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文 / 粉红的青蛙
2019-08-14 06:04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第一亲密关系。

在一场人生讲座上,教授邀请了在场的一位女士上台。

随之,教授要求她在黑板上写下20个人名,并且强调必须都是她难以割舍的人。

女士很快写完了。在这一长串的人名中,有她的家人、朋友、亲戚,还有邻居。

接着,教授要求女士划掉一个名字,原因是这个人对她来说没有其他的19个人重要。

女士照做了。

教授又继续说:“请再划掉一个名字。“

女士同样照做了。

如此重复。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四个人的名字。这四个人,是这位女士的父母、丈夫和儿子。

教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要求女士再划掉一个名字。虽然选择艰难,但女士还是按照教授的要求做了。

就这样,到了最后,黑板上只留下一个名字。

是女士丈夫的名字!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这只是一个关于排序的小游戏。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里,每个人心中对家人都有一个排序。

有人认为,父母是养育我们的人,生养之恩大于天,理应排在第一位。

也有人把孩子排在第一位:其一,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其二,对大多数母亲来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对孩子的爱胜过一切。

那么,女士为什么把父母、儿子的名字依次划掉了,却把丈夫的名字留在了最后?毕竟,丈夫是可以重新再找的?

女士对此的解释是,父母会离我们而去,儿子也会长大,找到属于他的爱人,组建他自己的家庭。

唯有丈夫,是真正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隋岩教授在《心理学与亲密关系》这本书里写道:“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一定要在成年之后独立起来,去寻找自己的爱人,过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疼爱自己的儿女,也要认清一个事实:他们终究有一天要离开你,过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一书以家庭系统排列的方式解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从家族系统、原生家庭、新生家庭等方面讨论错综复杂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什么是家庭系统排列?

它包括对家庭生活、两性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健康、灵性成长等众多课题的研究。它基于家庭中存在的“爱的序位”这一基础,深信每个家庭系统中都有着固定的序位。

爱的序位,简单来说,就是爱存在于秩序之内。爱在秩序之内,家庭便会和谐美满,爱在秩序之外,个人与家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同属亲密关系,在家庭成员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亲密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其实也是相似的。他们的不幸,大多是没有把这两种关系处理好。

比如千古难题,婆媳关系。

糟糕的婆媳关系,就是亲子关系超越夫妻关系的悲剧。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儿子结婚了,有了自己的新家庭,可在多数婆婆眼里,儿子始终是自己的儿子,是她一直疼爱的宝贝,而不是那个新家庭的丈夫。

当儿子试图承担自己作为丈夫的责任,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妻子和儿女身上时,一些婆婆便会感觉不适,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由此,她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阻止儿子与妻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良好的婆媳关系,来自婆婆的正确排序。

只有她把自己的丈夫放在第一位,接受儿子与自己已经分离的现状,能明白儿子和儿媳才是小俩口家庭里的第一亲密关系,婆媳之间的矛盾才会减少。

所以说,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中,夫妻关系势必位列其中最重要的位置。

夫妻之间的付出与接受是否平衡,是夫妻关系和谐的基础。

我们常说的付出与接受,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拒绝接受,一种是完全接受,第三种是施与受的良好互动。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夫妻虽是伴侣、是爱人、是家人,仍应讲求施与受的平衡。只有施与受形成良好的互动,双方才会感到幸福和满足。换而言之,只有你爱我一点,我爱你两点,双方都能基于这个原则,关系才会变得更加亲密。

婚姻是成年男女间爱情的契约,爱与被爱、付出与索取,都是相互的。一方过度给予,一方过度接受,失衡的施与受模式,最后,很有可能造成双方关系的紧张,直至终结。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张是个令人羡慕的姑娘,她长相姣好,工作上又顺风顺水,三十岁不到,已经是单位部门里的一把手。

这么一个容貌出众、事业有成的姑娘,是不少未婚男性可望不可及的梦中情人。小张百般挑选下,嫁给了单位里新来的一个男同事。对小张来说,丈夫的职位虽然不如她,但仪表堂堂,也算没有委屈自己。

俩人婚后育有一女,生活幸福。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单位经营不善,倒闭了。小张和丈夫双双失去了饭碗。

以后的日子怎么办?

