布的神经末梢,造成反射性头痛。

鼻甲手术之痛

对于空鼻症的发病原因,临床上认为该病是鼻科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研究显示,在患者接受下鼻甲破坏性手术后,20%的患者会患上空鼻症,实际上这个数值可能会更高。

正常的鼻腔,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其中下鼻甲参与构成了鼻腔中最狭窄和柔软的通道组成。

这个通道的鼻腔黏膜以最大的表面积接触空气,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清洁和过滤

一个安静的成年人,每小时呼吸重复约一千次;而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呼吸则可能要重复超过三千次。

如此高频率的动作,使得鼻腔更像一架精密仪器,任何一个零件出了故障,都会影响它的运转。

鼻甲就是这些精密零件之一,是鼻腔侧壁的骨性结构,在黏膜的包裹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空气吸入鼻腔后,需要受到一定的阻挡,下鼻甲所在的狭窄通道,提供了约一半的阻力,这种阻力又和肺的呼吸动力有关,当空气进入鼻腔,肺部为了获取宝贵的空气,需要努力扩张,以对抗鼻阻力对空气的阻挡。

而这种阻力,可能对于呼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像人生,如果太畅通无阻,往往有滋生空虚感的风险。

手术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呼吸道的阻塞症状,但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其实可能破坏了这种力的平衡。

空鼻症的诊断

空鼻症的临床标志是“矛盾的鼻塞”,也就是从影像学和解剖上看,因缺乏下鼻甲而导致鼻的呼吸腔道宽大而明显,但是患者依然主诉“鼻子不通气”,或者有类似的难以言状的感觉,如感觉不到气流、气短、呼吸困难,甚至要求辅助通气设备来解决“气促”问题。

不过,目前暂时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在鼻甲手术后,出现矛盾的气道阻塞、呼吸困难、鼻和咽部干燥、嗅觉减退、抑郁等五种症状时,应该引起重视,并进一步行影像学、心理学及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空鼻症是精神病吗?

空鼻症患者的每一次呼吸都如刀尖上跳舞,痛苦不堪,以至于精神极度抑郁,产生对医生的憎恨。

研究表明,很多患者接受心理评估,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有专家认为,空鼻症是鼻部手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严重分离,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不明的鼻部症候群。

但是,这个观点并不被患者认同。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种现象值得双方反思。

对于空鼻症患者,医生不能单纯地告诉他们鼻子没病,而应正视空鼻症的存在,并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逐渐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必要时可以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缓解症状。

在对目前已有的部分案例分析中,相当一部分空鼻症患者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不适感,时间长了就会演化为强烈的负情绪。

空鼻症与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与空鼻症最为相似,都有鼻腔异常宽大、鼻甲明显缩小、干燥、大量结痂、异味甚至恶臭等症状和体征。

萎缩性鼻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的萎缩性鼻炎多见于头颈部放疗后、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鼻部肿瘤手术后,

空鼻症多发生于鼻甲手术后,以下鼻甲手术最常见,包括黏膜外黏膜消融术(如表面烧灼、激光治疗)、黏膜下消融术(如黏膜内烧灼、射频消融、激光治疗)、下鼻甲部分或全切术。

此外,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尽管萎缩性鼻炎患者也会因为鼻部不适而严重影响生活,却罕有极端精神症状出现和行为认知障碍,极少患者会因为鼻部不适而去仇恨自己的医生。

正在研究的和可以试用的治疗方法

目前有关治疗的研究,重点在重塑、恢复原有的鼻腔结构。

国内外有的专家考虑可以利用自身的软骨或假体,再造一个类似的下鼻甲,将扩大的鼻腔“缩回去”,以改善通气过度的情况。

患者也可试用隐形鼻塞,由两枚小小的硅胶圆片组成,中间镂空,嵌入海绵滤芯,每个直径不到一厘米,塞入鼻孔后,可使因切除鼻甲而变得过分宽敞的鼻腔变得狭小些。

另外,也有一些“小办法”可以缓解痛苦:

  • 在鼻子里塞棉花,以感觉呼吸的存在;
  • 在面部套个有气孔的罩,以营造温润的小环境;
  • 面前放个热水杯,不时“湿润”一下鼻腔。

为了让鼻子感觉舒适,空鼻症患者应多喝水,定期进行鼻腔清洗和滋润:冲洗鼻腔使用的盐水,应是用接近体温或冷的无菌生理盐水,或者将消过毒的薄荷提取物与甘油调合起来擦鼻腔。

清洗时,适当按摩鼻部,可改善鼻内血液循环,提高抗冷御寒能力,减少伤风感冒的机会。

定期对鼻腔进行冲洗,不但可保持鼻腔的卫生,还可逐渐恢复鼻腔黏膜的敏感性。

只要患者的鼻甲没有完全切除,保持良好的健康和心理状态,空鼻症患者是有可能逐渐恢复的。

反思和心理调整

医生也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重新认识鼻甲保留和鼻黏膜保护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地做“鼻甲大部分切除”,以“一切了之”,来换取患者“更通畅的呼吸”,消除并发症的隐患。

由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不一致,心理疏导治疗也很重要。

虽然无法定性空鼻症患者为“精神病”,但是,他们的诉求正在得到重视。

鼻甲手术前,医生不但自己要对术后并发症有充分认识,也要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权衡利弊。

当患者出现“空鼻症”表现后,医生不能一味强调治疗的正确性和检查“没有异常”,而应该与心理科、精神科等多学科会诊,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现代微创手术让科技造福患者,但也不能忘了人文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