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定拖延症,怎能走上人生巅峰?5招助你告别拖延,重新开始
上周末和朋友文文聊天,她忍不住吐槽了她的部门领导。
事情是这样的,周五下班前,领导突然给她发消息,让她参加周六上午的公司内部演讲比赛。她立马委婉地拒绝了。
我立马回了句:“厉害了,硬气啊!”
她说:“公司一周前就通知各部门安排人参加演讲比赛,要么自愿报名,要么指定人参加。我当时忙着干活,没注意后续。”
“那你们领导怎么最后找到你了?”
“他拖到周五下午才想到把这个事情推给我,都不给我时间准备,凭什么给他背锅?让他自己去解决吧。”
其实像这种顶着截止时间才补救的人,在职场和生活中都很常见,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拖延症患者”。
拖延一时爽,事后补救火葬场。
要命的是,很多人一次拖延,次次拖延,陷入一个死循环。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
陷入拖延怪圈的人,一般会有这样的心路历程:
①“我有信心,这件事我一定能做好。”②拖延之后,“已经浪费了时间,我必须马上开始。”③时间继续流逝,“我不开始又能怎样?”④“好后悔啊,我应该早点儿开始的。”⑤“先做点别的事情缓解一下心情吧。”⑥“不管干什么都好痛苦。”⑦“还剩一点时间,冲一把来得及。”⑧“做呢?还是不做呢?好纠结呀!”⑨不管这件事有没有完成,拖延症的痛苦都让人不敢回首。“下次坚决不拖延!!!”⑩“下一次”来得太快,打脸打得真疼……二、为什么会陷入拖延怪圈?
拖延的表现千千万,但归根到底还是潜意识作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害怕失败,追求完美
很多人陷入拖延怪圈,其实是出于对失败的恐惧。他们执着追求完美,容不得一点点瑕疵,导致做事情总会犹豫不决,一直拖拉。
他们宁愿拖拖拉拉酿成大错,也不愿意自己的最佳表现被人评判。直白点说就是:只要我不努力,别人就不能说我“努力了还不成功”,我就不是loser。
美国的心理专家理查德·比瑞博士提出一个等式来形容这种心态: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害怕失败的人,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表现和能力完全划等号。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没能力,就用拖延行为来打破这个等式。加入拖延这个因素,等式就变成了: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他们希望自己是优秀的人,只不过一时疏忽造成拖延。但事实是,一旦拖延人就会更加纵容自己。
(二)害怕成功,不愿付出
拖延的原因,不仅有对失败的恐惧,还有对成功的恐惧。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努力了可能会成功,不努力绝不会成功。
因为成功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有的人认为自己做不到,还是什么都不付出最安全。因此,他们对于要做的事怀着无所谓的态度。不管是比赛、考试还是工作,都得过且过。
另外,事业成功不等于幸福,甚至可能找来更多麻烦。比如,工作上容易出现“能者多劳”的尴尬局面,领导、家人、客户可能会产生更高的期待,而自己也会变成工作狂,这样的“成功”太可怕。在这种心态下,还是做一条咸鱼比较安全。
(三)想要摆脱压力,不愿被控制
我们身处一个高压力高要求的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让人头昏脑涨。有的人敢想敢干,迎难而上,想要改变世界,而拖延者只想掌控自己。
在拖延者看来,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就意味着失去对自我的掌控。而拖延行为,恰恰是对世界和他人的一次对抗。
三、如何应对拖延症?你可以偶尔放肆,但不能永远拖延。哪怕再不情愿,也要试着打败拖延症。以下五点,助你告别拖延。
(一)调整情绪,纠正心态
追求完美说明你有上进心,但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做事情,要“先完成,再完美”。也就是说,首先要保证按要求完成任务,有余力再考虑优化。
对于拖延症,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敢于行动就没什么好怕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下定决心改变现状,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二)任务分类,把握轻重缓急
很多时候,拖延行为源于对事情的安排不合理。
应对拖延症,要养成列计划清单的习惯。
每天早上,花几分钟时间思考一天要做的事情,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划分成四类——重要紧急事件、重要不紧急事件、紧急不重要事件、不重要不紧急事件。这样就能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合理分配时间。
(三)制定计划,目标分解
有时候,拖延并非本意,而是任务有点难,害怕做不好。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一件事细分成很多小事,根据一个个“小目标”来操作。
举个例子,公司提出第三季度的业绩目标,数字很大。那么相关业务部门会将目标进行分解,不同的盈利项目各分担一部分任务。然后每个项目为了完成任务,继续分解,思考宣传吸粉、产品开发、销售等各岗位要达到什么效果。一个大目标,就这样变成了很多个小目标,努力一把就能够得到。
目标分解做得好,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更容易产生成就感。
(四)消除干扰,专心致志
拖延者感到时间来不及,很多时候是因为做事不能集中注意力,导致效率低下。
在网络社会,外界诱惑越来越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对自己狠一点,把各种干扰因素隔离开来。
在计划做某件事的时间内,屏蔽掉QQ、微信,忽视网页资讯,不要打开抖音,就一门心思做事情。你还发现,时间绝对够用。
(五)适当放松
如果给自己制定高强度的工作计划,时间精确到分,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那就是矫枉过正了。
高效工作固然重要,但人不是机器,适当的放松必不可少。
近年来很火的“番茄工作法”提出,专注工作25分钟后,就停下来休息5分钟。这样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英国文学评论家塞缪尔·约翰逊在一次拖稿之后写道:“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如果你正在饱受拖延之苦,不妨试试上面五种办法。
当你终于战胜拖延症,你会发现,这种感觉超爽。以前的拖延都见鬼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