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做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

文 / 南通诚德教育
2019-06-10 12:12

人们常常将良好的师生关系概括为“亦师亦友”,就是说,一个好的老师不仅应该是一个教育者,也应该是孩子值得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教学相长”的教育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能否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作用,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们能不能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亲子之间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既能成就和谐家庭,也能成就良好的家庭教育。

(本文由专注教育领域的“南通诚德教育”独家发布。WX:chengde-education)

「家庭教育」做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

做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建立更加密切的生活关系。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它不仅是人的重要的生活空间,而且是重要的精神家园,对人的幸福成长起着最基础的作用。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现代中国的家庭主要由父母和一个未成年人子女组成。由于家庭成员较少,孩子通常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家庭生活关系本应是紧密的。然而现实有时并非如此。现在有的家庭中还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偏见,有些父亲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赚钱养家,为家庭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而把教育孩子的重担推给了母亲,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失衡:父亲与孩子若即若离,教育子女的责任难以真正落实;母亲从早到晚事无巨细地服务着孩子,局限了自身的教育视野。实际上,父亲在家庭生活中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提供者,还承担着引导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责任。鲁迅先生在1919年写过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认为,父母给了子女生命后,还要“用无我的爱,自己辆牲于后起新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的教育与鼓励,会影响孩子的意志力、耐挫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追求父母优势的互补,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有机结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天空。

所以说,家长要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首先必须重视密切的生活关系的建立,使亲子相处之时就是交友之时、交心之时、教育之时。父母双方都要尽量避免长期缺席孩子的生活,即使有时身不由己,也应用好信息化手段,与孩子分享交流各自的生活和思想。

第二,增强亲子之间的亲近感。亲子关系应该密切而亲近,但通过对一些家庭的观察,我们发现,部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主要体现在物质上,而非精神上。有的家长也感到,随着孩子长大,自己跟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针对这一现象,建议家长做好以下功课。

一是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而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却少之又少,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是什么。家长要成为孩子朋友,不仅要了解孩子,也要让孩子了解父母。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家庭和成

长过程,有利于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认同感、责任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有利于孩子获得最真实的职业认识,增强不断进取的意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不足,有利于孩子提高反思能力,做更好的自己;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的健康志趣,促进他的个性发展。

二是给孩子提切合实际的要求。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如果孩子的发展水平跟家长的期望值之间差距过大,亲子关系可能会因此而疏远。家长在帮助孩子定目标的时候,要长短兼顾,短期目标做到靠船下篱,孩子才有前进的动力;长期目标做到高瞻远瞩,孩子才有奋斗的方向;要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防止将获得好的考试成绩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要防止对孩子求全责备,做孩子的朋友就应允许孩子有缺点。

三是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家长应提高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我国有学者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初高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验,结果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紧张,父母在外面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回到家里往往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或冷漠或粗暴地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要跟孩子建立密切的朋友关系,增强亲近感,家长就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长社会交往较多,经常在外面应酬。为了这些交往,他们可能会经常性地拒绝孩子的正当要求,如一起读书看报讨论问题,一起外出参观游览,一起参加同学的生日活动,一起看望老师等。对此,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尽量抽出时间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

第三,提高与孩子相处的能力。做孩子可信赖的朋友,家长跟孩子相处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建议家长朋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与孩子相处的能力。一是坦诚相处。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家长以一种平等的态度看待自己的长大和成熟。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心理需求,敞开自己的心扉与孩子坦诚相处,这样就不会有心理上的隔阂。二是言而有信。父母的承诺在孩子的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父母许下诺言,就应该尽力兑现,不打折扣。如果经常或故意不守承诺,不仅会成为孩子的坏榜样,也极容易丧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三是耐心倾听。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思考越来越深入对世界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越来越多,家长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达,认真分析他们的看法,包容接纳他们的思想。当他们困惑迷茫时,家长要耐心倾听,理解他们,并给予情感上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新找回自我的价值。当孩子表达快乐的情感及进步的喜悦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并给孩子进一步的建议。四是遇事共同商量。孩子长大不仅意味着身体的长高更意味着心智的逐步成熟,此时,在一些家庭生活问题上,家长应发扬民主,将孩子看成家庭的重要成员,主动听取孩子的意见,努力使双方都能称

心如意。小到家庭生活用品的添置,大到住房的布局和装修,家长都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听听孩子的想法。我们将孩子看作家庭的主人,孩子才会将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五是相互学习。家长在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方面比孩子具有优势,所以要承担孩子社会化的首任“教练”。但家长不能因此总是自以为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看问题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孩子也有较强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所以,家长和孩子应该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六是有效沟通。在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的基础上,还要尽量扩大跟孩子的沟通范围,不能只是一味地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总是跟孩子谈学业上的问题,而更要关心孩子的快乐与烦恼,关心孩子感兴趣的一切事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怀,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信任你。

朋友,不分性别,无关年龄。真正的朋友就是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当双方的心理契合达到一定程度,可称为“知己”。南宋诗人文天祥说:“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知己属于朋友关系中最“铁”的境界,知己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能容下真诚的赞美,也能容下诚恳的批评。要使孩子成为自己的知己,父母首先就要成为孩子的知己,即最可信赖的朋友。

注:本文选自《人生第一课——南通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