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文 / Tina心理
2019-07-25 15:06
"一、12岁的他脸上挂满泪水,跟我说着他很委屈

周末父亲过生日,我们一家三口和姐姐一家四口一起回老家,全家人其乐融融,约好去拍全家福。

中间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思考良多。

我姐姐的儿子,也就是我外甥超超今年12岁,我儿子一岁半,我儿子特别喜欢超超哥哥,非要哥哥抱。

12岁的男孩对于如何正确地抱一个一岁半的孩子,自然是没什么经验,抱着腿就站了起来,因为没有护住腰,我儿子差点就没保持住平衡摔下来,好在我在旁边及时伸手。

因为这个事,姐姐和姐夫很凶地训了我外甥超超,我赶紧从中打圆场,这事就此作罢。

我儿子闹着出去玩,我领着他走在前面,超超无精打采地走在后面,脸上的表情很忧郁。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我回头柔声问道:"怎么了?看你很不开心。"

超超瞬间泪奔,赶紧冲进卫生间,我将儿子递给老公,赶紧跟了进去。

"怎么了?你有委屈可以跟我说。"一时间他抽泣到说不出话来。

我一直轻轻抚摸着他后背,过了好一会他平静了些,他抽泣着跟我说,平时他的委屈没有人说,所以今天我一句关心的询问,让他情绪失控了。

他说平时他不论怎么做,妈妈好像都不满意,听到最多的就是否定和批评,他也想努力让妈妈满意,但是却总是做不到。

我知道姐姐姐夫平日对超超向来严厉,我紧紧抱住他,告诉他:"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我来跟你妈妈谈。"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姐姐姐夫都是温暖纯良的人,一儿一女,大女儿迪迪今年22岁,小儿子超超今年12岁,一家四口日子过得简单却幸福。

儿子比女儿小10岁,按理说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超超应该很受宠爱才是,但超超却仿佛是家里地位最低的那个。

吃完饭收拾餐桌刷碗都是他的活,姐姐姐夫做生意忙的时候,大人的衣服也需要他来洗。12岁的他练就了一身家务本领,饺子、包馄饨、蒸馒头、洗衣服,你能想到的家务活他都会。

只因为姐姐姐夫觉得男孩子需要更早独立,男孩子需要更多承担。

超超不爱学习,也经常粗心大意,姐姐姐夫为此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皮子,但成效不大。批评超超成了高频率事件,而为了防止超超骄傲,即便超超表现好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表扬。

超超委屈地跟我说:"我平时要小心翼翼地说话,说得不好了爸爸妈妈姐姐就会被批评,做得好了他们却从不表扬,感觉都是应该的。"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2、对待男孩的“坚强教育”,其实是一种变相伤害

像姐姐姐夫一样,奉行"坚强教育"的家长不在少数,但殊不知,"坚强教育"其实一直都在伤害男孩。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男人比女人更强大,相应的,大多数家长也认为,男孩比女孩更"皮实、抗造",所以女孩天生就被怜爱,可男孩却少不了被粗暴对待。

有一次在商场逛街,看到的一幕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人群中一位妈妈冲着孩子大吼,言语中得知儿子因为乱跑差点走散,妈妈又急又气,不仅大声训斥着儿子,还不时打着儿子屁股。

面对妈妈的暴行,男孩耷拉着脑袋,不哭也不闹。

先暂且不讨论这位妈妈的过激行为,我在想,如果那个孩子是女孩,情形会是怎样呢?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我们对男孩的要求比对女孩要苛刻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 首先,我们不能接受男孩脆弱。
女孩磕倒了找妈妈,妈妈会赶紧把她抱在怀里安慰;而男孩磕倒了大哭,家长往往丢来一句"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

中国社会对男人的要求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哪怕你还是个小孩子,遇事哭哭啼啼、哼哼唧唧也是不被接受的。对男孩要求严格一点,很多父母觉得天经地义。

  • 其次,家长往往对男孩有着更高的社会期待。
很多女孩的家长说,我们家是姑娘,我对她没有特别高的要求,这辈子开开心心的就好,但是几乎没有男孩的家长会这样说。

男孩的家长往往对他有更多期待,他要事业有成,他要有能力,要受人欢迎。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然而,和这种满满的期望相比,男孩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坚强。不论是年幼的男孩还是步入青春期的少年,他们出现问题的概率都比女孩高。

比如男孩更容易焦虑,更容易习得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沉迷游戏、帮派文化等。他们的自控力往往更低,容易冲动,专注力差。研究表明,男孩发生多动症的概率是女孩的5到10倍之多。

尽管男孩的成长更容易出现问题,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关爱,但是父母却很少能有效理解和帮助他们,这让男孩陷入一种非常无助的境地。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3、男孩真的比女孩更坚强吗?心理学家:不!

