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是门学问

文 / TopMD
2019-04-09 18:29

《老师来了》第99

2019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特别节目2

医学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内科 主任医师 马飞

课代表:医学科普作家 子琳

微信公众号:TopMD

子琳:我们临床医生怎么去给肿瘤患者做这种后期心理方面的干预呢?

马飞:心理干预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我们今天跟北医六院的临床心理学家李冰教授也在沟通这个问题。遇到癌症患者的时候,她其实也有一些困惑。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跟一般心理疾病的患者有点区别,她是因为发现乳腺癌她心理出现障碍了,或者她治疗效果不好了出现心理障碍了。

第二,我们发现有一些患者让她去做心理治疗效果并不好,后来我们跟患者也交流,她觉得心理治疗师说的那一套我都能理解,但是没有切中我的要害。你不是肿瘤患者,你给我开导我不信。

最典型的我有一个病人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的高材生,得了乳腺癌以后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她不认为她有心理问题,给她找心理医生,她说你们这些人水平都不行,我就是心理学家。所以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普通的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并不一定适用。

肿瘤科医生给患者做心理干预要在方式方法上多做尝试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在不断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比如说我们有个患友合唱团,每天她们都很开心,状态很好,表面上看是一个合唱团,但实际上我们让她练习合唱,合唱就讲究团体的配合。五个人能唱出三个声部来,就是有要配合,然后每天都在一起训练实际上促使她融入到社会里面去,这就是一种心理康复。

肿瘤科医生应学习心理治疗专业知识

第二,我们鼓励肿瘤科的医生去学习心理治疗知识。这样她既能够运用心理治疗的技能,也有对疾病干预的知识综合起来,跟这个病人进行干预,效果会比一个纯粹的心理治疗要更好。北大六院的李冰教授也说,应该把主战场设到肿瘤专科里面去,而不是设到心理专科去。

培养病友当志愿者

当然这里还需要发挥患者病友的作用。本次大会有一个乐活风尚颁奖晚会特别突出,我觉得我们那么多专家制订那么多指南,可能比不上一个病友的一个开导。所以我们这几年在给全国的各家医院培养病友志愿者,让她们走入到病房,跟病人去交流,把自己曾经遇到的困惑,通过自身经历告诉病友,取得她们的信任,她的话更容易被接纳。

别的病友展现出来的治疗效果、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实际上是给社会上更多病友带来战胜癌症的信心。所以我为什么说我们这台演出表面上是一个文娱演出,实际上是针对全体癌症患者的一个心理干预治疗。

【声明】欢迎关注TopMD短视频,看不一样的医疗圈。原创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节目仅供医生内部学习交流使用。

【节目介绍】

《老师来了》是TopMD为医生出品的一档短视频栏目。每期节目,老中青三代医生从疾病的鉴别诊断、病历书写、医患沟通、手术技巧、治疗进展几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临床经典案例,解决痛点,轻松学习。同时,栏目还分享医生工作生活趣事及所见所闻,丰富医生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