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文 / 三刀心理
2019-08-09 03:07
"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有生活失意、境遇糟糕的时候。

在这种时候我们常常发现,朋友可以离开,配偶可以分手,但父母始终会陪伴在我们左右,从不会因我们的低微而远离。

这种现象太过于平常,以至于无人对此产生疑问和探讨的欲望,但我还是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父母之爱背后的常见心理逻辑:

1. 出于对孩子的关爱

从基因学的角度来说。“关爱后代”是个体基因存续的必要手段。表现到生物身上,就形成了所谓的“亲代之爱”。

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这种关爱投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基本的表现形式为:对好的地方进行鼓励,对坏的地方采取宽容。

就拿考大学一事来说,虽然在结果出来前父母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但等结果出来后,父母的反应却常常变得比想象中要更加随和,考得好自然是欢天喜地的庆祝,考得不好也不会过分责备——至少不会像平时考试考不好那样横加谴责。

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这种关爱,构成了父母看待孩子的心理基础。

2. 出于对孩子的相信

正常来讲,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身份低微、生活失意的人,所以除了基于亲代之爱的心理妥协之外,父母能够接受孩子的糟糕现状还有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信任。

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因为相信孩子有能力在未来的某一天取得成就,相信孩子能够在未来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对现阶段的,在他们看来一时的失意便不那么在意。这种相信的程度越深,对现状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

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至于这种相信从何而来,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不过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孩子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力,二是环境上并不存在很大的阻碍。如果我们能够在失意的时候不放弃培养自我能力,并表现出对环境的接受,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相信也会增加很多。

3. 出于对自身能力的相信

为了保证后代的存续,亲代会给予相当大的资源扶持,这就是所谓的“亲代投资”。从生物繁衍的角度来讲,亲代投资可以帮助子代更好的成长,从而将基因更好地传播下去。

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父母能够接受孩子的失意,既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相信,也可能是出于对自身能力(也就是能够给予的亲代投资的数目)的相信。这种相信实际上是一种自信,即认为孩子能够在自己的帮助下取得生活的成功。

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叫“自证预言”,指的是当你相信某种事会成真时,你就会以此为目标采取行动,从而增大这件发生的可能性。如果你坚信孩子的未来可以变好,那么你的行动也会趋向于帮助实现这一目标,比如给予实际帮助,提供心灵指导等等。

心理学:当我们失意时,父母是如何接受我们的?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描述的是外界期望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如果你相信你的孩子有能力让生活变得更好,那么你就会给予他更多的支持与关爱,从而帮助他走向成功。如果你相信自身具有提供帮助的能力,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也会发挥的更好。

同时,为了增大期望结果的可能性,你还需要让你孩子自己相信自己真的能成功,从在他身上同样发挥出“自证预言”的效果。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