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喜欢说“我不要你了”的妈妈,背后有一个被恐吓的童年

文 / 叶老师疗愈之声
2019-08-18 21:15
"

公众场合中偶尔会遇到这样一位妈妈:要挟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

否则,她就会扯着嗓子说:“妈妈就不要你了”!边说边转身装作离去的样子。

孩子全身紧缩,或战战兢兢完成妈妈的指令,然后赶紧跟上妈妈的步伐;

又或当场吓哭,站在原地不敢动弹,祈求妈妈不要抛下自己。

这“绝”招不一定总能让孩子屈服,但这确实是一些妈妈的惯用伎俩。

到底为什么呢?

01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正在代代相传

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天生就有着爱的牵绊。

在生命的早期,孩子们必须依赖家人的照顾才能生存。一个生命出生了,父母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他会发展出一些生存技能,以使自己能在一个家庭中顺利地成长。

比如脾气暴躁的父母亲,可能会有对外界一切讯息都很屏蔽或过度敏感的孩子——孩子可能要么对所有事物都没感觉,因为要是不把自己从各种负面的情绪、冲突的情景中隔离开来,根本没办法生活。

心理学家:喜欢说“我不要你了”的妈妈,背后有一个被恐吓的童年


而过度敏感的孩子呢?则会小心翼翼,对父母千依百顺,努力照顾父母的情绪……

经历过无论言语或者肢体家庭暴力事件的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他们可能会成为校园小霸王、厌学、出现成瘾问题或体重失衡……也可能过分自卑,不敢与人沟通,成为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到迈入社会,他们有可能成为工作狂,一切都只追求结果不在意过程,尽可能地不去体会恋爱、生活带给他们的各类感受;又或成为对权威对伴侣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却情不自禁把所有责任往身上扛的人,最后活得又累又没有尊严,痛苦,却不知道怎么表达……

更有甚者,受害者长大了,成为了充满力量的施暴者——曾经发誓长大后一定不能让孩子吃苦,自己经历的一切不能让孩子经历,到头来,孩子成为了过去的我们。我们成为了自己曾经最惧怕最怨恨的人。

相同的家庭模式在代际间复制,最后整个社会都合理化父母的暴力行为,认为那样是情非得已,又或根本就是对的。

而我们根本不知道,无论基于什么出发点,暴力行为本身就是错的。

心理学家:喜欢说“我不要你了”的妈妈,背后有一个被恐吓的童年


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有其他选择。

我们受过的苦,不应该继续被传递,而是应该到此为止。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与自省能力,从而能分析出自己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当情绪来临,我们可以让自己与情绪保持一定距离,而不是马上发作,更不会把情绪宣泄到身边人尤其是孩子身上。

02 父母惯用的方式,背后藏着“控制”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能猜到答案?

为什么可怕的“我不要你了”这招,妈妈们屡试不爽。

因为——孩子总是纯粹又简单地爱着他们的妈妈。

在还没有自立能力之前,离开妈妈,孩子就无法生存。孩子肯定会在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向妈妈妥协。

妈妈知道这点。

然后她利用了孩子对自己的爱,去实现她对孩子的控制。

会使用这些方法的妈妈,是因为,当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些方法是有效的。

心理学家:喜欢说“我不要你了”的妈妈,背后有一个被恐吓的童年


因为她曾经感受过这些恐惧。

这些恐惧埋藏在内心。

她深受其害,却又深知其用。

她曾经也是受害者,她曾经也这样被她的妈妈对待。

她从自己的妈妈身上学到了这样一种爱的模式,然后与孩子的互动中,这种爱的模式再次被表达出来。通过这种伤害孩子的方式,妈妈从潜意识层面表达了她对妈妈的爱与忠诚。

03 我们可以用爱,而非恐惧来教训孩子

世界上最须要持证上岗的职业之一,绝对包括父母亲工作。

那些曾经受过伤的父母亲,他们不愿意学习、看见、疗愈的部分,都会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他们受过的苦,孩子也同样会经历。

每一位对孩子说出“我不要你了”的母亲,其实都不容易。

她们在小时候都有过一些让人难过的经历。

又或她们现在的生活过得并不轻松。

如果你也是会用这样的招数对待你的孩子的母亲,请你在下次想说出这话时,停下来,看着你面前的孩子,看着他得眼睛,看到你眼前这个生命,他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爱着你。

心理学家:喜欢说“我不要你了”的妈妈,背后有一个被恐吓的童年


就像你曾经爱你的妈妈那样。

而你,可以跟你的妈妈不一样。

你可以进一步地问自己:

你的孩子做了什么惹到你了?你希望他怎么做?
要是他不依照你的说法去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你为什么不能接受这样的后果?
针对目前的情形,对孩子说狠话是唯一的办法吗?

当你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你也许就能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被粗暴对待的经历。

也许你会说,是因为没办法跟孩子讲道理,所以才说狠话吓吓他——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父母讲道理,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给孩子灌输自己的认知。

孩子不一定能接收。

但他们都有很好的共情能力,就是说,他们比我们成年人更懂得感同身受。

当孩子不听话,我们大人忍不住想教训孩子……

心理学家:喜欢说“我不要你了”的妈妈,背后有一个被恐吓的童年


首先,我们要冷静下来,然后向孩子描述现在的状况是怎么样的,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怎样做可以改善现状,然后请孩子协助你一起帮忙实现这个状态。

尝试耐心地去跟孩子沟通,让他理解大人的处境,而不是命令他(重点是命令很多时候不一定有用)……

温柔地对待孩子,也是温柔地对待自己。

毕竟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我们都值得被好好地对待。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