凭借小张的职场经验,想要重新谋求一份好工作似乎没有那么困难。但,小张却放弃了。她思忖着,公婆身体不好,女儿又小,如果自己出去工作,这个家就得不到很好的照顾。不如安心待在家里,做好全家人的后勤保障。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丈夫则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离开家乡,远到省外打工。

成为家庭主妇后,小张与丈夫的关系起先还不错。他们每周保持一定的通话次数,互道近况。

再加上,丈夫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强,家中有什么需要,女儿有什么要求,丈夫每每都有求必应,悉心打点。

只是,聚少离多的日子,难免容易引起变故。

小张感觉到丈夫与自己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他主动打电话给自己的次数也变得屈指可数。小张偶尔埋怨两句,丈夫则会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题。

再后来,他们即便通话,也只是简单地说着公公婆婆和女儿的事,夫妻间的情感交流几乎是零。小张隐隐觉得,丈夫的心,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了。

都说女人的第六感是最灵验的。终于有一天,小张按捺不住自己的疑虑,她没跟丈夫打招呼,便带着女儿赶往丈夫工作的城市。

风尘仆仆地来到丈夫的宿舍,墙上赫然挂着一副丈夫与其他女人的婚纱照。小张很快得知,照片上的那个女人是丈夫的同事,他们在这里早就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了一起。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面对不知所措、满脸内疚的丈夫,小张尽管心中痛苦、崩溃,可她没有当场发泄出来。她一声不吭地带着女儿回到了自己家。表面上看,她用自己的沉默,对丈夫的出轨行为表示了原谅。

丈夫出轨的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公公婆婆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做主,要求儿子辞掉省外的工作,回家与妻女团聚。

再后来,消失了两个月后的丈夫,终于辞去了工作,回到家里。

丈夫的归来,小张表示了大度和宽容,她没有提及外遇一事,也没有指责、呵斥丈夫的所作所为。

然而,丈夫非但没有感激之情,他的行为反倒变得古怪。一次,他回到家里,莫名地发了一通火,摔坏了水杯和一部分家具。

再往后,丈夫有了家暴行为。

起因只是源于女儿弄坏了吹风机,他便对女儿连扇几个耳光。听见动静,赶来保护女儿的妻子小张,也未能幸免于难,她遭受到了丈夫的一顿痛打。

至此,俩人的婚姻关系已经糟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心理学家分析,不少家暴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一方过于宽容,过分大度导致夫妻关系的失衡。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就像上面这个案例,小张原本是单位的领导,是丈夫的上级,她跟丈夫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其实就是失衡的。

丈夫发生外遇,小张是受害者,她可以哭,可以闹,可是她什么都没有做。她用自己的忍耐和气度,试图原谅丈夫犯下的过错。

殊不知,她的冷处理,压抑在丈夫心中的内疚,不仅得不到发泄,反而造成了更深的压抑。妻子的不苛责,促使丈夫通过暴力的方式,逼迫妻子做出反应,以此来减轻丈夫自己心底的歉疚。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的作者隋岩在书里写道: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如果太过善良,不要求对方赎罪,没有经过一个“赎罪“的仪式就原谅了对方的过错,会让自己受到更深的伤害。

一方的大度谅解,对于做错事的一方来讲也未必是好事。没有经历赎罪的过程,轻易地取得了对方的原谅,他不仅不会回头是岸,反倒会变本加厉,会使已经不平衡的夫妻关系变得更不平衡。

婚姻遭遇背叛,可能源自原生家庭中的非健康亲子关系。

离婚率居高不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夫妻间遭遇到了背叛。或者是经济上的背叛,又或者是情感的背叛。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拿情感背叛来说,男人出轨现象屡见不止,女人红杏出墙也不是少数。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事件,总习惯从道德的角度出发,谴责他们喜新厌旧,没有家庭责任感。

心理学家却认为,事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婚姻中的背叛,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当一个男人,没有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男人,或者说,当一个女人,没有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女人,那么他们组成的伴侣关系,是不稳固的,随时可能遭遇背叛,从而走向终点。

一个不成熟的男人,他在婚姻中的角色,一定不像丈夫,更像是儿子。他与妻子的关系,也就不像正常的伴侣,而是成了儿子与母亲的关系。

同样,一个不成熟的女人,她找的也不是丈夫,而是父亲。婚姻里,她与丈夫的相处模式,犹如女儿与父亲,可以想见,这样的夫妻关系又怎么可能维持得了多久!

导致一个人成熟与不成熟的差别,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原生家庭。心理学家认为,原生家庭里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会影响到婚恋模式。

有人对伴侣予取予求,就像儿时对父母索取各种物质需求一样毫无顾忌;

有人对伴侣无限依赖,用各种方式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要求对方时时陪伴自己;

也有人一味无理取闹,认为即便自己不说出口,对方也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心中所想……

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和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便会用哭闹的方式惩罚对方,或者干脆冷战,不理会对方,而这种招数,不正是孩子与父母相处时才会使用的吗?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关于亲密关系,你应该了解的三个真相

健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充足的爱,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回应这份爱。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婚姻关系中,他们与伴侣的互动也会向积极、良性的一面发展。

成年男女的结合,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结合。

彼此都不成熟,自然谈不上独立。独立的成年人,除了思想上的独立、经济上的独立以及生活上的独立,还一定拥有爱的能力。

有人说,几乎所有的“缺爱”,都是因为成长和家庭的原因。一个缺爱的人,说白了,他们缺乏爱的感受力。

那些自小就拥有足够爱与温暖的人,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爱,更具备爱“人”的能力,也才有更大的可能在婚后做好伴侣的角色,收获幸福的人生。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