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文 / 数理化归纳总结精析
2019-07-01 09:06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前两天,老公的一位朋友——4岁男孩的妈妈璇子加了我微信找我聊天,说自己正被一个育儿问题困扰着,想和我探讨一下对策。

她说:“我儿子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胆小。”

胆小到什么程度呢?见到蚂蚁都害怕地哭。

璇子说,父母公婆都是谨小慎微的人,平日里对儿子的管制和束缚很多,可能因此影响了儿子的胆量。

只要璇子和儿子在一起,她就会教育儿子胆子大一些,找机会锻炼孩子的胆量,可她一离开,孩子又变回老样子。

详细一聊才明白,璇子人在外地工作,孩子留给了本地的奶奶和姥姥轮流带,老公则在另一个城市当兵,一家三口一人一个城市。

璇子每个周末坐动车回来陪孩子,有时忙起来好几个周才能回来一次。

怕孩子太想妈妈,璇子连电话都不敢轻易给孩子打。

听到这儿,我有点心疼璇子。

我只能安慰她慢慢锻炼儿子胆量,等儿子大了就好了。

但我心里也明白,仅凭一年加起来不到100天的陪伴,璇子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终归是有限。

如同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那样,不是说同孩子谈话、教育他、命令他才是进行教育,和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在教育孩子。

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

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缺失了和孩子共同生活的点滴,仅靠偶尔一次两次的教育,是无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真正影响的。

最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很简单,那就是:

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吃饭

在我关注的所有明星的微博里面,黄磊的微博是最具烟火气的一个。

他微博上充满着自己精心为家人准备的美食。

炉火上小火炖汤的热气,让人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幸福的味道。

众所周知,黄磊爱做饭,也享受和家人一起吃饭。

在综艺节目中,他提到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回家跟家人吃一顿饭,这种感觉特别好。

网友们纷纷表示:十分羡慕黄磊的三个孩子。

的确,于孩子而言,长大后最美好的回忆莫过于童年时,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地聚在餐桌前吃饭,平淡而温馨。

曾经有个视频,十几家肤色各异的家庭,正在接受同一个采访:

如果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共进晚餐,你选谁?

大部分父母的答案,都是明星;

而同样的问题去问孩子,所有孩子们的答案都是一个:家人!

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营养学家兹泰尼也通过研究发现:

79%的青少年都喜欢跟父母在一起吃饭,晚餐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比吃什么更为重要。

很多研究也表明,全家人一起吃饭会有助于孩子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

跟父母在一起吃饭的孩子,会较少地发生抽烟、喝酒、吸毒、打架等行为。

哪怕父母双方只有一个人能够赶上晚餐,也同样能达到以上的效果。

原因不难想象:

一家人坐在餐桌前愉快地享用美食。

爸爸讲讲白天的工作,妈妈诉说一天的奔波,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

开心的、不开心的、疑惑的、郁闷的,平日在单位和学校不敢说的话,大家都可以一股脑地倾吐出来。

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天中最轻松、最平等的时光了;

对家长来说,这也是最容易听到孩子心声,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建议的机会了。

通过方寸餐桌,父母把孩子聚拢在身边,温情地注视、倾听,平等地交流和建议,这是联络亲子感情的宝贵时机,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日久天长,耳濡目染,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向,就在这一蔬一饭中奠定了。

最好的养育,是父母时刻的陪伴

《少年说》里面有一期,一位二年级小姑娘站在天台上喊出了自己的心愿:我希望我的爸爸妈妈陪我过生日。

她是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上海打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

虽然爷爷奶奶对她很好,但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父母陪伴,她都会很难过。

站在天台上,她心酸地喊道:爸爸妈妈,你们会回来吗?

天台下的同学们环顾四周,以为她的爸爸妈妈也在天台下的人群中听她倾诉,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

她的呐喊在那一刻,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她自言自语地对着空气说:你们不会回来吧……

语气里一半是失落,一半是希冀。

然而,奇迹依然没有出现。

主持人问她:你有跟爸爸妈妈讲过你想让他们回来吗?

她答道:没有,怕耽误他们做事。

看完这段视频,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

这个懂事的小姑娘,开心的时候没有父母在身边庆祝;悲伤的时候没有父母在身边安慰;

失落的时候没有父母在身边鼓励;想念父母的时候连一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都不敢畅快地表达。

甚至连录制节目这么重要的时刻,别人的父母都在天台下倾听孩子,而她只能对着空气呐喊,得不到父母的一丝回应。

对于孩子而言,成长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活处境如何,而是是否能得到父母的陪伴、抚爱与鼓励。

得不到父母情感回应的孩子,注定将用一生修复缺憾的童年。

《人间失格》一书的作者太宰治,虽然生在地主富豪之家,然而父母有11个子女,母亲体弱多病,父亲是个几乎不回家的大忙人,于是太宰治的童年都由乳母、叔母与女佣照顾。

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太宰治,成为一个异常脆弱与敏感的孩子,成年后的他一直在不同女人身上寻找幼年缺失的母爱,却始终没有得到情感上的救赎。

孩子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多的是生活的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着父母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和温暖的拥抱。

父母只有陪伴孩子,才能在生活细节之处洞察和捕捉到到这个小生命的情感需求,在他彷徨时给予指导,伤心时给予关爱,进步时给予表扬,犯错时给予宽慰。

这就好比是给孩子的内心注入一罐罐金子,是父母能给孩子的一件比任何物质财富都要珍贵的礼物。

最好的感恩,就是孩子看到你的不容易

前不久,我家对面商铺开了一家快递超市,专门收发快递。

快递超市的主人,是一对外地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女儿。

这间窄小的屋子里,用四块挂起的床单分成了两块区域:

一块区域是一排排架子,架子上、地上到处堆满了快递;

而另一块区域仅有一张大床和两张桌子,承载着他们一家的全部生活。

两个女儿都在上小学,墙上贴满了她们的奖状。她们也很懂事,经常帮爸爸妈妈干活儿。

有一次我去取快递,随口夸了句:“你俩真懂事啊,能帮爸爸妈妈干活。”

大女儿乖巧地说:“因为爸爸妈妈很辛苦。”

渐渐地和他们混熟了,女人向我聊起了他们的经历。

原来,两口子在这个城市除了租来的这间房几乎一无所有,赚来的钱仅够供孩子读书和日常生活。

但尽管这样,他们也要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虽然苦点累点,但一家人在一起共同努力,吃苦也甜。

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看到父母这么辛苦,会发自内心的感恩父母,珍惜生活,学习也特别有动力。

不禁感慨:现如今的社会,特别流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成人礼上要为父母下跪,学校作业要为父母洗脚。

然而,最好的感恩教育,莫过于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让孩子直观地看到父母的付出和生活的不易。

所谓教育,教在学校,育在家庭。

只要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教育就会自然发生,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龙应台曾说: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

父母终将离场,孩子也要独自飞翔。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最需要爱和陪伴的时候,与他相携而行,使他拥有独自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