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文 / 落落的成长阅读
2019-04-02 02:09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领导安排了一项重要工作,可你拖拖拉拉的就是不想行动,看看手机,刷刷网页,一上午时间过去了,工作进度还是零,你很后悔;论文明天就要提交了,你坐在电脑前,刚打开word,又想先看会儿电影,最后一个字都没写成,你非常自责;为了减肥,你办了健身卡,每当教练提醒你去锻炼,你又找各种借口推脱,最后减肥成了一句空口号,你很愧疚……

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是总要拖到最后期限,才会去做那件必须要做的事!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曾经,我自己就深受拖延症的困扰,晚上熬夜不睡,早上赖床不起,一次又一次的上班迟到,被领导劈头盖脸一顿数落。我想克服拖延症,却总是感觉无从下手,直到我看到了《战胜拖延症》这本书。

这本书很薄,中文版不足100页,如果阅读速度够快,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不用担心阅读总是停留在第一章,永远读不完。

《战胜拖延症》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读物,作者以插入漫画的形式,讲述拖延症状,把枯燥的内容变得趣味十足。书中提到的即刻行动策略,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任何任务,一旦开始行动,你会发现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简单。

《战胜拖延症》这本书的作者莫西·A· 皮切尔,是加拿大心理学博士,拥有超过40年的拖延症治疗经验,他致力于传播对抗拖延症的方法和策略,帮助那些深受拖延症困扰的人们改变现状,更好的享受生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战拖宝典,看看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1.有一种病叫拖延症

研究表明,80%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习惯,超过20%的人患有拖延症。

很多时候,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延迟、耽搁,就是拖延症,就需要抵抗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拖延症呢?

作者皮切尔指出:“拖延症是一种明知道会影响自己做事的效果或者自身做事的态度,却仍然自愿推迟既定事项的行为。”

简单说,拖延症是一种非必要的自愿耽搁行为。

那么,所有的耽搁都是拖延症吗?并不是。

有些人,受到外界的影响,刻意地选择将事情延后处理,这不是拖延症。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人们常说,事有轻重缓急,择其重者先为之,其不重者后为之。这就像,在有限的时间里,你面前摆着1、2、3、4、5等多项工作任务,你会怎么做?一般情况下,你当然会优先进行对你最有利的工作,而延后处理其他相对不重要的工作。

假如,你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或爸爸,上班时你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告诉你孩子从楼梯上摔下来头破血流,必须要送去医院。你会怎么选?很显然,你会放弃当天的工作,立即赶去医院。

还有一些人,就是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慢悠悠地工作,他不会难受,更不会内疚自责,他就是喜欢过的轻松一点。这种情况,也不算是拖延症。

实际上,拖延症是一种让你深陷痛苦,给你带来挫败感的不良习惯。一件事情,你明明知道最终无法逃避,却总是有意地拒绝去行动,一味地去拖延。

比如,第二天要上交的报告,白天拖着不干,下班后不得不加班加点,导致错过了跟女朋友的烛光晚餐,引得女朋友大发雷霆;年初制定了旅行计划,要跟朋友一起出国游玩,却总是拖着不去办护照,最后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去玩乐;需要15天内去处理的交通违章,硬生生拖到超期,从原本罚款100元,变成了罚款200元…… 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拖延症。

拖延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它是导致我们生活不幸的元凶,《战胜拖延症》认为,拖延症主要有三大危害。

第一大危害是:拖延症阻碍我们的成长发展。

哈佛大学学者哈里克说:“世上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想想看,原本需要1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你拖延到最后一天火急火燎的完成,这个结果可能出色吗?大概率上,结果是糟糕的。长此以往,上司对你的工作表现,能有好印象吗?你还能期望着升职加薪吗?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第二大危害是:拖延症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

