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庭教育培训(56)再婚家庭如何养育孩子

文 / 大正小雨家庭教育
2019-06-09 17:05
父母家庭教育培训(56)再婚家庭如何养育孩子

继父继母不好当。有些再婚夫妻认为只要他们彼此深爱对方,管教孩子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孩子的情绪问题并不是孩子的再婚父母之间有深厚感情就能解决的。 “你的孩子” “我的孩子” 和“我们的孩子”, 他们最初的原生家庭永远无法被替代。两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教育模式不尽一致,难免会有冲突和磨合过程。即便一方没有孩子,让继子女接受你,也需要一个过程。

怎么做才能融合好这个新家庭,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呢?

一、要有充分的信心,深信无论继子女处于什么年龄段,都可以相处得很好。

【案例】一个大学女生的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

他是我第二任后爸,和我妈妈是在我高二的时候在一起的,他比我妈妈年长,是个挺喜欢笑的叔叔。 我现在这个后爸,不像第一个后爸一开始对我热情,等跟我妈结婚后对我慢慢冷淡甚至恶劣。现在的后爸一开始对我平平的,不会特别热情也不冷淡,相处了四年下来对我越来越好,视如己出 。

他更善于用行动说话,比如,我上下课都是他接送,头天晚上睡前他会问我想吃什么,第二天他就不动声色地做好,等我起来再吃饭,有时候他下班回家我突然想吃卤味了,我会打电话跟他说,他就算要绕路也给我买回来。

我跟他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我们常常在家里一起看美剧,他给我洗水果我给他拿冰棍,也同样喜欢吃冰激凌,常常冬天跑出去买冰激凌,躲着妈妈偷偷吃,然后被妈妈发现了两个人被妈妈骂的一起嘻嘻的笑。我们一起开玩笑一起生活,我每天从学校回来有什么新奇的事我都会迫不及待的跟他和妈妈说。

让我感到真正像一个家的生活,并不是在我亲爸那里得到的,而是他。

这个女生表达得很真诚。单亲的孩子非常渴望有个温暖的家,你真诚地对他,他能感觉得到。要充满信心,相信后爸后妈一定能当好。

二、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幻想一开始就会和谐相处,不要幻想会一帆风顺。

和继子女之间,冷淡、嫉妒、排斥,都可能会长期存在, 尤其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对继任者怀有敌意,可能会告诉孩子要处处与继父母作对。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要相信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判断力,孩子会知道谁能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谁真正爱他,谁在利用他。

【案例】:李女士带着一个3岁的女儿,嫁给了带着一个8岁儿子的张先生。张先生和前妻是离异,本来儿子是判给张先生前妻的。可张先生和李女士结婚后,前妻后悔了,带着儿子来家里又哭又闹,说是李女士抢走了她丈夫。在儿子面前、在邻里面前诋毁张先生和李女士,并且把儿子送回去,目的是用儿子把张先生和李女士搅和散。亲妈把儿子当成工具,那李女士是怎么做的呢,她不解释,不在继子跟前说她母亲怎么怎么不对,而是和颜悦色的对待老公、对待孩子们,细心地为孩子们准备吃穿,用心陪孩子们玩耍,辅导孩子们学习。5-6年过去,等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孩子说对亲生母亲说:妈妈,你别闹了,新妈妈真的对我很好。

【案例】:一位女士因病去世,留下一个8岁的女儿。女士去世前,最担心的是丈夫再娶,女儿会被后妈虐待。于是对女儿百般嘱咐,教女儿敌视继母,争夺父亲的爱。后来丈夫娶了比他小六岁的未婚姑娘小王, 再婚后,8岁的女儿各种故意的刁难和任性折腾,让家里鸡犬不宁。这位父亲呢,既心疼妻子,又包容女儿的情绪,小王更是用爱和包容温暖女儿的心。等女儿上初中以后,父亲和小王儿又生了一个女儿,他们对两个女儿一视同仁。随着大女儿的长大,逐渐逐渐感受到、也理解了继母对她的爱。现在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后,一家人非常和美,大女儿对这个继母也非常的尊敬和感激。

在这两个案例之中,孩子被亲生母亲当做了工具,来破坏夫妻与继母的生活和感情,孩子最终都能明辨谁真正对他好,接纳了继母的爱。

三、 带好继子女的具体方法:

(一)夫妻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并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与支持。

再婚家庭里的两个成人一般情况下,会在亲子教育和管教方式上存在差异,首先应该解决这个差异问题,在亲子教育和管教方式上达成统一战线,并保证两人间的交流通畅,通过协商方式,确立家庭教育的原则、方式、程序、方法。可以参见前面讲过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教给孩子认识钱》等内容。 这样,孩子找不到利用一方与另一方对抗的机会,也不会出现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好这样的困惑。

只要父母充满耐心和爱心,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家庭活动及决策制定,并让他们充分体验原本属于两个家庭的各种传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两种情感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及长久。

(二) 所有子女一致对待 公平对待

不能因为不是亲生的,而不敢管从而放弃了责任,让孩子任性,感受不到继父母的爱。也不能怕别人说三道四,从而表现得对继子女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好。给非亲生孩子特殊待遇,只能让孩子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更不能歧视、虐待继子女。

(三) 不要表演,要真实地生活 ,真诚对待继子女。

真心实意,善于用行动说话,孩子都能感受到。 第一个案例里:女大学生讲了许多继父用行动表达爱的故事,最终让她接受了这个后爸。这个女孩读研究生时又写到:现在有了爱我的父亲,有了完整的家庭,我和新爸爸这几年相处的很好,他真的特别特别特别的好。这几年无论是生活、学业、还是身心的成长,都给予我耐心的帮助,我妹妹也把他当作亲生父亲。看着我妈妈跟他如此恩爱幸福,我再一次确信这就是我要的家。

善良、真心为孩子好,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最后给大家一句话,真心去爱孩子,尊重孩子,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

全书完

如果喜欢,请转发并关注我收看更多父母家庭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