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活得这么累?——青少年不健康自恋案例分析

文 / 合肥芝麻开门心理
2019-05-15 11:31

合肥心理咨询机构芝麻开门案例分析

来源:转载于国家级心理期刊:《心理与健康》

作者:合肥芝麻开门心理咨询师 张愉悦老师

一个夏日午后,27岁男青年小北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在接待室把公司简介及墙报上各类心理资料依次阅览后,要求尽快给自己安排心理医生。

小北对自己的描述轻描淡写,就是最近比较清闲,随便来看看心理医生是怎么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小北开玩笑:“如果您只是来看看心理工作者是怎么工作的,几个小时的观察应该满足好奇心啦。不过通常没人愿意花时间来观察别人的工作,到咨询中心来的一般都是为解决自身困扰。

来做心理咨询的人群,是注重心理卫生的人群,这就好比一个注重生理卫生的人,重视洗手洗澡和重视心灵洗涤,其实同样重要。”

一、身心疾病为哪般?

小北的自诉这才拉开序幕:小北说自己长期肠胃不好、头昏脑涨,这些症状的困扰让他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不得不辞职在家休养用中药调理,可在家里也是人闲心不闲,脑子乱、想得多,心里老着急,总是胡思乱想,觉得有做不完的事,不满意自己,甚至讨厌自己,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身体还是难受,效果不理想,无奈之下中医师建议配合心理治疗。

年纪轻轻的小北胃肠紊乱已有十年之久。我问小北:“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有可能和心理情绪有关?”

“高中那会吧,只是我不愿正视。”小北不太好意思回道。

我说:“小北,这么年轻的身体,从外形看一切都很健康,因为我是心理师,在你只告诉我一些片面信息之前,我现在只能假设,如果你处于身心疾病之中。如果你相信心理学,期望心理学为你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就要合作,先找出原因,要知道心理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不是你坐在我面前我就知道你心里的想法,你需要说明真实的情况和感受,。要理解,我想知道你的事情不是为了听故事评价你,而是去找到身心疾病的根源。” 可能‘身心疾病’这个词击中了小北的内心,他的谈话开始严肃起来。

二、过高的目标理想,害人不浅

小北参加过四次高考,每一次目标设定的都特别高:非名校不进。可每一次高考后小北都几乎绝望,逼着自己抖起精神再战来年考场,班主任劝导小北要根据他的真实成绩来设目标,小北很愤怒,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是小北又不得不在心里承认,他的学习效率太低,他不能接受自己没有恒心毅力,为了理想的目标,他一定要挑战自己。

第四年,小北无奈黯然中进入一所三本院校,学习金融专业,准备毕业后再大展宏图。

因不是自己理想院校,四年大学在浑浑噩噩中很快渡过。毕业三年以来,小北做过5、6份工作,最长做半年一个夏日午后,27岁男青年小北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在接待室把公司简介及墙报上各类心理资料依次阅览后,要求尽快给自己安排心理医生。

小北对自己的描述轻描淡写,就是最近比较清闲,随便来看看心理医生是怎么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小北开玩笑:“如果您只是来看看心理工作者是怎么工作的,几个小时的观察应该满足好奇心啦。不过通常没人愿意花时间来观察别人的工作,到咨询中心来的一般都是为解决自身困扰。

来做心理咨询的人群,是注重心理卫生的人群,这就好比一个注重生理卫生的人,重视洗手洗澡和重视心灵洗涤,其实同样重要。”

一、身心疾病为哪般?

小北的自诉这才拉开序幕:小北说自己长期肠胃不好、头昏脑涨,这些症状的困扰让他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不得不辞职在家休养用中药调理,可在家里也是人闲心不闲,脑子乱、想得多,心里老着急,总是胡思乱想,觉得有做不完的事,不满意自己,甚至讨厌自己,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身体还是难受,效果不理想,无奈之下中医师建议配合心理治疗。

年纪轻轻的小北胃肠紊乱已有十年之久。我问小北:“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有可能和心理情绪有关?”