拖延的过程并不是快乐的,反而会引发各种负面消极情绪,不断侵蚀着我们的心理健康。

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你的面前,你需要立刻去做准备,可是你这会儿特别想去参加朋友的聚会。你顺应了内心的期望,参加了聚会。然而在聚会中,你虽然开心与朋友的相聚,但更害怕会错过来之不易的好机会。你开始懊恼、后悔,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外表看起来,你一切正常,实则你的内心备受煎熬,感到极度辛苦,短暂的快乐之后,留给你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

第三大危害是:拖延症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拖延症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拖延引发的焦虑影响到我们免疫系统,进而损害到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慢性拖延者会下意识的延迟某些应该进行的健康行为,比如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健康饮食等等。

25岁程序员猝死,26岁医生猝死,36岁华为工程师猝死…..加班猝死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猝死人群都有一个共性:长时间无休,连续加班。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高达60万。多么可怕的数字!

的确,偶尔几次的熬夜通宵,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但是如果一直拖延休息,不断地加班熬夜,你就有可能丢掉小命儿,早早儿地去见上帝。

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却因为一次又一次地耽搁、延误,最终爆发出世人难以承受的恶果。

2.你知道拖延症为什么存在吗?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的存在跟人的心理息息相关。现在我们走进拖延者的内心,揭开隐藏在深处的秘密。

首先,拖延者一时的逃避心理,导致了无限期的拖延。

拖延症,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失败。《战胜拖延症》认为,约束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拖延者内心厌恶任务,为了逃避消极情绪,而屈从于短时间的感觉良好。

对于慢性拖延者而言,短期的情感修复优于长期目标。比如:领导安排你必须完成一项工作,你内心压根儿不想干,于是找各种借口去拖延;想拥有魔鬼身材的女性朋友,你内心根本不想抵抗美食的诱惑,于是将健身行动一再推迟;计划换工作的朋友,你内心害怕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于是迟迟不去付诸行动……这些拖延,深层次的原因都是,慢性拖延者遵从了当下的感觉良好。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其次,拖延者习惯于心理暗示自己,明天会更好。

拖延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人斗志的东西。就像《明日歌》所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心理学上,把对未来情绪的估计称作情感预测。拖延者在计划未来行为时,总是难以保持理性,盲目乐观,从而做出错误的情感预测。

比如,在一个月时间内,你要完成一份90页的论文。你开始列计划:第一周完成20页,第二周完成30页,第三周完成40页,最后一周就尽情玩耍吧。计划列出后,你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是太棒啦,提早一周就完成了论文。实际上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你永远不会按照制定的计划去行动。

正如狄更斯所说:“永远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做”。因为,这个明天永远不会到来。

最后,除了逃避消极情绪和明日复明日的的心理暗示,拖延者往往存在思维偏见,多表现为借口和自我欺骗。

给自己找借口,也叫自我设限保护自己,是最常见的一种思维偏见。拖延者认为,自我设限保护能够让他们免于遭受他人评断,免于遭受伤害,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比如,当你面临一个很棘手的任务时,你缺乏信心,就会把任务拖到最后才完成,这样就有了借口。如果结果不好,你就可以把原因推脱到时间不足上,这样不会有人批评你工作能力低下了。

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让拖延变得顺理成章,让你难以察觉到拖延的存在。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偏见就是:低估了任务的难度,并高估了自我的能力。

同事小王就这样的人,每当领导安排他工作的时候,他总是说:“这个简单,我几个小时就能搞定。”自然而然地拖到最后才去完成工作。结果,领导批评他的工作不合格,他又开始懊悔:“真没想到,这么麻烦,早知道这样我就早点动手了”。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性的思考,对待事情总是心存侥幸,过分乐观。

就好比,开车过马路的时候,看到黄灯闪烁,有些人觉得踩踩油门就冲过去了,侥幸地认为不会出事,却不知道大多数车祸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司机的侥幸行为。

拖延症,就像毒药,是削弱你潜力的牢笼,是埋葬你梦想的坟墓,是摧毁你人生的地狱,是阻碍你发展进步的顽疾。拖延症患者怎样才能摆脱拖延症的困扰呢?

