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自救指南

文 / 静倪花
2019-07-18 13:07
"

我算是个完全不拖延的人,譬如,当我决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会“今天开始”,而不是“明天开始”。

被非常多的人问过,我为什么好像总能有充裕的时间去干那么多悠闲的事,比如我几乎每天都坚持1个小时左右不被打扰的早餐时间,1小时我指的是要正常上班的时候。自由工作时我整个上午都在一边吃早餐一边用电脑干活。

“如果一样重要的、有益的、你喜欢的事都没有时间做,那么你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你都将没有时间做并且错过。”这是我很爱讲的一句话,也是常常用作自我提醒的一句话。坐下来好好吃个丰富的早餐,够重要够有益更是我喜欢的事,但要如何办到呢?

“拖延症”自救指南

如果我是全职工作者,得跟上公司的上班时间,那么,在确定接受这份工作时,我会考虑到要么公司附近就有适合我口味吃早餐的地方,要么上班时间得是9点以后的,当然啦,午饭也很重要,所以我会选择附近有好吃的,买得到咖啡的,是,重点是,我可以选择、我有选择。

那么,你要如何才能让自己有选择,甚至是非常多的选择?答案当然是你要让自己有价值,当你有了价值,你就有底气挑剔你不喜欢的一切。至于如何让自己有价值,可以继续探讨探讨,不过首先,正确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的价值并不是自己说了算,是用你的人说了算的。基本上我现在于工作上不用将就,也可以为自己开价,当然会有不认同我工作能力、方式的人和企业,早些年我会努力去“证明”自己,希望得到认同,可是现在我会礼貌地转身离开,两个原因:第一,我并非跟所有风格、文化的企业以及企业老板都合适,发现不合适,及早礼貌地结束合作是对双方最好的做法;第二,因为我还有其它选择。所以,如果你还没有能跟所有老板们谈一次就妥一次、总不掉链子,表示你的价值还有待提升,或者你应该考虑比你预想的职位或薪水低一点的工作。

现在回到主题,当我们还不“够格”的时候、还需要将就的时候,是不是就一定得把所有时间砸进去工作、加班来弥补?不,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我想说的是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运用时间一边为自己增值,还能一边够享受生活。(我看见过太多人是接近强迫性地加班,而且大部分是无效加班,甚至是反效果加班,为什么加班?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工作量实在大大超出负荷,二是你的工作能力有问题,但无论是哪一种加班,你消耗的时间效率高吗?实际产生的效益有体现吗?然后再想想,你当天的工作得加班甚至熬夜才能完成,你明天的黄金工作时间的精神质量是否有影响?你把所有时间砸进去加班,你还有时间自我增值吗?其实这是个恶性循环。)

如何高效地运用时间一边为自己增值,还能一边够享受生活?关键词当然是“高效”。可这真是一门技术活,有一大堆“拖延症”患者别说是高效,能规规矩矩从从容容地干完一天必须得干的事项就不错了。

要高效地管理时间,列清单是必须项,花5分钟分别把你工作上和生活上一天要干的大事项和小事项全部列出来,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我一般会选择最紧急的先做了,然后就是我最不爱做却必须要做的事,大部分人喜欢拖延,正是那件事情他不爱做,于是摸摸东摸摸西总不下手,最后就是啥都没干成。先把你不爱做的事立刻做掉,接下来的一整天你就会很轻松,而且基本都会超快完成你的所有事项,还有多出来的时间。

“拖延症”自救指南

接着重点来了:要学会衔接时间!一个日常里简单的例子:煮一个方便面,我会先煲水,然后再拆方便面、洗餐具,而不是先拆开方便面弄好一切然后才开始煲水站在旁边等水开,又比如,我拿个小水桶到厨房接点水,我会在接水时顺便拿出冰霜的奶球挑出过期的扔掉,挑完水也刚好接完了。要习惯几件小事同时做!比如,一边查E-mail标记文件和简历,一边看剧听音乐,一边煮咖啡,就是我常一起配合着干的事。要善用零碎时间!5分钟能做什么?刷刷朋友圈刷刷微博还是发发呆?啊不,发呆是正经事,我会抽出专属的发呆时间。5分钟的零碎时间我可以用来看一篇之前用零碎时间保存收藏的跟专业相关的干货。做所有事情要尽量有规律!比如,事不多时我刷朋友圈会在早餐时把昨天的快速看一遍,事多时就隔两天看一次,朋友圈的意义是让我了解朋友们的近况,又比如,我固定每月20号浏览一次人社局是否有新规定新政策,再比如,我连什么洗头什么时候换指甲颜色什么时候敷面膜几乎都是有规律的,是丧心病狂了点儿,但真的很能节省时间。要训练自己手脚麻利!我化一个日常妆5分钟,化一个精致妆10分钟,我从起床刷牙洗脸涂保养品化妆换衣服搭配饰煮开水还来得及伸手喷两下香水到能够出门只需要20分钟。

