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精神病药物之后,是否会给大脑遗留下一定的副作用?

文 / 莫燕聊电影
2019-09-14 16:11

精神科用药有精神药品和抗精神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情绪稳定剂等。而且各种药物之间概念基本上都是不一样的,作用以及用途也都是不一样。但是我们不管是哪一种,或许都不会对我们的大脑留下副作用,但是药物的本身却本来就具有一些副作用,如果说有副作用的可以换成用其他的药物,这是可以根据我们个体去权衡的。而这里需要我们理解却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谈一谈。

其实抗精神病的药物可分为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以及非典型抗的精神病药物这两类。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代和新型这样一种概念。

第一代主要是以氯丙嗪为代表。

这类药物主要的作用于中枢多巴胺受体,从而达到控制阳性症状的这一目的,对阴性的症状效果或许会比较差,甚至说是会有损坏认知的这一说法,所以副作用也是比较大,主要的副作用是我们自身锥体外系的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则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和肌肉强直僵硬,早期眼睛上翻或者是斜颈亦或者是面部扭曲等;静坐不能,就会不自觉的来回走动,会产生焦虑不安;帕金森样的症状,肌张力相对比较的高,而且会出现震颤和流涎甚至会出现慌张的步态,运动不协调等一系列的症状;迟发的运动障碍,一般或许是在数年之后会出现以不自主和刻板动作为主要的特征,比如说舔嘴唇以及手搓丸样等动作,所以说这类药物有损坏认知的说法。

因此根据目前应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新型也就是说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和奥氮平为代表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的相对来说疗效比较显著,对阳性的症状以及阴性症状都有一定的作用,也具有改善认知的作用的,而且副作用也会相对比较少,有些有锥体外系反应反应,有些并没有;有些对我们自身内分泌有些影响的则是会导致体重增加,但是有些也是没有的;共同点则是对阴性症状作用较第一代有显著的改善,可以根据病人的个人独特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但是精神病人的用药一定要因个人的病情而制定的,因自身的症状而定,绝对不可以一概而论。在用药的时候,我们的原则应该遵循以下三点:

1、众多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相似的情况下面,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选择了某种药物的决定因素。

2、应该尽量的避免联合用药,我们提倡单一的用药原则。

3、切勿上来就用猛药比如:氯氮平,应该是先从小剂量的轻型药入手,凭医生的嘱咐适当的加量,如果不起作用的时候,方可使用奥氮平或者是氯氮平。

其实无论是第一代还是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都是以治疗精神病性症状这一目的而使用的。如果已经出现了精神症状,并且我们自身的大脑功能出现了一定紊乱的结果,药物也可以控制这些症状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或许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会更加的显著,副作用或许也会更加少,因此是不会对我们大脑遗留副作用的这一说法,反而是如果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则是必须要进行规范的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出现病情迁延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