3.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要想战胜拖延症,第一个绝招是:预先决策。

比如,判断拖延的类型,预估可能面临的困难,预估拖延导致的后果等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一项工作开始之前,我们要养成预先判断的习惯。

具体来说,首先,你要辨别哪些耽搁是拖延。拖延,是你要警惕,要对抗,要有意识地去改变的;而正常的耽搁,是难以避免,是一种取舍,是可以坦然接受的。

其次,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当你对任务中遭遇的困难有所了解时,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你直面困难时的挫败感和恐惧心。

最后,你要直面拖延的代价。比如,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论文,你就会延迟毕业;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你就会失业;如果不能按时起床,你就会错过飞机……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拖延症之所以成为顽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拖延者蒙蔽自我,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拖延的代价。当你对拖延造成的恶劣后果越明确时,你抵抗拖延的意志就会越坚定,拖延症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小。

要想战胜拖延症,第二个绝招是:强化目标意图。

康德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孙中山先生也说:“君志所向,一往如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

手机,电脑,微信,QQ……网络信息化时代,外界有太多的干扰和诱惑。比如,上午到达公司,你打开电脑,刚准备办公,忽然弹出QQ消息,你不由自主地就点开了信息,等留言处理完,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

当然,面对干扰,我们可以逼迫自己去行动,但是,此时我们内心深处是抗拒的,行动的过程也是痛苦的。而强化目标意图,明确目标达成所带来的利益则不然。拿锻炼身体这件事儿来举例。如果单纯告诉你锻炼是为了身体健康,你总是会半途而废,难以坚持到底。但是,如果你已经被诊断出了严重的颈椎病,只有加强锻炼才能降低瘫痪的风险,你肯定立刻就开始锻炼了,也能坚持天天去锻炼。

这是因为,当行动的利益越明确时,行动越容易开始,行动的结果也越成功。换句话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远比虚无缥缈的理论,更能打动人心。

要想战胜拖延症,第三个绝招是:即刻开始行动。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比尔盖茨说:“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讨厌的工作,如果一直放在那儿不去开始,往往会变的越拖延越困难。而一旦开始行动,你就会发现,事情远比你想象中的简单。

不要再说什么:等明天就去做,等有空了就怎样,等歇会儿再如何。要减肥,就立即开始跑步;要早起,就闹钟一响立刻起床;要写报告,就立即开始码字;要换工作,就立即开始投放简历…….

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只要迈出了最困难的第一步,后面的九十九步也就顺理成章了。

行动是减缓拖延症的良药,因为行动一旦开始,拖延的可能性就能大幅降低。

要想战胜拖延症,第四个绝招是:使用执行意图,应对阻拦和障碍。

开始行动,并不意味着已经摆脱了拖延症,行动开始后,我们也经常来自外界和内在的遭遇困难和障碍。

比如,你正在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刚刚完成三分之一,遇到一个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怎么办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本书的第四个绝招执行意图了。

执行意图,就是运用“一旦……就”的方式。也就是,一旦发生A,就去做B。

比如,一想到今天的工作任务没完成,我就立刻去做;一旦感觉到工作困难,开始恐惧,我就继续工作;一旦想到今天还没有跑步,我就马上去跑;一旦我想刷网页了,我就把WiFi关掉……总之,拒绝逃避,拒绝放弃,拒绝任何借口。

执行意图这个策略既能用在任务开始之前,也能用在任务开始之后。在任务开始之前,我们可以用执行意图预估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达成目标;在任务开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执行意图,克服干扰障碍,打破惯性反应,把行动掰回正轨。

深受拖延症毒害的你,如何才能痊愈?

拖延症,是最可怕的仇敌。它就像癌症一样,悄无声息地侵蚀你的健康,不知不觉地窃取你的时间,手段温和地缩短你的生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抵抗拖延症的方法和策略,得到了治疗拖延症的灵丹妙药,但这药不会一剂见效,药到病除,永不复发。

恰如歌德所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运用知识;光有意志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见诸行动。”战胜拖延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耐心去践行,静待胜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