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有喜怒哀乐,要衡量“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家长需换位思考

文 / 蕾妈育儿经
2019-08-13 01:18
"

文|蕾妈育儿经(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他的性格和人生抉择。0-3岁主要是父母的教育,3岁以后学校教育参与进来,23岁以后环境的影响加深。在整个过程中,虽说0-3岁主要靠家庭教育,但其实在孩子18岁以前,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都是第一位的。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讲述过她的前半生,她在学校时成绩优异,时常受到老师的夸奖,但是她的父母对她却十分苛刻,连一句夸奖也不给她。她的父亲是一个文化程度很低的人,为了所谓的光耀门楣,对她的要求非常高,每次考试必须第一,连第二、第三都不行。

如此日积月累,她开始讨厌学习,她就像龚自珍笔下的病梅,枝蔓曲折、疏清,满足了父亲的爱好,但自己却毫无生气。终于等自己长大成人,她远赴西藏支教,彻底断了父亲的念想。她说:“我不想一辈子成为父亲的傀儡,他也从未把我当一个真正的人看。”

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在不断地长大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如果父母仅仅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从属,亲子关系必然不会美满。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等他们强壮如父,一定会反抗压迫自己的人。那家庭教育中,有哪些方式不可取呢?

01、“家庭教育”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不可取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供孩子吃,供孩子穿,那么孩子的一切都是属于自己的。孩子应该对自己百依百顺,稍不顺意就怒不可遏;孩子应该对自己言听计从,稍有反抗就骂白眼狼;孩子应该以自己的需求为先,稍为自己考虑就被认定为自私。

孩子也有喜怒哀乐,要衡量“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家长需换位思考

以上种种,都是因为父母根本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尊重,所谓“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都是胡编乱造,孩子在经过学校教育之后,必定会对家长的教育产生怀疑,继而否定,最后愤怒。

家长的思想一层不变,而孩子的思想却在日渐成熟。他们会学习到人真正相处的方式,父子母女明明有更好的相处方式;家长还在用婴儿时期的办法对待孩子时,孩子已经学习和见识了更多美满的家庭。他们会对比会反思,如果自己与家长沟通无果,他们会选择远离。

02、“家庭教育”把孩子完全交给别人不可取

除了异常重视而压抑孩子自己的个性以外,对孩子完全忽视、交给别人照顾也是不可取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又亲密又疏离,难怪有人说,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过程。

在孩子的前18年,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根深蒂固的,如果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必然会觉得自己被忽视,自我评价不高,从而导致自卑、自信心不足。大多数国家将未成年人界定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人照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确定的。

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的第一个18年,这18年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最重要的18年,孩子与父母一生的关系如何主要看父母在这十八年是如何与孩子相处的。如果错过这个期限,等孩子自立再去改善与孩子的关系,无异于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

03、“家庭教育”把孩子当成玩物不可取

还有的父母在抖音或者视频网站发各种逗孩子玩的视频,美其名曰“如果生了一个孩子不用来玩也太无趣了”。他们各种捉弄孩子,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十多岁的少年,都是这类家长玩弄的对象。

孩子也有喜怒哀乐,要衡量“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家长需换位思考

当然,如果父母把握好玩乐的度也行,但有些家长实在是过分。比如用泥巴摔到孩子脸上,看孩子被击中后倒地大哭而哈哈大笑;还有的家长弄坏孩子心爱的玩具,就想看看孩子伤心、难过、崩溃的表情;更有甚者,家长会把小孩子倒吊着假装扔到水沟里,虽然最后没有扔,但孩子着实吓得不轻。

类似这种的玩笑,不枚盛举。很多恶作剧都会给孩子留下阴影,但家长哪会在乎呢?事后如果孩子提起来还会被父母耻笑“胆子小”、“肚量小”、“斤斤计较”等等。

不尊重孩子的喜好、不尊重孩子的需求、不尊重孩子的情绪,最后都会成为亲子关系中的隔阂。大人认为的“小事”,有可能是影响孩子的“大事”。我时常在想,我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我已不记得且云淡风轻的事会被孩子记得清清楚楚并咬牙切齿。“每日三省吾身”才是合格的父母啊!

04、家庭教育如此重要,成年人需要“换位思考”才能处理得当!

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想人之所想、理解至上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来源于百度百科)。换位思考的方式成为“家庭教育”中的“总法”一点也不为过。

首先,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

即使只会走路不会说话,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表达不出来,我们猜测不出来而已。我们只需看看中国人最爱的“抓周”活动就能看出,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家长说:“他只是图方便拿一个最近的呢?”那么“图近”也是这个孩子的喜好啊。

孩子也有喜怒哀乐,要衡量“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家长需换位思考

其次,孩子有被尊重的欲望。

当孩子被尊重时,他们会异常开心,这也是他们独立思考的开始。如果孩子的想法不被尊重和看到,慢慢地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什么都让爸爸妈妈去做吧,反正自己怎么想父母也不会在乎。很多家长在埋怨孩子不会想办法时,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最后,行为只是外在现象,探寻孩子的内心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这也要求我们不要对孩子“贴标签”,当孩子提出反抗时,不要给他贴上“叛逆”的标签;当孩子经常做出不合时宜的事情时,不要给他贴上“怪咖”的标签。孩子有自己的心思,行为只是表面,家长要去探寻孩子内心的动机,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自孩子出生起就注定孩子不再是父母的一部分,他们终将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呢?想想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自己就好了。希望别人如何对自己,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相信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的真诚,放下芥蒂、重归于好。

互动话题:您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给蕾妈留言,蕾妈将根据用户留言做出最专业的解答,用专业的知识为大家解决育儿过程中烦恼与纠结!

关注、转发、分享【蕾妈育儿经】文章,蕾妈擅长婴幼儿护理知识、儿童营养搭配、幼儿衣食住行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

因为专业,所以信赖。我是蕾妈育儿经,专业高级育婴师。专注于解决亲子成长中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