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文 / 淅爸育儿记
2019-08-06 04:05
"

刷到这样一则信息:婆婆毒骂儿媳,儿媳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家庭幸福,逼着向女儿的婆婆下跪,作为丈夫的却帮着自己的母亲,指责妻子不对。

妻子王女士因此愤然离家出走,住到了宾馆里面。面对旁人的调解劝说,她愤怒但是又无奈的说:“他回头不管我的对还是错,都是要说我。”

而丈夫晓峰则一直坚持两个观点:

  • 自己的母亲脾气不好,做儿子的不好多说老人什么;
  • 婆媳矛盾再严重,但是夫妻两没发生过直接矛盾;

这让王女士对丈夫十分的失望,而丈夫晓峰不断把问题抛回给王女士:“婆媳关系不好,咱两就不过,你感觉这样对不对?”

在我们家一直没经历过婆媳矛盾,夫妻两的争执,让我想不明白为何父母会成为孩子婚姻中的刽子手,为什么父母要和儿媳不和?难道这是随机事件吗?

直到我看到了“拒绝分离”这个概念才明白,这在某些家庭里面,几乎是必然事件。

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01 什么是“拒绝分离”?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拒绝分离,即关系亲密的两个人黏在一起,一方或者双方都拒绝与对方分离的一种关系模式。

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在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不懂分离,两个关系亲密的人就会黏在一起,而这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称,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如果拒绝分离,爱就是“假爱”。不懂得分离的两个人黏在一起,你干涉我的空间,我侵占你的空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成长。

当亲子间出现拒绝分离的关系模式,那么亲子关系就会成为家庭关系中的首位,从而对亲子带来恶劣的影响。

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02 拒绝分离,在不同时期对亲子的影响
  • 分娩时--形成难产;

当然没有谁期待分娩时的拒绝分离。但我们熟知的一个传说则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点。

哪咤在殷十娘肚子里待了3年零6个月才出生,出生后就具备惊天动地的能力。这一神话寓言的寓意仿佛就是,在妈妈完美的子宫里多待上一段时间,会让我们更加强大。

这个大受欢迎的情节似乎代表了我们的愿望:拒绝与妈妈的子宫分离;

  • 幼儿期时--恋母情节;

在脱离了婴儿期后,如果妈妈不愿意与幼儿分离,或者对幼儿进行包办型溺爱,从而阻碍了这个心理上的分离过程,那么幼儿将无法独自探索这个世界,特别依赖母亲。

以后,他特别依赖爸爸或其他关系亲近的人,等长大后,他就会依赖别人。

就如晓峰的案件,他本可以自己处理好婆媳矛盾,但他却选择依赖调解员,并且他认为的调解方向是让调解员说服媳妇承认是她不对,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不对。

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 成年时--无法独立;

当孩子在拒绝分离中成长,那么他的独立能力已经被剥削殆尽,他完全没自己的主见,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他也无法独立思考,父母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这也是晓峰一直帮着父母,始终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有问题的缘故。

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认为即便孩子成年,自己仍然与孩子是一体的,他们会敌视任何跟他们“抢”孩子的人。此时身为孩子下半生伴侣的儿媳/女婿,就首当其冲。

在这样的思想作祟下,父母们往往会对儿媳/女婿做出种种难以理解的荒诞事。

03 不同时期的成长,父母需要匹配孩子的分离模式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就完成了第一次与妈妈的分离;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得不一次次的离开父母,独自面对挑战(幼儿园、小学、中学...);

到我们成年步出社会,我们彻底离开了家,再然后,我们组建自己的家庭,教会我们的孩子体验分离、学会分离。

在了解了“拒绝分离”可能给我们和孩子带来的麻烦和不幸之后,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发展,建立与之匹配的亲子模式:

  • 婴儿期--拒绝分离是好事

在婴儿期(0~6个月),孩子并不具备自己独立探索世界的能力,从能力上来讲,他们此时需要被溺爱。

从心理上来讲,婴儿们处于“正常共生期”,即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虽然已与母亲完成了身体上的分离,但在意识中,他们仍然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包括心理和身体)。

在婴儿期,父母应当与孩子拒绝分离,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保护孩子的安全。

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 幼儿期~成年--共同学会有爱的分离

在幼儿期(6~36个月),孩子们会进入分离期。

在生理上,他们开始掌握自己的身体,学会坐、爬、走,逐步掌握语言,他们已经渐渐具备了独自探索世界的能力;

在心理上,孩子们进入了矛盾的分离期,他们意识到自己和母亲是两个独立的人,但他们逐渐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弱小,世界是那么大,而母亲是那么的强大。他们会变得比婴儿期更依赖父母,变得胆小。

此时孩子们面临着心理冲突,他们即希望探索世界的一切,又缺乏这样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心理受挫。

如果妈妈无条件地爱他,能够分享他的每一个新获得的技能和体验,发自内心地理解她、接受她,那么孩子的受挫感就会逐渐消失,渐渐变得自信起来。

在此阶段,妈妈需要支持孩子独立探索世界,同时也得给与孩子足够的爱和鼓励。

这一过程将持续到孩子成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会分离,父母同样需要跟随孩子的脚步而逐步放手。

育儿心理学:父母破坏孩子的婚姻,其背后的逻辑,是“拒绝分离”

  • 孩子成家--完成家庭的分离

到孩子成家立业的时候,父母的使命已经完成,孩子建立自己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宝宝。

在这个时期,家长要把中心放到自己的身上,这将是最难以割舍的一步。

多年的陪伴,在孩子寻到自己的另一半时就要拽然而止,这让很多父母感到不舒适,在婚礼上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父母,会为孩子落泪。

当孩子成家以后,父母应该把重心从孩子身上抽离,放心地把他交给他的伴侣,回过头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淅爸有话说:分离,是一个很残酷的话题,尤其是要和自己的骨肉分离。但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他可以,也必须明白,分离,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强大。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