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亲述:七大法宝,帮你走出焦虑症!

文 / 思睿明精神心理
2019-09-10 14:06

请关注!每天将分享推荐权威精神心理相关的治愈经验、科普资讯


每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人的生活被神经性疾病所摧毁。


大把的药片,无休无止的复发,使得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属痛苦万分,尤其是很多医生给患者灌输的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药物的观念,更使他们丧失了治愈的信心。

以下几种方法,帮助你摆脱焦虑!


  1. 阅读——知识的力量


我前三十年的人生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小学中学大学工作,这些就是我的所有人生轨迹,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吧。我也曾以为可以跟大多数人一样,过上一辈子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生活有时候却会给你一些小插曲,而我却因为这些小插曲久久走不出来。大脑整天被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控制着,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疲惫却又无法摆脱。

这时候,我需要一个能转移注意力并且占用我大脑的东西,让我的大脑不再被那些荒谬的想法控制。


阅读自然是最符合这些要求的选择了。它会让你集中注意力沉浸于所阅读的内容中,思维也会被带入其中。不过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刚开始,要想让思维从胡思乱想中抽离出来确实很难,但是要坚持,哪怕一次只能集中一分钟,次数多了,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就会轻松许多。


当然阅读的内容也是一个关键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会让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我选择的读物有:心理学类书籍、小说、灵修类书籍。

2.写作——内心的释放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写作。

第一个方面,就是我在前面所提到过的,马丁.赛利格曼的ABCDE法则,在我最焦虑和恐惧的那段时间,这个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当时的我随身带了一个笔记本,一出现消极想法就立马记录下来,并按照ABCD中的方法来进行反驳,反驳的时候找到的证据越有说服力效果越好。前期你会发现,刚反驳完一个消极想法,过一会,你的脑子里又会有新的消极想法冒出来 ,甚至很多消极想法是之前出现过甚至被多次反驳过的,这时候你需要的就是持续按照ABCD去做,你会发现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反驳理由,而且每一次的反驳都能让心里好受一些。


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消极想法出来的频率会越来越低,直至最后的几乎不出现。

第二个方面,就是写文章。当然文章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日记、个人感受、故事、小说等等。

我呢比较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因为焦虑的时候想法特别多,感悟也特别多。当然读到一些比较有感触的书我也会写书评。

我的体会是,不管写作的内容是什么,写的过程需要集中精力,写出内容会耗费脑力而脱离焦虑,写完以后又会很有成就感。


3.健身——运动的快感


其实我一直有运动的习惯的,之前办过一年健身卡,那一年还算坚持得不错,但后来健身卡到期就懒得办了,自己锻炼也就断断续续。

焦虑后本着要让自己生活丰富多彩的心态,而且精神出问题了不能让身体也出问题吧,于是一咬牙决定又开始到健身房锻炼,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每周必须健身三次。

在锻炼中,为了让每一个动作都做标准,让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就必须专注,专注于动作、专注于身体感受,自然而然的,大脑也就从思绪中抽离出来,不再受思绪控制。每次健身那一个小时,让我完全感受到用身体的累取代精神的累的感觉,才发现身体的累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


从恢复健身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了,每一次我都很享受沉浸于肌肉和动作的快感,同时我也很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大脑的清静。当然我还将一直坚持下去。

当然运动的方式并不局限于健身,跑步、游泳、骑行、打球等都适用。因为运动能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这种物质能让人更快乐。

所以,运动起来吧,相信我,我感受到的你也一样能感受到。


4.冥想——瑜伽带给我的收获


从我第一次练瑜伽到现在已经有七年时间了,当然我对瑜伽的认识也从刚开始仅仅追求动作标准到现在的瑜伽冥想上。

每次练瑜伽都会有一段时间的简易坐,让我能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在一呼一吸间体验到真正的平静。

当焦虑的时候,大脑在不受控制的天马行空,这时候如果能让大脑获得片刻的宁静也是极好的,那么冥想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冥想就类似于大脑的健身,让我们的大脑得到锻炼。


当然大脑的锻炼跟身体的锻炼也是类似的,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就会发现,自己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变强了,专注力也提高了,也就不那么容易受焦虑思想的控制了。

当然冥想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打坐这一种形式,其实只要我们有了冥想意识,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都可以冥想,比如我:走路的时候,我就关注于自己的脚踩下的每一步,每一次有意识的感觉脚掌与地面的接触;等待的时候,我就关注自己的呼吸,有意识的感受呼吸;做家务的时候,大脑有意识的关注到所接触的每一个物品上,去感受这些物品的颜色、形状、材料等。


其实冥想就是让我们的思维专注于当下,而焦虑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被过去束缚或者对未来的担心,这样看来不正是用来对治焦虑的吗?


5. 旅行——给身体和心灵放个假


旅行也是让大脑忙起来的好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最适合于那种突然爆发的、难以控制的焦虑。

我第一次焦虑复发那几天,心跳加速、失眠、紧张、恐惧等各种症状如猛兽般袭来,因为得过一次焦虑症了所以我很快就意识到是焦虑症复发了,因为那时候对焦虑自救的方法还不了解,我就问我婆婆又焦虑了该怎么办,她告诉我你现在立马报个团出去旅行,于是我当即就给做旅游的朋友打电话报了第二天就能走的海螺沟短途游,这也是我唯一一次一个人旅行。在旅途中我认识了比我小几岁的川大研究生美女,我们俩很聊得来,晚上我们住一个房间,跟她一起聊起了很多大学时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居然就睡着了。第二天、第三天跟新朋友们在一起都很开心,也不再失眠,之前焦虑的事情也慢慢淡了。旅行结束后,虽然我的焦虑并没有完全好,但得到了很大缓解,也给了我治愈焦虑的信心。


在旅途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认识了不一样的人,哪怕当时的心态只是为了逃避,一旦踏上旅途,自己的心境立刻就不同了,新的环境也会马上占据自己的大脑。

正如高晓松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既然生活已经让我们不堪重负了,何不去远方看看,说不定某一片天空就能让我们豁然开朗呢!


6.养宠物——无声的陪伴

我家的狗狗叫小核桃,她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小朋友。

每天看到我回家就又跳又叫,要跟我亲热;几天不见她会欣喜若狂,难以控制;出门的时候她会乖乖把我送到门口,看着我走出去;高兴的时候,会撒娇让我跟她一起玩耍;当我坐下来的时候,她会坐在我腿上静静的陪伴。


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跟她聊天,虽然她不会跟我对话,但她真诚的眼神,仿佛我的感受她都懂。

小核桃,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7.家人的关怀——不再孤军奋战


当我焦虑时,家人的关怀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从一次又一次的迷茫脆弱中挺过来。

正如《精神焦虑症的自救》中所说“伤腿尚需拐杖,更何况受惊的、疲惫的大脑呢?”。所以家人的帮助是我们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让我们感觉到不再那么孤立无援。 在我最痛苦的时候,为了帮助我一起寻找解决方法,我老公看了很多治疗精神焦虑的书,甚至还学习了CBT疗法,所以才能给我提出很多方向正确的建议,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的病程大大缩短。


其实焦虑、抑郁就是我们的精神生病了,跟我们身体生病了是一样的,不要觉得难以启齿而一个人强挺着,我们应该勇于告诉最亲密的人或者最信任的人,我们生病了,需要他们的理解和帮助。

走出来以后,再回头看看我走过的路,我只想说三个字:不容易。

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整天忙碌的追求着各种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从现在开始,要多向内看,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

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Just do it!好起来以后你会发现,阳光依旧灿烂,世界依旧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