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文 / 记者李满
2019-06-20 00:05

林徽因的一生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多是因为她的一生符合大多数女人的理想状态:名媛出身、才貌双全,并且还做到了爱情、家庭、事业三丰收。

横看、竖看、侧看,林徽因的一生都是如此光鲜明亮。

爱情上,她被三个优秀的男人爱着,一个是心里永远装着她的浪漫诗人徐志摩,一个为她终生不娶的哲人金岳霖,另一个则是照顾、陪伴他一生的建筑师同行梁思成。

家庭上,她夫妻恩爱、儿女双全,一家子其乐融融。

事业上,她完全可以被称作非一般的“斜杠青年”:她是建筑师,她是诗人,她是作家,在这些之外,她还是清华的教授。

相同的得到背后,同样有相应的承受。

在这些闪亮之外,林徽因的人生却也并没有外界以为的那般容易:她虽是名门出身,却因庶出受尽屈辱;她虽容貌过人却疾病缠身;她虽事业有成却也饱受非议……

而在婚姻上,林徽因也并非一帆风顺。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1922年,为了避开已婚的徐志摩的如火热情,她在父亲的陪伴下逃也似地从英国回到国内。回国后,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将落脚点选在了北京景山旁边的雪池胡同2号。这一来是为了方便林徽因继续在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上学,另一来则是因为此地和梁启超家相隔不远。

林长民想尽快撮合女儿和梁启超公子梁思成的婚事,这样一来,林长民在能真正放心。不久后,林长民便和梁启超商量起了这桩大事,一拍即合下,两个小年轻便有了频繁会面的机会。

因年纪相仿且才貌相当,加之又都对建筑有浓厚兴趣,林徽因与梁思成很快便擦出了火花。

这桩婚事,梁启超是极其赞同的,因为他以为从才貌、学识、家室等条件看,她与长子梁思成都可以称得上势均力敌。这样的姻缘,自然也是两家乐见的。

可就在一切即将水到渠成之际,林徽因的未来婆婆李蕙仙却跳出来反对了。实际上,李蕙仙对林徽因的不满打从第一次见面便开始了。

初见时,李蕙仙便对这个长相清秀、擅长辞令的姑娘很有些反感。李蕙仙自己是名门闺秀,她的理念里,女人应该甘于站在男人身后为男人付出一切。

可林徽因却是喝过洋墨水的新女性,她的眼里,一个女人的真正活法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丈夫、父母或其他任何人。

这种差别导致的结果是,李蕙仙对这个聚会时侃侃而谈、把他儿子风头都占尽的女人并没有多少好感。李蕙仙断定,这个不安分的女子,不可能像自己对待丈夫一样对待自己儿子。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另一方面,李蕙仙对林徽因与丈夫学生徐志摩的绯闻也有所耳闻,她觉得,一个女子未婚嫁前便与有妇之夫不清不楚,多少存在人品问题。

更为让李蕙仙不满的是,林徽因虽出自名门,却是庶出且母亲身份低微。自古嫡庶尊卑有别,李蕙仙自己是嫡出,在梁家她也是正妻,自然她觉得儿子也不应该配庶出的女子。换言之,她觉得在身份上,林徽因配不上梁思成。

随即,李蕙仙义正辞严地和丈夫梁启超表明了想法:“你物色的女子,我绝不同意。”

梁启超听完夫人的意见后苦口婆心地相劝,为了劝说夫人接受林徽因,他说尽了林徽因的好话。此时的梁启超似乎忘了,任何时候,当着夫人的面夸一个女人哪怕是晚辈,也都是大忌。

果然,李蕙仙听完丈夫对林徽因的万般夸赞后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了,定了定神后,她换了一副脸色说:

“我也活不久长了,临死前只想给儿子物色个让自己放心的姑娘,这你也不满足吗?”

梁思成想到妻子此时正病着立马服了软道:“一切都听夫人的,你安心养病,我去处理。”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梁启超真会依夫人“意”去“处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实际上,梁启超一面答应着夫人,一面继续催促儿子赶紧把事儿定下来。

梁启超的这个做法是典型的阳奉阴违,他企图等到两人生米煮熟后再去和夫人沟通。可还未等到生米熟饭那天,一场意外就提前来了:与弟弟思永参加五七国耻日的游行时,梁思成因车祸重伤。

此时,已是1923年,这时的林徽因与梁思成恋爱已一年多了。

恋人遭此横祸,林徽因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很快她便火急火燎地赶到了医院。之后,为了照顾恋人,林徽因还从培华女中请了假,这样一来她就天天来医院陪伴梁思成了。

照顾梁思成期间,林徽因陪他聊天给他讲笑话,偶尔还为他读新闻,她甚至还帮他翻身、为他擦洗。

这本来没什么,可本就不赞同他们在一起的李蕙仙看到后很快就有什么了。到此时,李蕙仙才知道,丈夫并没有遵照自己的指示去“处理”任何,他甚至很可能还“帮了倒忙”。

在这种情况下,李蕙仙能不生气吗?一想到儿子和丈夫竟为了这个小女子竟合起伙来骗自己,李蕙仙就忍不住浑身颤抖。

最要命的是,那天,李蕙仙和丈夫一同去医院看儿子时,竟撞见林徽因在给儿子擦后背的汗。梁启超看到这一幕倍感欣慰,觉得两人既已如此亲密,好事便也将近了。可李蕙仙看到后顿时就炸了,在她的礼教观念里;“男女授受从来不亲”啊!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未出阁的姑娘,岂可如此!”李蕙仙跺着脚道,林徽因楞在那儿,还未等她缓过神,她手中的手巾便被李蕙仙夺似地拿去了。

反应过来后,林徽因尴尬极了,她实在想不明白,恋人车祸,自己照顾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怎么在她这儿就成了“岂可如此”了呢?

