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叛逆心理的成长

文 / 碗饭追大碗News
2019-08-03 22:06
"

当一批吃过苦的家长经历过艰苦的岁月之后,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同样的遭遇,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用通俗的话就是“学习”。

家庭教育和叛逆心理的成长

当下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就是,家长带着孩子到处“走街串巷”去上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孩子在放假期间的学习强度甚至比平时上学还大,“自由”这个词貌似离孩子的生活越来越远,所有的生活作息早都由父母安排好,孩子只是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同时,就会出现一个更普遍的问题就是“叛逆心理”。

为什么“叛逆心理”大多数只发生在青少年这个人生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是人从孩童到成人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段期间,人会开始构建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凭自己的意识去认识世界,但是这些都会被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扼杀在摇篮里,因为孩子的生活都是家长安排好的,孩子见到的世界就是家长想让孩子看见的世界,但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在快节奏的今天,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主要集中在结果。如果期末考了一个好成绩,在孩子面前,会告诫你不要骄傲;在家长圈里,则会进行炫耀一番。期末考了一个不好的成绩,家长肯定会质疑孩子,你在学校是不是没有学习,上课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并不会去关心孩子没有考好背后的原因。有可能只是考试那天身体不舒服造成的影响,但是也会被家长反驳:“头疼难受的小病怎么不能坚持坚持,又不是大病,怎么就影响考试了?”这就是矛盾的开始。(其实,考试的时候身体状态会影响整个考试过程和结果)

下一步,家长就会以为自己家的孩子“学习”不行,需要出去找老师补课。久而久之,所有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家的孩子落后,都开始在“课外”这个时间段下功夫,家长们会潜意识的认为孩子只有在“课外”补过课了,就能“学习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开始激发逆反心理。尤其对于住校的学生,回到家都想和父母说一说在学校的有趣的事,或者一些心事,但是一句“学习去!”,会让孩子彻底打消了沟通的想法,彻底的厌恶学习。有时候家长会抱怨孩子不和自己沟通,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并没有去尊重孩子,青少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这些家长并不去关注,甚是说不在乎都不为过,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总是以成人的角度解决问题,这就进一步恶化学习的矛盾。

然而,对于孩子“学习”,家长还是很热情的,为了孩子能学习,什么事都能去做,都能去安排,甚至陪着孩子学习。孩子学习渴了,立马递上新买的饮料;饿了,订上最好的外卖。孩子学习时间长了,还有些于心不忍:“休息休息吧”。这种在学习上的溺爱,普遍的存在于如今的家庭中。反观孩子呢,会觉得父母整天监视自己学习,不学还不行,心里就会很急躁,学习的心态就会慢慢偏转。两个角度,两个思维方式 ,造就了糟糕的结果。

都说先做人再做事,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教育是件好事,但是关注的点和方法没有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到较大的作用。环境会改变一个人,同样会埋没一个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家长让孩子见到了什么样的世界,那么孩子未来的生活可能就是那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有可能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世界。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