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过度自信而不自知--导致我们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文 / 举焰瞭望
2019-08-19 18:11
"我们经常过度自信而不自知--导致我们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你知道抽水马桶的工作原理吗?

我猜你会说“当然知道了”,因为你每天都用抽水马桶。大多数人天天都用马桶,甚至打开过马桶后面的水箱盖,看看截水阀门,或者拨弄拨弄连接杆。

所以,如果以1~10分回答上面的问题,评价一下你对抽水马桶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1分:根本不了解。我不知道抽水马桶的工作原理;

5分:中等了解。我对抽水马桶的工作原理有基本的了解;

10分:专家级。我亲自安装过几个抽水马桶。

我猜一般人都会给自己5分或6分,也就是说,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好一点,但并不熟练。

那么我想再问你几个问题

水是怎么从抽水马桶流出去的?

抽水马桶下半部分隆起的那个部分是干什么用的?

我真的理解水是怎么流入马桶便池的吗?

我们对抽水马桶工作原理的理解,可以认为是一种思维假象。我们认为自己懂了,觉得自己解释得清楚,但实际上,我们无法清晰地描述这个装置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当然也不可能把抽水马桶完全拆开再重新组装回去。

我们经常过度自信而不自知--导致我们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一、过度自信会阻碍有效学习

我们自认为比实际上懂得多,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比一般人漂亮、比一般人技艺高超。在工作中,我们总觉得自己比旁人工作效率高;在聚会时,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屋子里的一般人更有魅力】

这种过度自信每个人身上都会有

过度自信最终会阻碍有效学习。当人们处于过度自信的状态,就停止了学习的过程。他们不会再进行练习,也不会继续追问。

我们经常过度自信而不自知--导致我们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二、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让我们来认识学习活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认为自己了解得更多。所以,掌握一点点知识,可不只是有点危险那么简单,它实实在在地迷惑了我们。

心理学家们对这个观点研究了很多年,并给这个现象起了很多花哨的名字,如专家的盲点、流畅性偏好、解释深度造成的幻觉等。

这些五花八门的名字最终都归结为一个核心观点:我们通常都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的要多。

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未知的东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你如果给自己有关抽水马桶的知识打了6分,实际可能只有4分。

在一份调查问卷里问:你是否能够有效分辨出好的教学方式?

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技能有准确的认识,那么答案应该是分成均等的两部分——50%低于平均水平,50%高于平均水平。但问卷结果是,90%的人认为自己分辨良好教学方式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我们经常过度自信而不自知--导致我们拖延症的原因之一

三、如果事情看起来轻而易举,人们就会减少自己付出的努力

如果一个观念过于得心应手、习以为常,人们就有可能认为自己对这个观念理解深刻,即使事实未必如此。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抽水马桶这样的问题过度自信——抽水马桶随时随地可见;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分辨良好教学方式过度自信——人们看到的各种教育培训太多了。

在学习活动中,还有一个造成过度自信的因素,那就是过去的经历。过去的经历会影响我们对学习活动做出判断。

如果我们化学考试总是考A,可能对化学考试投入的时间就不会很多,即使下一次考试可能比上一次难得多;

如果我们经常使用PPT进行宣讲,那么对一次新的宣讲就不会投入很多准备时间,即使这次新的宣讲与以前的宣讲内容都不一样。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