史蒂夫·比达尔夫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心理学家,育儿类畅销书作家,他在著作《养育男孩》中揭示了男孩和女孩的大不同,揭示了男孩从孩童向男人转变过程中面临的所有关键问题,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男孩真的比女孩更坚强吗?在书中作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作者详细讲解了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男孩跟女孩的表现和需求都不同,只有深入了解男孩,我们才能更好的养育男孩。

作者说在在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非常重要,但是却往往会被家长忽视。这个阶段是0-6岁,被称为"温柔岁月"。

这是男孩一生中最温馨、受到亲人最多关爱的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和身边的亲人形成稳固的亲密关系,这样他内心才能建立起安全感。作者建议,3岁之前的男孩不要送幼儿园,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去建立安全感。

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却为了让男孩养成坚强、不娇气的性格,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就对他的哭闹充耳不闻,以为不理会他的情绪,他就能自己安静下来,变得坚强懂事。

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有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实这斩断了男孩与父母之间深层的情感联结。他无法在身边感知到一个可无条件信赖的亲密关系,等他长大,他或者会过于要强来保护自己,或者过于软弱来屈从于他人。总之,难以把握人际关系的亲密尺度。

所以,从亲密关系中获得的安全感是男孩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成长需求,而所谓的"坚强教育"并不能给他带来这种安全感。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近些年,性别科学正在逐渐兴起,各个国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男孩和女孩的大脑之间差别至少有100多处。

研究表明,男孩的大脑额叶比女孩发展缓慢,所以他们的自制力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更容易紧张,对外部事件的反应也更激烈。

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男孩会更好动,上蹿下跳、停不下来。男孩的家长往往感叹男孩实在是太难带。

但实际上男孩的好动也跟他们的生理结构有关。男孩的脑干中有更多得到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也比女孩多,这样的生理结构决定了男孩会更有活力,他们需要释放他们旺盛的精力。

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男孩久坐安静学习的能力总体不如女孩,他们多从不停的运动中学习。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另外,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但是男孩很少被能那么贴心,其实这也是由生理结构决定的。

男孩的胼胝体小,左右脑联系起来的能力比女孩弱,他们不会像女孩那么会察言观色,清晰表达,情感也远不如女孩细腻。

所以你会发现两三岁的女孩往往可以跟父母甜蜜互动,而两三岁的男孩多半像个愣头青一样,只对车子、恐龙、奥特曼感兴趣。

以上还只是列了男孩和女孩的种种差异中的几项,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差异之后,才能给男孩更恰当的抚养和关爱。

4、如何给男孩子更好的关爱?

第一、摒弃"坚强教育",给0到6岁的男孩更亲密的爱。

传统观念认为,家长对待男孩严厉些理所应当,很多父母都推崇"坚强教育",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了解了,其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温柔和呵护。

尤其是在0到6岁的阶段,男孩需要得到父母,尤其是妈妈,全然的接纳和爱。

所以说当下次男孩磕倒痛哭的时候,不要不理不睬,将他拥抱入怀,帮他擦去泪水,给男孩更多温暖吧,毕竟这么多年,我们欠了男孩太多拥抱。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第二,引导男孩养成运动的习惯,释放旺盛的精力。

男孩的调皮好动是由其生理结构决定的,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进行合理地引导。

针对男孩的创造性活动,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父母不要给予过多限制和保护。男孩好动就随他去,让他跑够了、疯够了,能量释放完了,再陪他玩些安静的游戏,或者画画、看书等。

运动是让男孩释放过剩精力的好办法。踢球、跑步、轮滑、爬山、跆拳道……父母可以和男孩一切从事这些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释放了男孩多余的精力,还可以培养亲子感情,男孩也可以在运动中建立自信心。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第三、提高男孩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男孩的语言能力天生比女孩弱,研究表明,男孩大脑中负责语言能力的区域,比女孩要少20%-30%左右,所以在男孩的语言学习需要家长格外用心。

家长可以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讲故事、读绘本,陪他唱儿歌,利用一切机会多跟他沟通,不断累积词汇,鼓励他多多表达。

第四、不着急、慢慢来,给他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

研究表明,在五六岁时,男孩的大脑发育,比女孩晚6—12个月,仍处于粗略动作发展阶段,他们依然调皮好动,很难安静静下心来学习,所以有的研究人员就指出,男孩上学不宜过早。

这证明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当他们做好准备时,会更快适应学校生活。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心理学家:其实,父母一直在伤害男孩

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结语

《养育男孩》这本书的序言里有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如果我们希望世界上过于更多的好男人,那么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少一分责备,多一点理解。"

看完这篇文章后,抱一抱你身边那个或许被你忽略过的小男孩吧。也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与儿字的故事。

(感性走世界,理性写人生,欢迎关注@Tina心理 查看更多好文,Tina用心理学带你看人生)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