好了,节省下来的时候,你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吃个悠闲健康的早餐,你就可以陪家人可以谈恋爱,可以每天看看书、做做运动、保养皮肤、按摩淋巴,可以逛逛你喜欢的小店,做一切你自己喜欢和享受的事,同时学习新的知识,考取有助于职业发展的专业证书……你有时间做了这些,职业发展自然就能够越来越顺畅,也越来越享受生活。

在这个资讯发达,信息万变的时代,你有永远学不完的知识,永远干不完的事,所以只有懂得掌握时间,同样是24小时却无形中似乎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你才能活得从容,活成你自己想要的样子。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给自己定位的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这是你人生不再三不五时就迷茫到需要问天问地寻找人生意义是什么的关键。

“拖延症”自救指南

不过首先,拖延症是什么?为什么你会有拖延症你又了解吗?拖延症其实是一种复杂而失败的自我调节障碍,心理专家的定义就是你打算做的一些重要任务的自愿延迟,尽管我们明知道延迟会有不良影响,或者不好的结果产生。一个不好的时间概念可能加剧了这个问题,但是无法管理情绪才是它的基础。

拖延症的一些常见表现是:“没事,再睡一会儿”、“还有时间,明天再做”、“反正不急,急也没用”、“等一会儿吧”……导致拖延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害怕事情做不好,一个是不愿意做。人都倾向于做容易的、喜欢的事,而避免做自己不乐意、没把握的事情,这些心理暗示就是导致拖延症的最大原因。

先说第一种,也是占了大数多,拖延其实是因为害怕事情做不好,所以才迟迟不敢行动,而且好像总能找到诸多阻碍你开始的“客观理由”。这也是为什么你告诉那些拖延症的人,做得好会有奖励、会有益处,他们还是不会行动的原因。那么对应的是一种“避害型”策略,也就是说,做事情之前,先认真考虑清楚不做的后果。人越担心,就会越快行动,所以,如果你拖延的真实原因是害怕,那治疗的最好办法就是认真想想你现在如果什么都不做,后果会是什么。

另一种拖延的原因是不愿意做,很多你拖着不去做的那些事情,可能就是你压根不愿意做的。因为当你发自内心的想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排除障碍,这个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甚至无需房间锻炼。所以,当你判断一件事情自己总是拖延的原因只是因为不喜欢、不愿意做,如果这件事对我们又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那就干脆不做好了,也好过一直沉浸在自己拖延的烦恼中。比如我自己就有一、两件事是一直拖延着不做的,它们其实就是我不想做的事,既然对我的生活没有大而坏的影响,那我也不必强迫自己。但是,如果确认那是自己愿意做的,或者这件事的拖延是会给生活带来不好的后果或麻烦,那就立即行动吧!从现在开始,要习惯将“等一等”,改为“立刻就”。

以上两种论点出自哥伦比亚海蒂·格兰特。

另外还有两点建议。第一,尽可能缩短每一个“目标”的时间。人的意志力往往在刚开始的时候最能集中,如果计划目标制定得太长远,那么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我们无法调整自己的状态,并且无法从中获得想要的满足感,从而导致对目标产生厌倦的心理,反而会偏离我们的计划。所以,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学会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去完成,短时间的目标我们会完成得更好,而多次完成短期目标,渐渐地,自律会变成一种习惯,从而成为身体自发的一种本能。第二,远离诱惑。会有拖延症的人,对应的正是自律不够的人,所以当我们决定要改善一些不好的习惯时,一定要远离一切有可能挑战你意志的诱惑。

我们的人生会遇到许多不得不做且困难的事,如果你一件还拖着,下一件又来了,你的人生就会因为拖延而崩塌。总之,解决拖延症,决心、规划、行动缺一不可。

“拖延症”自救指南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