“高中那会吧,只是我不愿正视。”小北不太好意思回道。

我说:“小北,这么年轻的身体,从外形看一切都很健康,因为我是心理师,在你只告诉我一些片面信息之前,我现在只能假设,如果你处于身心疾病之中。如果你相信心理学,期望心理学为你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就要合作,先找出原因,要知道心理老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不是你坐在我面前我就知道你心里的想法,你需要说明真实的情况和感受,。要理解,我想知道你的事情不是为了听故事评价你,而是去找到身心疾病的根源。” 可能‘身心疾病’这个词击中了小北的内心,他的谈话开始严肃起来。

二、过高的目标理想,害人不浅

小北参加过四次高考,每一次目标设定的都特别高:非名校不进。可每一次高考后小北都几乎绝望,逼着自己抖起精神再战来年考场,班主任劝导小北要根据他的真实成绩来设目标,小北很愤怒,认为老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是小北又不得不在心里承认,他的学习效率太低,他不能接受自己没有恒心毅力,为了理想的目标,他一定要挑战自己。

第四年,小北无奈黯然中进入一所三本院校,学习金融专业,准备毕业后再大展宏图。

因不是自己理想院校,四年大学在浑浑噩噩中很快渡过。毕业三年以来,小北做过5、6份工作,最长做半年,最短几天。工作中,小北常有烦恼,一点小事就觉委屈。自视清高, 看别人不顺眼,也常常觉得别人找自己碴。

比如在舅舅公司就职时,经常和一个主管吵翻天,原因是小北觉得这个主管的管理能力实在差劲。舅舅却劝自己向主管学习----在舅舅眼里主管是整个公司人人敬重的人,让小北一气之下离职,再懒得搭理舅舅。

听说小北来做心理咨询,小北的父母打来电话,从电话中我还了解到: 小北在就职期间歇息几月不工作是常有的事,他一直在寻求最大的发展空间。为此父母颇有微词,只是看到小北心情身体不好,也只好压抑着不敢发火,他们不明白帅气的儿子为什么活得这样痛苦?

小北说他不能确定究竟有哪些东西在影响着自己,总之就想做大事.工作上不顺利也想再读书考研,可是又看不进书,心里更着急烦燥。我试探问:家人会批评你是好高骛远吗?小北点点头说,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找出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真正的影响来自于我内心的焦虑吧。

我让小北停留在现在的感觉中,写下他想要的生活,小北写道:

1、 30岁前有属于自己的公司和200平的别墅,前提,不依靠任何人;

2、 40岁前要资产丰厚,最好上亿;

3、50岁退休,生活实在太累了,那时最好有自己休闲的酒吧和旅行公司。

说实话,看到小北列的清单我有些吃惊,也就不难理解他的焦虑。

小北,其实年轻人有理想真好,可是,有没有发现呢,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如果压力太大,可能会发挥不出你的真正才能。

还好,这个话题让小北很受用,他说:“是的,老师 ,我虽然觉得自己优秀,可是生不逢时呀,如果现在是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就一切OK!

三、不健康自恋的根源

我心里对小北的诊断有了假设,如果他的成长符合理论的话,我就不会认为小北被非法传销洗过脑或是被人激励过当,而是为他的经历难过,会尽最大力量帮助他。

小北有一个年长5岁的姐姐,儿时的小北多由姐姐带,父母工作之余爱玩,打球或是打麻将,经常半夜不归。父母白天上班较忙,姐姐上学,他时常被父母托给几个邻居奶奶大妈,东家一顿,西家一顿,小北说不少大人对自己开玩笑说:“坏了坏了,这小孩没人要了。”小北记得每次听到大人这样的话时就哭开了。

晚上回到家,听说小北哭鼻子,爸妈就批评他:男子汉不能流泪,男子汉是做大事的!做大事大家才喜欢带你玩。很多时候,爸妈匆匆哄小北几句就匆匆忙忙赶往麻将场或是体育场。

心理学上不健康自恋理论其中提到:如果在孩子幼年的早期阶段,妈妈虽然爱孩子,但是后来不够关心照顾他了,或把他过多送给别人照顾, 孩子会初尝母爱甘甜后而又突然过早缺失,一个孩子就会猛然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为力,他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被遗弃感,感到恐惧和自卑。

例如小北:打从断奶后经常被爸妈托给邻居带,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脆弱的,他的心理体验一定难受,他就会在心理上幻想盼望着:要得到一位无条件爱我,照顾我的妈妈,我就必须要做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让所有人都喜欢我,爱我!

