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治疗必备丨一直吃药副作用大吗?能不能“根治”抑郁症?

文 / 广州酷资讯
2019-07-02 02:25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构建心灵健康世界,增进社会和谐发展

解除心病 · 选择白云

有一个病,病因不明,也没有根治的药物,全球发病率超过10%,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生活,严重的情况会给你带来极大痛苦,甚至面临比较高的死亡风险。

听完这些描述,你会不会觉得这个病堪比重疾?

很可能,你已经知道心理君要说的是什么病了,是的——

抑郁症。

很多朋友在患了抑郁症之后,由于觉得它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治疗。最终导致抑郁进一步恶化,甚至原本好转了又重新复发了。

抗抑郁药真的会有“依赖性”吗?

坚持吃药,就能治好抑郁症吗?

带着这些问题,这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抑郁症的那些事!

抗抑郁药是怎么抗抑郁的?

抽象地说,精神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脑神经元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效应,而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

抑郁症患者的特点是消沉、消极、低落、活动减少,这是因为大脑神经元「兴奋」不足,或者遭到了「抑制」。因此抗抑郁药对神经元的作用大体可分为两种:增强兴奋,或减轻抑制,最终达到「兴奋」的目的,具体途径有很多种。

抗抑郁药要不要一直吃?

相信抑郁症患者都从医生那里听过「5-HT」,五羟色胺。

经典的抑郁症患者出现症状是因为大脑里 5-HT 不足,而药物本身所起的并非「补充」5-HT 的作用,更多是「就这么点儿 5-HT,我们要让它更好被利用」。

患者吃个一年半载的抗抑郁药,经过药物的滋润,大脑里的神经元 A 说:「我觉得自己又能正常工作了,谢了!」

于是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持续稳定,医生逐渐减药,有可能这辈子,患者都不用再吃抗抑郁药了。

看上去这是个很快的过程,实际上,多数抗抑郁药在 A、B 之间开始起到足够作用,至少需要两周。

为什么呢?

一方面,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要达到某个水平才能起到治疗作用(所有药物皆如此);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作为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需要进到脑子里才能发挥作用,而要进到脑子里,药物在血液里要足够多,才能跨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所以,如果因为担心「会产生依赖」而不按剂量坚持服药,故意吃得少一点儿、甚至不吃,对治疗没有好处。

抗抑郁药真的不会有依赖性吗?

那么,这么多种从老到新的抗抑郁药,真的没造成依赖这回事吗?

也不尽然。

根据文献记载,一些抗抑郁老药,如「苯环丙胺」和「阿咪奈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和「甲基安非他命」一起,被列入「管制药品」。因为,它们真的有确切的成瘾作用。

而众多抗抑郁新药,虽然有些(比如帕罗西汀)突然停药后会出现强烈的「撤药反应」,然而它并不足以被打上「导致依赖」的标签。

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吃到的新型抗抑郁药,并不会造成依赖问题——只是,出于对安全和疗效的考虑,不适合自己突然停药。

坚持吃药,能治好吗?

抑郁症患者在刚刚确诊时,可能会有释然感:不是我本身不努力、太苛刻、或对人态度太差,我只是生病了,那些不是我的「罪」,出问题的不是我,是病。

这对在初期缓解痛苦体验帮助很大,但不是长久之计:问题其实还是出在病人身上,而医生隔离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病人更好地面对、解决问题。

如果结果变成持续地回避自己与问题的关系,对状态恢复没有好处。

这就像不能把责任都推到药身上,认为「我在渐渐好起来了,药会让我康复」,或者「我怎么都好不起来,是药没用」。

也就是说,光等着药把病「治好」,不够。

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 心理治疗。只吃药可不可以?

也可以,但是必须意识到,药物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根除病因。

抗抑郁药能不能“根治”?

很遗憾,有些人就是天生易感,容易陷入消极思维的循环,容易在特定的季节产生不良体验——这似乎是件大不公平的事:「命定了我会罹患抑郁症」。

然而,谁说事情不能往好的方面看呢?

抑郁易感者多是内向的,节省大量社交时间来自我提升,从而让生命更有质感;

多是敏感的,情感体验丰富细腻,充满艺术细胞,更能产出文学、艺术作品;

多是高自我要求的,做事更努力、认真、精益求精。

这些样子,是并未处在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本来的样子」。抑郁发作期间,患者的主观体验极差,于是把自己原本的优势也想得一无是处。

于是,家人、朋友(以及咨询师)的无条件支持,就变得格外珍贵。

这时候,除了吃药缓解症状,患者更需要坚强地面对自己,需要看清,究竟是什么问题让事情变糟了。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种「过犹不及」。可能,在某种巨大的压力下,自己的某项特质走向了一个极端,比如对自己要求苛刻到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目标,心思敏感到被人看一眼就哭,跟人交往得太少,以致于跟人类社会脱了节……

心理治疗可以帮患者更容易地发现问题、比较快地产生掌控感,但它和药物一样不是最终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患者「我想好起来」的意志力,和由此产生的行动力。

比如正视问题,比如尝试(起初会很辛苦)成为一个有弹性的人,比如按时按量服药,比如保持跟他人的接触与联系,比如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整天不开心,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常人也只是在一些时候开心——连精神发育迟滞者也不会傻笑一整天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情绪的正常波动」。

有时提不起兴致,也沒问题,有空发个呆、没空麻木地工作就得了。感觉状态不够好,我们可以主动地调节,脑子里想得再多、再好,都不如卷起袖管真正做一件事。

内容选自:

1. Sue.抗抑郁药吃了到底会不会产生依赖性?

2. 丁香医生.抑郁症健康问答

3. 江开达.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J]. 医学与哲学(B), 2010, 31(2):12-1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

抑郁丨失眠丨情感丨焦虑丨焦虑丨青少年成瘾…

有问必答丨020-2225-2225

选择白云,幸福一家

立刻关注

看完点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