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道路,难走吗?

文 / BioKiwi
2019-05-10 17:22

▲ 图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这个和抑郁症相关的小游戏

玩游戏还能了解抑郁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陪忧郁的小王子走一趟,去看看抑郁的道路是否难走,但今天,小编无论如何都想带你了解一下抑郁症患者,他们从何而来,又该去往何方……

▲ 你又是否知道抑郁症患者眼中的旁人,是什么样的?(图源:B站-渗透的C菌)

在我们探讨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抑郁?

抑郁症,并不是你觉得情绪低落就是抑郁症,而是重度抑郁症(MDD)的简称,是一种精神疾病,其特征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至少两周的低情绪。

它通常伴随着自卑情绪,患者会对正常愉快的活动失去兴趣,无精打采或生理上没有明确原因的疼痛。

▲ 这可能是抑郁患者的内心独白(图源:电影《超脱》)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是遗传,环境和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但目前仍旧不清楚哪些因素在抑郁症的引发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有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可能导致的因素包括家族患病史,生活上的重大变故,某些特定的药物,慢性健康问题和药物滥用等。

▲ 文献报道的和抑郁症相关基因(图源:Nature Genetics)

其中大约40%的抑郁症发作似乎与遗传因素有关

2018年4月NATURE genetics上的一项工作发现,基因组中有44个基因,可能与重度抑郁症相关,可见抑郁症遗传因素的复杂,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的可能性多种多样,牵一发而可能动全身。

而且重度抑郁症的遗传风险与教育程度、体重和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重要关系。这似乎也能解释现今如此巨大压力下抑郁症患者数量的增加。

▲ 最新的文献报道揭示了更具体的抑郁症遗传机制(Nature Neuroscience)

2019年3月NATURE Neuroscience则发表了另一个相关的工作,该研究发现基因组中有269个基因,102种与抑郁有关的变异,以及15个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区域。

这些结果使科学家们能够计算多基因风险评分,将整个基因组的估计效应结合到一个评分中,来从遗传的角度估计一个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 “让我一个人待会”“我不想!”(图源:B站-渗透的C菌)

根据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可将抑郁发作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

轻度抑郁发作者继续从事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有一定难度,但也许不会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而重度抑郁发作时,患者就不太可能继续从事社会活动、工作和家务,即使从事这类活动,程度也极为有限。

▲ 抑郁症患者会把自己关进内心世界(图源:unsplash)

抑郁症也有不同的类型,如:

复发性抑郁症

该病症涉及反复性抑郁发作。在发作期,患者心情郁闷,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且精力不足,连续两周以上乏力少动。

许多患者出现焦虑症状,睡眠和食欲紊乱,并可能丧失自尊心或产生负罪感,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出现一些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

▲ (图源:电影《一念无明》)

双相情感障碍

这类抑郁症通常有躁狂期和抑郁期,在两者之间有情绪正常期。

躁狂发作时,情绪亢奋或烦躁,过度活跃,急于表达,自尊心膨胀,睡眠需求减少。

这两类抑郁症都可能是慢性的(即延续较长时间),时有复发,尤其是在无治疗的情况下。

▲ 有些抑郁症患者可能表面微笑,但内心世界不为人所知(图源:unsplash)

那么这样的复杂疾病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一般的心理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有一定效果,但对于严重的抑郁症有时候效果就差很多了,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已经不止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还会涉及很多严重的生理、内分泌等因素。

▲ 那种堕入深渊的感受,可能也不是你简单的劝说所能理解的(图源:unsplash)

抗抑郁药,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都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药物治疗方式。

虽然抗抑郁药可以有效治疗中度和重度抑郁症,但并非轻度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手段。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这些药物的作用很强,不应被用于治疗儿童或者青少年的抑郁症。

希望屏幕前的你要是觉得有抑郁的感觉,也不要随便自己用药。

▲ 不要轻易使用抗抑郁药(图源:unsplash)

除了抗抑郁药,对于中度和重度抑郁症还有一些相对有效治疗方法,你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相关的治疗,如行为激活、认知行为疗法[CBT]和人际心理疗法[IPT]等。

但事实上,重症抑郁症的治疗手段需要继续改善。目前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治疗方法,但是很多的临床治疗还在探索中,很多疗法也还在试验阶段。

总而言之,抑郁的道路难走,但一定能够走下去。

▲ 一份抑郁症自查表(图源:文档网)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不妨点个赞同、发个评论支持一下

要是对抑郁症其他内容感兴趣

也可以在评论留言

我们会介绍更多抑郁相关的内容

往期精彩内容:

玩游戏能了解抑郁症?还能开发药物拯救世界?!

参考来源: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 Wikipedia

Kraus et al., Prognosis and improved outcomes in major depression: a review.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9, 127 (2019).

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抑郁症,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网

Wray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44 risk variants and refine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major depression, Nature Genetics, 50, 668–681 (2018)

Howard et al., Genome-wide meta-analysis of depression identifies 102 independent variants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frontal brain regions. NATURE NEUROSCIENCE, 22, 343–352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