考虑到李蕙仙患有癌症,林徽因并未发作,可越是如此,她心里的委屈便也更甚了。

事后,梁启超与梁思成父子齐上阵,左边宽慰完开始宽慰右边,一通忙活后,总算没闹出大事。可这以后,李蕙仙对林徽因的不满和成见就更深了。

一年后发生的另一件事,让李蕙仙彻底与林徽因撕破了脸。

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访华,全程负责接待的便是林徽因昔日的绯闻男友、诗人徐志摩。这次邀访,林徽因和梁思成也一同前往了。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后来,为迎接泰戈尔的64岁诞辰,文化界承办方决定演出他的话剧《齐德拉》以示庆贺和敬意。

出演话剧女主角马尼浦囯公主的是林徽因,而出演爱神马达那的则正是徐志摩。这样一来,林徽因不仅要与徐志摩演对手戏,还得频繁接触。梁思成对此似乎并未有太大的意见,毕竟此时两人的关系已经相当稳定了。

可这一出却把李蕙仙惹火了,她找到梁启超:“你就这么任由他们胡来!这是丢我们梁家的脸面啊!”

梁启超虽也有些不满,但这个节骨眼上,也别无他法了,于是他只得好言宽慰夫人道:

“年轻人的事情,他们自己有分寸,何况思成和长民一直陪着的!”

演出那天,林徽因扮演的马尼浦囯公主与徐志摩扮演的爱神马达那演得分外投入,观众在他们的表演中如痴如醉。可越如此,李蕙仙便越瞧着不对劲。

在观众为他们表演落泪时,李蕙仙却震怒了:“简直是辱我梁家门楣,两人当着这么多人眉来眼去,这还了得!”

林徽因的未来婆婆很生气,结果很严重:她宣布“至死不同意两人的婚姻”。可怜这对心心相印的爱人,真真是躺着中了枪!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林徽因向来清高,让她为了嫁人低身下气去求未来婆婆同意他们婚事,这事她绝干不出来。但要与梁思成结成姻缘,又不能绕过未来婆婆这关,这可怎么办呢?

虽然梁思成一直宽慰林徽因,可她还是觉得委屈极了。这两年来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让她憋屈地说不出话来。她一直努力想打好关系,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她开始意识到,要讨好一个对自己有成见的人,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林徽因郁闷极了,她当初舍弃徐志摩选择梁思成,就是想要一份平静安顺的爱情。可到头来,这段感情竟会因得不到家人祝福而变成这样。如此,自己的选择又有什么意义呢?

1924年6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双双前往美国留学。出发前,林徽因便做好了一个重大决定:与梁思成分手。

这是林徽因第一次对自己昔日的选择迟疑,在去宾夕法尼亚前,她对男友梁思成说:

“我想继续呆在绮色佳(大学城),让这里秀丽绝伦的湖光山色抚平红尘的伤。”

梁思成历来细腻,他听完林徽因的话后立马意识到,她是要与自己分开。果然,这之后不久,她还拒绝了父亲梁启超给她的3000元留美学费补助。

一个女人拒绝一个男人的付出,和拒绝一个男人的爱,几乎是完全可以划等号的。这点,梁思成自然也再清楚不过了。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但此时的梁思成和天下所有夹在母亲和爱人之间的男人一样:左右,都为难。

下定决心分手后,林徽因每天都沉浸在痛苦中,她甚至因郁结于心而生了一场大病。好在在梁思成的悉心照顾下,林徽因的病慢慢有了好转。

在林徽因病着的当口,她的未来婆婆也命悬一线,儿子和未来儿媳双双留学仅三个月后,李蕙仙便因病辞世了,时年年仅55岁。

说来,如果李蕙仙未曾早逝,婚后,林徽因势必会面临各种婆媳问题。这样一来,婚姻里满地鸡毛的情况下,她还能有后来那么大的作为吗?当然,她也有可能找到婆媳矛盾的解法,谁知道呢?

实际上,林徽因与梁思成婚后虽没有出现难以调和的婆媳矛盾,但她与梁思成姐姐梁思顺的关系一直并不好。

梁思顺一直与母亲李蕙仙站统一战线,虽然后来她同意了弟弟和林徽因的婚事,但当初的成见却也一直残存着。

林徽因的另一面:因婆媳矛盾升级她竟抑郁得病,最终矛盾这样化解

后来,林徽因与金岳霖闹出绯闻后,梁思顺非常不满。她甚至为此公开对林徽因冷嘲热讽说她是“不讲妇道的女人”。

而林徽因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一如此前对待未来婆婆这般:不争辩也不解释。

说来,这也是林徽因聪明的地方,她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解释的。而这些事情之所以不能解释乃是因为:有时候,解释会让事情越描越黑;而更多的时候,懂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的人,解释也是白搭。

而不争辩、不解释的结果,多也是郁结于心。最后,也是因为长期郁结于心加之操劳过度的缘故,林徽因染上了肺结核并也因此早早结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