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干劲,也能行动:4招让你战胜拖延症

文 / 润则生
2019-08-19 03:05
"

几乎人人都有拖延心理,大家都会有或轻或重的拖延症,就连名人也不例外。

才华横溢,在绘画、解剖、数学等多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达芬奇,是一位重度拖延症患者。《蒙娜丽莎》画了4年,《最后的晚餐》用了3年时间,去世时手里还有五六幅未完成的画作,一生完成的画作也不到20幅。他曾在笔记中写道:“告诉我,告诉我,有哪样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

被拖延症折磨的达·芬奇所发出的抱怨,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呢?我们平时也会不时发出感叹:“到底怎样才能战胜拖延,迅速行动啊!”

对“拖延症心理”“立即行动心理学”颇有研究的日本心理学大师佐佐木正悟,在书籍《想得太多,做得太少!7天让你摆脱拖延症》一书中提供了40种战拖技巧,我们来看一下其中四种。

没有干劲,也能行动:4招让你战胜拖延症

1. 认清隐性拖延

什么是拖延呢?《终结拖延症》一书是这样定义的: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

要做的事情硬拖着不去做,这种拖延我们很熟悉。可是,有时候,明明在行动了,还是属于拖延,这是怎么回事呢?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上午精力饱满,到了办公室没有去处理最难或最重要的工作,反而想着姑且先看看邮件,然后又回邮件,做做简单的任务。这样,一上午过去了,看起来挺充实,其实复杂的工作一点也没做。到了下午,接几个电话,处理一些临时工作,棘手的工作一拖再拖,不得不晚上加班……佐佐木正悟说:“在时间和精力充裕的时段,处理那些‘姑且做做看’的简单事务,其实是源自想要逃避复杂工作的心理。”

还有另外一种隐性拖延,连自己有时候都难以察觉。

朋友小莉曾经也很拖延,为此她苦恼不已。直到她听到罗振宇介绍了一种战拖秘诀:拖着不去做这件事情时,你可以利用时间去做另外一件事,最终总有一件事情完成了。这是不是一个好方法呢,当然是。只不过,小莉的年度目标是考研,每次她拖着不去复习的时候就去学习自己买的一些线上课程。看起来,她很忙碌,可是离考研这个目标却越来越远了。

从需要完成的事情中逃离,去做另外一件事,这也是拖延。这类伪行动机具迷惑性,而且容易被模式化。所以,战胜拖延的第一步,在于理清楚自己有没有被模式化的伪行动。

没有干劲,也能行动:4招让你战胜拖延症

2. 结束与开始分步进行

你正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上看一部很有吸引力的电影,突然想起来今天本来预计要出门跑步,这个时候你会立即关了电影,换上衣服鞋子出门跑步吗?

有点困难是不是,因为这个其实需要你同时完成两个难题:

①放弃喜欢的电影。

②开始有挑战的跑步。同时完成两件有难度的事情,自然没那么容易,拖延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正如作者所说:“转换行动可并不意味着从零开始做一件困难的工作。它意味着结束舒服的状态,转换成一种辛苦的状态,这确实困难。”

基于此,作者提出,结束与开始要分两步进行。先集中精力结束舒适的状态,不要试图同时去开始任何事情。哪怕只是结束这个步骤,也并非那么容易,我们都有维持现状的惰性。想想看,放弃正在观看的悬念迭起的电影,是不是挺困难的?

所以,别着急,慢慢来,等结束舒适状态,再开始下一个步骤。这种状态的切换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大可不必有心理负担,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小孩子在玩电子游戏时,被家长催促去做作业那么困难了吧,因为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需要同时完成两项难题:

①放弃轻松愉快的电子游戏。

②开始做讨厌的作业。

同时完成两件难事,自然不容易。战胜拖延提高行动力,需要非步骤进行,先结束再开始,行动转换才能更顺利。

没有干劲,也能行动:4招让你战胜拖延症

3. 记录点滴回报大脑不愿意煞费苦心地做事,却没收到什么明显成效。

佐佐木正悟说:“大脑是一个投资家。如果它花费了100的能量,就会要求100能量以上的回报。”

如果大脑觉得辛苦,它就会想办法拖延或者找理由不做。烈日炎炎的夏天不愿意出门,就是这个道理。大脑会思考:外面温度这么高,出门的代价很大,有什么回报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记录点滴回报。比如,当你在拖延着不收拾家里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件事的回报:

收拾整理干净后,更容易找到所需物品,大大节约了时间;

房间干净清爽,能够给人一种秩序感;

乱糟糟的房间极易加剧焦虑和压力,整洁干净的房间可以让人心情愉快。

不记录容易遗忘,大脑就会做出这件事不值得做的判断。虽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带来看得见的回报,但意外收获的好心情也能算是回报。

不能得到高于成本的回报,行动力会减弱,拖延也就产生了。所以,记录回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也被许多行动派所推崇。

《做,就对了》一书就提出“一个Yes胜过3个NO”法则,当你考虑是否要做某件事时,给每一个积极理由三倍于消极理由的权重。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个消极理由不去做某件事,那就列出三个做这件事的积极理由。

拖延时,多鼓励自己说“YES”,多想行动的回报。

没有干劲,也能行动:4招让你战胜拖延症

4.不追求激情和干劲

“我今天状态不好,所以工作没做完。”

“没有干劲,提不起兴致,所以无法行动。”

“做这件事我完全没有激情,所以做不好。”

“状态不佳,无心学习。”以上这些言论,经常能听到,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这么说。动力、激情、干劲,这些东西既能激发行动,也会促使拖延,被许多人拿来作为是否行动的标准。不过,佐佐木正悟却提出,请务必舍弃“万事靠干劲”的想法。怀揣这种想法做事,肯定会遭遇失败。如果一味等待有干劲的日子,一个月可能有20天都在等待中被浪费掉了。

谁都不是机器人,心情有起有伏很正常,没有必要为此或喜或忧。情绪不佳的时候,不必要一门心思的认真思考为什么情绪不好,将情绪放在一边,照常去做事就行了。

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那样:要以状态不佳的日子,或者已经有所安排的日子为基准,来寻找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工作的方法。

充满干劲的日子不可能天天都有,或者说并不常见,所以最好找到自己在平常状态下的正常水平,以此为基准。这听起来很难,好像不近人情,但是当你不断尝试,真正做到后,一定会成长得特别快。

我们不必追求天天都快乐,内心平和最好。同理,我们也不需要向往天天都有干劲,普通状态也能持续行动。

总结一下,今天分享了四种战胜拖延的方法:认清隐性拖延,不再自欺欺人;结束与开始分步进行,提高行动的成功率;拖延时多想行动的回报,行动后及时记录点滴回报;不追求激情和干劲,培养普通状态也能行动的能力。

古典老师曾说,“对于拖延,最好的策略,是先接纳。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不与拖延对抗,而是运用以上方法学着管理你的拖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