小北在描述早期记忆中还提到,4岁时,爸妈把他放在大妈家门口上班走了,他们心想大妈一会就回家,结果大妈那天有事,好久才回到家,小北说:“一个人坐在大妈门口好怕呀,怕拐子把自己带走, 好盼望爸妈赶快来,把自己接走,那样就安全了。”

四、缺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可爱

当年轻的父母因为生活忙碌带孩子缺乏照顾甚至忽略时。小孩会简单认为自己不可爱(孩子的直线思维),从而内心想做最好的自己.。咨询工作中接待小北这类来访者给我的感受是: 成长中, 这种思维不断迫使他们想做最完美最优秀的人。小目标达成之后,他会认为父母完全是因为他优秀才爱他,为了得到更多的爱,他会努力让自己更优秀,甚至卓越,但毕竟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筋疲力尽时,他的理想目标并不会降下来,他已经不会量力而行。当自我力量平衡功能不足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现躯体不适感,也有很多人会表现在心理症状上,比如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等,更严重些的人群,呈现躯体和心理的症状并存。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目标和理想,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为了说明问题,我喜欢向来访者作最简单明了的比喻,我说小北:”如果我们把目标定在房顶这么高,搬张桌子手臂就能达到,我们的动力就在,因为有信心,。如果一个人把目标订到月亮之上,就会因无法达到目标而产生自我挫败感,当一段时间实现不了目标理想,在急于求成中,心理上就会开始逃避、拖延,加重焦虑感。

小北承认,他现在就是一拖延症患者。

我给小北描述了一些因不健康自恋造成严重症状的来访者:如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等。我意在向小北传递一个信息,折腾这么多年,没有形成更明显症状,说明他的心理力量还不错。

小北完全有能力由不健康自恋发展到健康自恋,那样他才真的可以发挥出最优秀的本质。 不健康自恋也可以说是自卑,无法相信自己是可爱的, 显然,小北的自卑是由成长导致,过高的理想是自卑的补偿,是不健康的自负

心理咨询中发现:自卑的主要来源是:

1、来自父母的忽略过多, 家长老师的肯定鼓励支持关爱太少,爱的缺失导致自我意识不足;

2、追求完美的性格,放大自身弱点,总觉得优点都是理所当然的。

3、比较教育让孩子学会爱比较,易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强项作比较,越比较越不愿接纳自己。

4、童年时期的弱小和无助,以及成长经验中的创伤性记忆和负性理念,带入到成年世界。

小北承认,这些来源他都存在,他非常喜欢我对他说的一句话,人与人比较应该走科学路线,长比长,短比短,在比较中加入灵通。

小北的现实情况是:(我目测了下)身高大概1米78,俊朗的身姿,气质出众,走到哪都应该是个受人欢迎的人呐。

至于小北不能接受的三本院校,我特别强调:我注意到近几年的安徽考生,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上本科院校,难道说四分之三读大专的孩子都不要生活了?

人生是算总账的过程,在于一城一地得失的人肯定是心智不足没学会生活的人。

五、区分幻想,立足现实,轻松生活思维不僵化,方能发挥潜能

小北终于理解到:追求最高的理想,就是为了体现自我价值,让大家都喜欢他、肯定他。可是如果他的不健康自恋心理不能转化成健康自恋。哪怕有一天他比较成功,他也不会认为别人真的喜欢自己。

一个人成长中的心理创伤不是意识到之后立马就可以消除的!在小北咨询的一段时间里,又是几度工作几度辞。只是小北不再抱怨父母,不再感叹生不逢时,他开始觉醒:是自己的心态问题,而不是自己的世界真的就那么悲催!小北开始学习放下不切实际的理想,学习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去工作。他内心真正感受到了父母这些年来一度对自己的愧疚、宽容和理解,总是伸出最大援手帮助他、顺着他、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成长。

原谅父母年轻时的过失,是心理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心理咨询要做的不是找出谁该承担问题,而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意识上,小北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潜意识里,小北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 看到小北的可喜变化,并没有成为一个啃老族不出去工作,他的舅舅诚意邀请小北再去他的公司。

谈到舅舅,小北说:“以前受到他的批评,总觉得是找碴,挤压自己,现在觉得也是自己不健康心理作怪。

的确,不健康自恋的人,因为不相信自己是可爱的,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证明自己,如果遇到批评,则一定不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而是觉得别人在对自己进行恶意攻击。

