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几点睡觉才不算熬夜?熬夜有什么危害?

文 / 安忻睡眠门诊
2019-05-15 09:22

有人说:只要睡够8小时,早睡晚睡都一样。错!

有人说:睡晚了,白天补回来就可以了。错!

还有人说:11点前睡就不算熬夜。错!

这几年在门诊遇到的因为“睡不好”造成心理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要真想比较严谨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熬夜伤身体的实质说起。

熬夜伤身体的实质,是睡晚了又睡少了,而且起居时间改变了

  • 睡晚了,说明你的身体和大脑没有在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过度工作了;
  • 睡少了,说明你的睡眠被剥夺了,大脑和身体没休息够;
  • 起居时间改变,说明你的生物钟有被打乱的可能。

这三点足以影响你的健康。

到晚上就该睡觉,这件事写在你的基因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前,我们就发现了藏在体内的“昼夜节律”,这是人类根据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太阳光照的规律进化而成的,写在我们基因中的规律。

我们发明了电灯,电视,智能手机等等各种娱乐方式——夜晚变得更长了,光带来了节律的改变,电子设备的蓝光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让你睡得越来越晚。

这样就能改变我们的“昼夜节律”吗?

当然不,靠科技的力量想去和大自然抗衡,还为时尚早。我们的生物钟是跟随者地球自转的规律走的,这个周期并不会因为自己武断的改变生活节奏,就能够被改变。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晚上不睡觉,白天出现疲惫、精力下降的现象,长期还会造成睡眠节律紊乱,失眠症,睡眠时相延迟等睡眠障碍,同时也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工作。

每个人都应该11点睡觉,7点起床,睡足8小时吗?

昼夜节律,是关乎我们睡眠的宏观规律,但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每天睡6个小时,就精力充沛,有的人却好像睡10个小时都不能解乏。

其实到每个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上,这个具体的时间段也无法确定,比如你今天在家闲了一天,什么也没干,睡了7个小时就觉得睡饱了,但如果你经历了繁重的体力活或脑力工作,可能睡9个小时才能缓过来。

很多人因为不能保证8小时睡眠,感到非常焦虑,总觉得自己没睡好,没睡饱,甚至对睡眠这件事产生恐惧,最终因为自己的焦虑造成睡眠障碍,更是得不偿失。

也有很多人因为偶尔的一夜失眠,就耿耿于怀,白天补觉时间过久,晚上又睡不着,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甚至自行服用安眠药来促成睡眠,形成药物依赖,这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也是因为公众缺少对睡眠的认识造成的。

我睡多久合适?我该几点睡觉?

1、黄金睡眠时间为晚上11点到次日7点;

2、不同年龄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青少年睡眠时长为8-9小时,中老年则是7-8小时,老年人是6小时;

3、如果睡眠期间噩梦多,醒后心情不好,说明睡眠时间是足够的,但睡眠质量不好,这时应该采取该干预。

那么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是:让你的睡眠自然的发生。

既不要去严格的要求自己,我必须睡够8小时,必须几点睡几点起,但也不要让任何外在的事物,比如说手机、电视、娱乐活动、吃的过饱的胃和低落的心情在你习惯睡觉的时候影响你的正常作息。

规律、习惯、平衡 —— 你的健康应该是个性化的

我想大家都看过很多的关于健康的科普文章,告诉你应该睡几个小时,应该吃多少克蔬菜多少克肉,每周应该做哪几件事让你更健康...但实际上我们的健康应该是个性化的,是个人在长期关注身体规律和心理变化时,找到的一种平衡和习惯。

我想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应该都是“熬夜族”,只关注熬夜的危害,获取一个“你该几点睡觉”的时间,就能让我们获得健康吗?并不会。

如果你长期熬夜,已造成入睡困难,日间疲惫,身体状态明显下降的情况,我建议你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避免这些问题发展成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

如果你的“熬夜”问题让你出现了,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持续焦虑等明显的心理问题,那你可能需要及时到专科门诊就医啦。因为这些睡眠问题,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临床症状。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本文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赵祖安

添加医生助理:axnsleep3,帮您联系彭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