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闭症”孩子,父母请不要慌

文 / 杏林帮
2019-11-26 01:08

专家简介:杨光,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世界上存在着一群孩子,我们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乍一听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称呼非常浪漫,觉得这样一群孩子肯定非常可爱,犹如天上的星星一般闪耀,但其实人们之所以形容这些孩子为“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像是拥有一套不属于地球人的思维方式,于是无法正常人沟通,就像来自遥远星球一样。在医学中,他们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通俗的名字——“自闭症”儿童。

1.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无论哪一种叫法,都不能将它单纯地与性格内向孤僻、不擅交流联系在一起,因为它并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自闭症以男性多见,一般起病于三岁以内。在发病率方面,虽然目前对自闭症发病率的报道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但是它比想象的要普遍。一般认为自闭症的发病率为0.5~1%,但这个数据也被认为是低估了自闭症的发病率,因为许多自闭症的儿童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够,并没有去检查诊断。

在发病原因方面,尽管许多科学家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对自闭症具体明确的病因并不清楚,现认为自闭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从家族和挛生子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人士的挛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除此之外,母亲怀孕期间患过麻疹或风疹,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可能导致自闭症;遗传代谢京亦会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传递信息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如早产、难产、新生儿脑损伤,都可能会增加罹患自闭症的风险。总之,自闭症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自闭症临床表现

那么自闭症孩子有哪些表现呢?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甚至和父母也不能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例如不依赖父母,在幼儿园喜欢独处等。

语言障碍: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看广告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患儿还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许多家长面对自闭症儿童,可能第一反应是认为是孩子内向不擅长与人交往,往往也没在意,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另外,也有部分家长在确诊了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儿童时,往往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有部分家长可能还会将自己的孩子关在家中,防止被亲朋好友发现,甚至是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强迫孩子去与外界接触,这也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不仅会延误孩子的治疗,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恶化亲子关系。那么家长面对自闭症孩子的时候究竟该怎么办呢?

3、自闭症治疗

首先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的是,目前自闭症在临床上并没有标准特定且有效的治疗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治疗自闭症,相反面对自闭症要抓住每一个治疗的机会。治疗的目标则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在治疗方面,需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非药物治疗包括:

康复训练:自闭症孩子在交往、交流、认知、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必须加强教育训练以促进患儿上述能力的发展,但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训练。以促进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疗法,包括地板时光疗法、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以技巧发展为基础的干预疗法,包括图片交换交流系统、行为分解训练法;基于生理学的干预疗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与膳食疗法等;以及综合疗法,包括自闭症儿童治疗教育课程、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等。

药物疗法方面,目前无特效药可以治愈孤独症,但有些药物可能改善自闭症的部分症状,并有利于教育训练。如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阿立哌唑等可减轻多动、冲动、自语、自伤和刻板行为,稳定患儿情绪;抗抑郁药如盐酸舍曲林可改善该症的刻板重复行为,改善情绪,并缓解强迫症状;中枢兴奋药或可乐定,可缓解注意障碍及多动症状。

除了上面这些疗法,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治疗也很关键,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与孩子接触密切,能对孩子起到非常大的一个作用。此方面主要包括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指导,目的在于使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了解自闭症及孩子发育的特点,掌握照管、教育训练患儿及矫正患儿异常行为的基本方法,更好地与医生配合,并在家庭中对患儿进行行为矫正和教育训练。要求家长在家中多跟孩子交谈、对陪伴孩子、与孩子做小游戏、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巧、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同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自己工作、生活的关系。准备一本孩子发育行为或治疗教育观察记录本,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总之,自闭症虽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只要家长积极配合医生,帮助孩子缓解“孤独”,对孩子多关爱,长期下来孩子的病情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甚至还有可能帮助孩子走出“自闭”。最后,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小时候出现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征,特别是如果孩子特别大了还不会说话的话,一定要带孩子进行相应检查,警惕自闭症的发生。

专家介绍:

杨光,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专注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2013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神经病学系进行癫痫神经递质和信号通路的研究。

擅长

小儿癫痫、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头痛头晕、脑瘫、发育迟缓、神经肌肉病、遗传代谢病及儿童常见病等的诊治。

担任职务

全军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理事、全军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青年委员、北京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美国儿科学会中国教育基地讲者、海淀区青联委员、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专家、山东医药杂志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

学术科研

2013年获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儿童早期癫痫性脑病临床和基础的研究,第一完成人);2014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婴幼儿起病的癫痫及相关致病因素的研究,第二完成人)。2010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中国儿童脑血管病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编号2010-2-56,第四完成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8篇,参编专著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