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文 / 呆呆兔文化传媒
2019-08-05 09:07
"

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孩子健康的心灵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孩子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陈晓明出生在河北保定,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已经离婚了,法院把他判给了父亲,从小他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时不时爸爸也会回来看望他,但是他父亲的性格非常暴躁易怒,从不允许母亲来看望他。在他记忆里,最后一次也是在父母离异后唯一一次见到母亲就是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偷偷来到他学校门口等他,最后塞给了他一百块钱。而就是因为这一百块钱,他还被父亲暴打了一顿,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没去学校上学。从此以后母亲再也没敢过来看他。就这样他在父亲的暴力下慢慢长大,加上老一辈长辈的溺爱,慢慢染上不良的社会习惯,跟随一帮社会上的朋友拉帮结伙,最后因为触犯法律而受到应有惩罚,在监狱里最终见到了长达20来年未曾谋面的母亲。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这样的悲剧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想要看到的,但是我们是不是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孩子的错源于何处,如果他不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如果他的父亲教育的方式有所改变,又或者他母亲更强硬一点点,这样的大好青年也不会沦落于此。由此可见,家庭的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存在着莫大的联系。

家庭环境,这个概念主要包括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文化程度、思想道德水平、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家庭氛围以及教养方式等等。其中,经济条件如果不是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化,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关系不大,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思想道德水平、行为方式等,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氛围方面: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相反,若父母一直争吵、甚至离婚,那孩子的犯罪机率就高。

在教育方面:1、父母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自主、善于社交,有分析思考能力;2、父母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强或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4、父母教养意见不一,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投机取巧;5、父母支配性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想孩子健康成长,首先要让孩子有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 夫妻相敬相爱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夫妻应该相敬相爱,而且要公开地让孩子们看到这种深厚感情。比如,父亲在生活中多照顾妻子,逢年过节向他们的母亲赠送礼物,出门时给她打电话等。如果一个孩子了解他的父母是相亲相爱的话,父母就无需要多地向他解释说明是友爱和亲善了。父母的真实情感流入了孩子的心田,从而有益于他在将来的各种关系中发现真挚的感情。

2. 夫妇共同教育孩子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家务合养育孩子方面妻子要比丈夫付出得更多,这样做是不好的,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丈夫应该自觉地帮助妻子,这样不但会赢得孩子的尊敬,而且会使夫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抚养教育孩子,帮助妻子就是对孩子的爱。

3. 身教重于言传

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良好的家庭环境,更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需要主动地讲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示范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身教胜于言传,当我们把垃圾放入垃圾箱李,孩子也会这样做;而如果我们随处乱丢的话,孩子也会乱丢杂物。如果我们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助人为乐,褚时豁达,我们的孩子也就有可能使自己成为好的榜样。

孩子从他的家庭环境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家庭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因此父母们要注意身教重于言传,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