记得曾在心理访谈节目里看到一位30多岁的啃老族状告父母上法庭,就是一彻彻底底不健康自恋人格。他说: 中国法律应该调整,不能说18岁之后父母就不养孩子了,应该看孩子有没有工作能力。律师问,什么是你的工作能力?怎么定呢?他说:“比如我不想做一般工作,我就想做人体模特、演员什么的。演员天天摆摆样子就行,还那么威风; 模特坐着不动就是工作,还有人端茶倒水, 我觉得这样的工作适合我。没找到好工作之前,父母就应该养着我。”而这位大小伙,初中没读完整日在家睡懒觉,说实话就是哪里都好,这样的心态能做成什么事呢?他的近乎偏执的不健康自恋能不让人无语吗?可是如果我们再想想他童年留守凄风苦雨的生活经历,又让人充满辛酸同情。

当然这种极端的人生活中又有几人呢?小北在寻求心理帮助之前,不断的受挫事件已经让他的内心有了扰动。

人,总不能一直活在从前。小北的整体生活环境和本身条件注定他会走出童年阴影,他有足够好的空间发展转化成健康自恋。

心理健康肯定防大于治的好处,在小北这类孩子的内心,爱和安全感深度缺乏。 一个小时得到足够爱护的人,他的心中会洒满阳光,时时刻刻都可悠然自得享受阳光的温暖;而一个小时缺乏关爱照顾的孩子,内在感受中阳光稀少,长大后一丝温暖的展现都想紧紧揪住,深怕稍纵即逝。成年后这种痛苦的体验挥之不去,心理阴影会一直伴随在内心深处。

看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健康自恋的人给自己那么高的理想标准,他们在有意识或无意识里,都在担心自已不够可爱,怕被别人拒绝,唯有把自己变得更好。任何人在这样的状态中,焦虑紧张都必紧随其后,不良的状态让才能的发挥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六、健康自恋人格,才是小北的最爱

我向小北描述了健康自恋人格的特点:

健康自恋的人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这样的人首先对自己有一种基本的信任,认为自己就是值得别人喜欢的,即使有人批评,也认为是关心爱护,想让自己成长。

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像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希望自己过得好,也愿意别人得到幸福.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更多的人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究其原因,我们需要真心实意爱自己。只有真诚地爱自己,才能真诚地爱他人和世界。

这样的描述让小北好向往,他说,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心理咨询中,小北和父母的关系日益亲密,经常陪父母打乒乓球. 在打球中小北体会到,如果他想让球100下都不要落地,打不了几下球必落;如果他想,这就是来陪爹妈的, 炫什么技呀,这球可以打很多个来回也不会落地。 我很开心小北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他不再凭感觉做事,真正看到了做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不同感受,其实,过程做好了,结果还怕什么呢?如果小北有能力把关注点不再老放在暂时得不到上,他便不会过于苛求自己,他沉重的精神枷锁才能放开。

断断续续,我对小北的咨询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经历童年痛苦体验的小北需要心理治疗的重新处理.更需要一位心理师真诚温暖的陪伴, 我目睹小北不断从内到外的变化. 他整个人轻松起来,身体好起来,语言也风趣不少,他说老师,我现在在工作人际上都很舒服,不再怨恨自己无能,不再只看当前的自己,我活得接地气啦!同学聚会时也都说我活得接地气啦!

接地气,一个平实的词语,却说明小北已经可以区分幻想和现实,这会让他的心灵变得充实丰富,心灵的丰富会让小北真正信任自己信任世界。这一点的重要性,小北已经发自内心认识到。

祝福小北!

发表于国家级心理期刊:《心理与健康》

作者:合肥芝麻开门心理咨询师 张愉悦老师

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心理师尊重保密原则

所有案例均经来访者同意

为保护来访者

案例均为化名

常见经典案例并不是某个人的问题

而是有代表性群体的综合典型

即使是虚构的案例

终归有现实的基调

仅希望提供大众心理健康知识

让生活更轻松美好

倾听、关注、理解、支持、指导、释放、觉察、发展…

认清自身人格特点 ……

提升自我觉察力度……

建立健康自我形象……

获得心理成长经验 ……

促进心理素质 ……

提高生活质量……

以专业赢得信赖

用真诚温暖心灵

合肥芝麻开门心理咨询中心

提供更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