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文 / 老友手札
2019-04-05 12:06

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如何塑造安全感的方法,可你是否知道我们是怎么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就像佛洛依德说的一样,人的身上既有追求生存、价值的生的本能,也有想要伤害、毁灭的死的本能。

当然,并不是我们真的乐于结束他人或自己的生命,而是我们或是因为无知、或是因为自大,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不断毁灭着自己的身心、不断伤害着别人,即便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会带来什么。

就像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的在弱化、消弭着自己的安全感。

是啊,别总想知道怎么建立,那不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你应该知道我们是怎么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安全感的一些相关概念

在心理学上认为,安全感是由两样东西构成的——确定感和掌控感

前者,你可以理解为“我确定这是安全的”、“我确定不会受到伤害”;后者,你可以理解为“我知道怎么应对”、“我觉得我能掌控眼前的状况”。

这时候你也看到了,构成安全感的两样核心因素均有一个感字,是的,安全感有时候只是我们自身对自己和周围一切的一种感觉,它并不是绝对的客观

即便如此,安全感对我们来说也还是像灯塔对暴风雨里的航船一样重要,是我们心理层面的最基本诉求之一。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三角形里,它的位置是仅次于生存的第二层。

而就像一开始说的一样,我们的内心中总是有一个负责破坏的“无敌破坏王”,虽然它像拉尔夫一样天性纯良,可也还是本能的做着一些不断自我毁灭的事情。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对直接经验缺乏深入解读

我们的认知能力决定了我们对事物解读的深度、剖析的广度,但它同样需要相应足够的分析材料,才能进行有效分析。

而在分析材料的获取中,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我们自身感知觉器官收集到的第一首材料。比如,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身体触碰到的图像、声音、气温、触感、疼痛等。这些一手材料可以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经验”来描述,就是所谓的没有经过大脑加工、分析、解读、赋予含义的最基础的一些点、线、面、形状之类的。

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有了分析,而随着分析深度的加深,直接经验就转变成了更丰富的东西,我们也就看到了更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方面。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但无论是小时候的宠溺、将学习当作应试、只追求感官的满足等,都使我们缺乏了对直接经验的深度加工,使得我们对问题的认知长期处于表面状态。

这就诞生了这样的想法:“明白了就能做到”、“做了就能做到”、“努力就能达成目标”、“出点错就等于努力白费”,它们忽略了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曲折的,而不是45°朝天的直线、忽略了事物内部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以为表面就是本质。

而我们一旦受制于这些依赖直接经验建立起来的,缺乏甄别思考的观念,我们就远离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虽然努力,但总是不如人意,这就无从谈起对生活的掌控感了。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界限感模糊

如果将界限感换成“边界感”,你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些。就比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边界。而边界以内的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边界以外的都不是我们的,对于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自然拥有较强的掌控力,甚至可以说绝对掌控。

但对于掌控力而言,它其实涉及的就是能或者不能的问题。所有能力范围内的,都是我们能完成的、能做的,即界限以内的东西;而能力之外的便是我们做不到的,或者短期内能力达不到的地方,即边界以外。

但很多时候我们就喜欢去边界以外蹦跶。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1、能做或者不能做

这里的能做或者不能做,是基于客观出发我们确实能够完成什么,确实哪些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

对自我能力的充分认识,是心理学上常用的建立一个客观自我的途径。这也代表了,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不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在哪儿,更不知道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但有趣的是,我们总是喜欢追求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总是会把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而无论我们觉得自己多想做到、多愿意努力,也改变不了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到的事实。可对我们而言,我们并不觉得这是应该尊重的事实,而会反过来攻击自己“真没用”。

所以你应该能够看得到,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确实能做到的事情上,这才能给我们带来掌控感和确定感,不然带来的就只是否定和担忧。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2、干涉他人

心理学中将120—360cm称之为社交距离;将45cm—120cm称之为个人距离,也就是我们与一般朋友的底限距离;将45cm—0cm称之为亲密距离。

这是根据收集到的直接经验划分的,所反映出来的是在我们的内心里有“追求自己生存空间”、“期望不被轻易打扰”、“期望能够生存在自己具有掌控力空间”的内在诉求。

而同时呢,你也一定知道,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个看不见的范围,叫做“个人安全区”。我们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个人安全区”里,因为在里面我们是安全的、熟悉的、放松的、有掌控力的。

但有时候,我们会误将他人纳入我们的安全区里,而他人又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这时候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束缚、干涉、控制对方,以求恢复对安全区的绝对掌控。但也确实不幸,他人并不会受我们的绝对掌控。

因此,想要控制他人的行为,也往往使我们经常处于焦虑和不安当中。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关注不确定

在上面你也看到了,我所提出来的能做与不能做,是指客观现实中,个体是否有能力去完成。它倾向于确定有这个能力。当然,考虑到影响结果的现实因素确实太多了,我们就说极大概率完成这件事情。

而假定我们遇到某个问题,我们也尽可能的充分收集了与问题相关的因素,这时候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是确定的,有一些是不确定的。

在平时的心理工作中,就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老师,你帮我看看,我老公/老婆说的这些可信不可信”,接着给我发出来一串的截图。

但对于眼前的状况来说,他们说的是否可信,不是咨询师能够绝对判断出来的;但是提出疑问的一方,肯定是有怀疑、有纠结,甚至是不愿意去相信的。所以,前者是不确定的,而后者是确定的东西。

安全感是由确定感构成的,但在界限模糊的时候,我们就喜欢关注那些我们不确定的方面,而这时候也自然让我们没有安全感。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逃避

你当然可以一直强调逃避是我们的不能之一,因为确实如此。这既是一种心理层面的自我保护措施,对于现实层面来说,也确实会让我们远离危险。

但这里的危险,当然是确实的危险。

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让我们逃避的是什么呢?

别人的评价、生活的不如意、现实的残酷、自己的不足、婚姻的不美好等等,这里没有什么危险,但更多的是我们不想经历这些。

而无论什么原因,当我们习惯了逃避后,外界对我们来说就是危险的,也就谈不上有很强的安全感了。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过度依赖

如果你能够收获一段非常好的感情,我真的也会替你开心。

我也明白,那种温暖、那种照顾,让你觉得自己有了依靠、后半生不用担心,甚至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可以不用担心了。这时候你逐渐的对Ta更敞开心扉,逐渐的有太多的事情要拉着Ta一起去做,有时候本该自己做的,也让对方去做。

这种被妥善安放的感觉,真的很容易让人沉醉。

可如果我们越来越少的在社会上行走,去亲自经历各种事情,我们的各项功能也会退化。安全感,当然就是其中的一种。

心理学:生活中,你是这样毁灭自己的安全感的

对比一下,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界限感模糊、目标不切实际、总是盯着不确定等方面呢?

如果有,那你的内心里一定潜藏着一个安全感破坏小能手,而如何处理它,就由你来决定了。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