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庭教育培训(40) 0-3岁孩子哪些行为会形成坏习惯

文 / 大正小雨家庭教育
2019-05-06 23:07

来找我们咨询最多的是13-17岁青春期孩子的家长,父母们发现孩子有下面这些坏毛病,迫切希望孩子改掉坏习惯。

父母家庭教育培训(40) 0-3岁孩子哪些行为会形成坏习惯

(一)不服从纪律和管教,和家长、老师沟通困难。

(二)网瘾、厌学、旷课、辍学。

(三)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五)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六)抑郁、封闭。

(七)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八)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九)抽烟、酗酒

(十)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这个时候的父母们已经意识到青春期孩子身上的坏毛病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些坏习惯在3岁之前都已经有了苗头,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之后的十几年不断累积,到青春期总爆发。

0-3岁,坏习惯已经出现了苗头,这个时候很容易纠正。

4-6岁,是坏习惯初步形成的阶段,这个时候也容易纠正。

7-12岁,坏习惯日渐强化,纠正起来比较困难了。

13-17岁,坏习惯几乎定型,纠正的困难已经非常大了。

孩子的成长是条单行线,千万别等孩子出了严重的问题才后悔。当孩子刚刚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对待,孩子就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孩子越小,纠正的效果越好。我们这一讲,就从0-3岁习惯形成的苗头开始,看看这个时期孩子经常会出现的行为中,有哪些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行为,又有哪些行为是形成坏习惯的苗头,必须及时纠正。

一、0-3岁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

(一)发现和探索: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意味着一系列的探索和发现,孩子对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新的人和新的地方,充满乐趣。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学着用新的方式向周围的人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如喜悦、好奇、恐惧、沮丧。【培养高情商孩子 书 456页】

(二)自我意识建立

从2周岁后,孩子将有一个逐步明确的自我概念,并将学着使用自己的自主能力。孩子会越来越相信自我,并且会表现出不顺从、不听话。他的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而这时你最常听到的词是“我”,他们会说:“这是我的!”“我自己做!”“我就想要!”

(三)形成物权概念:

有了自我的意识,也就有了物品的“所有权意识”,孩子会 抢东西,霸占东西。孩子这时候遵循“幼儿所有权规则”:

(1)我看见的东西就是我的;

(2)我想要的东西就是我的。其他小朋友的的东西,如果我想要,它就是我的;

(3)如果它是我的,它永远都属于我。

在这样的规则认知下,孩子会抢别的孩子的东西,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并且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父母应该理解,这样的行为和态度并不代表孩子有自私的品质;这只是幼儿所有权规则的自然表现,父母要指引孩子 过度到成年人遵守的所有权规则。

(四)建立情感依赖。

0-3岁,尤其是0-2岁,是孩子建立终生情感依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认人”,对特定的人的情感依赖性增强了,建立和特定的人建立起密切的情感的纽带,并且这种亲密感持续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亲自带孩子,否则,一生跟你不亲近。

二、这个年龄段会出现的正常的行为

(一)发现探索的行为:

1、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吃手;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这是孩子探索认知世界的正常行为,不会形成坏习惯。父母注意孩子放到嘴里的东西干净卫生、安全就可以了。

2、乱扔东西。有这么一个阶段,宝宝抓到玩具或者别的东西都会乱扔,水杯、汤匙、饭碗……家里经常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宝宝在不断重复扔东西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锻炼了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这样的行为不会形成坏习惯。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告诉他哪些东西不能扔。会摔坏、会出现危险。

3、毁坏东西、撕书、拆散玩具,把什么东西,都弄坏。这是孩子为满足好奇心的探索,不会形成坏习惯。可以引导孩子把毁坏的东西在组装好。

(二) 、自我意识行为:

1、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会不听话、顶嘴。这是正常的,可以给予孩子一定范围的选择权、决定权,满足孩子的自我意识。

案例: 2岁的小女孩宁宁感冒了,妈妈带着她来看医生,医生说,打针或者吃药都可以。妈妈说:宁宁病了,打针和吃药,必须选一样,宁宁选哪个呢?孩子选择吃药。她自己的选择,就不那么抗拒吃药。这样做,比家长不由分说地按住打针和捏着鼻子灌药,好得多。

三、 会形成坏习惯必须纠正的行为:

1、哭闹 撒泼打滚,不讲理。这是这个年龄段非常常见的行为,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自然就好了。实际上,不及时纠正,长大不会好,反而会形成刁蛮任性、蛮不讲理的坏习惯。

当孩子出现哭闹行为时,必须干预。首先需要分情况对待。孩子会说话之前,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意见和需求,要弄清楚他有什么需要,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病了、冷了、热了、饿了等等。父母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

会说话之后的哭闹,即可能是情感表达,委屈了,悲伤,又有可能是要挟父母的行为,父母区分清楚。情感表达要理解和共情,如果是要挟父母,哭闹后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形成坏习惯。到青春期可能会出现不守纪律、不服管教、离家出走等严重后果。对于要挟父母的哭闹行为,必须干预处置。

案例:我家孩子2周岁多一点的时候,我们搬了家。新邻居家里有个4岁多点 孩子,他们常常一起玩。我家孩子本来没有哭闹的孩的坏毛病,但有一天忽然撒泼打滚开始哭闹了。

我知道孩子他没有生病,也不是情感表达,而是在模仿那个大孩子的做法,尝试进行对父母的要挟。我对他的哭闹视而不见,就像上一讲里面小视频中的父母那样,让他的哭闹打滚起不到任何作用。他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了。

等哭闹过去1小时左右,告诉他,有什么要求说出来,爸爸妈妈会认真听。爸爸妈妈不喜欢你哭闹,哭闹没有用。

这是我家孩子唯一的一次打滚撒泼,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行为,我的做法成功地纠正了他的不良行为。

如果已经形成了哭闹要挟父母的坏习惯,参照上一节的内容,进行纠正,3岁以下的孩子,纠正起来不难。

2、脏话、骂人、打人。孩子的这种行为不是本能和探索,一定是从身边人学来的,或者是从电视、游戏里学的。如果不及时纠正,将来会形成辱骂他人、打人的恶习

干预的方法,首先找到根源,切断孩子与模仿对象的联系。孩子跟谁学的?是谁在孩子跟前说脏话、骂人、打人了。如果是自己家里的人,必须改。如果是外面的人,警告他少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如果不方面警告或者警告无效,就不让孩子和那个人接触。第二要告诉孩子,说脏话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第三不要反应太激烈,不要特别严厉的斥责、打骂孩子,如果反应过度,让孩子看到说脏话能产生强烈效果。孩子什么时候想刺激父母,就会故意说脏话。

4、不守规矩,不听话,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将来可能形成网瘾、也可能为旷课、辍学埋下隐患。我们的第四章 第二节 《如何让孩子守规矩》 里详细讲过。

5、磨蹭、不守时。这是必须纠正的行为,纠正方法。看我们第四章第一节《如何培养孩子守时 的习惯》

6、撒谎。必须纠正的行为。纠正方法看第五章第四节《如何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喜欢本文请转发,关注我收看更多家庭教育的内容。

2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