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始,家长也要接受教育!

文 / 生命惊喜家庭教育艾朋
2019-03-29 12:56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少年时,我们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中年时,我们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家庭,永远是孩子真正诞生与成长的摇篮。

今年2月份,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

“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父母也接受教育,真正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这对广大家长来说,是福音也是责任。


2019年开始,家长也要接受教育!


0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多人都挂在嘴边,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说说,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这件事。前两年,有一句日本谚语在中国流行:“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起来的。”很多人深以为然,但针对家长的教育始终没有落到实处。

近些年来,关于家长接受教育、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观点越来越多。早些年,永远都是家长在要求孩子进步、读书,自己却袖手旁观,只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不会主动成为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参与者。

父母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内心最大的失落之一,就是发现自己在进步,在认识这个世界,但父母仍然站在原地,没有变化。

这是孩子青春期的悲哀,也是很多家长的悲哀。一对相爱的男女领了结婚证就可以一起生活,但他们没有经受过任何关于家庭教育的教育,就要成为父母,这是不负责任的。教育部这次提出的让家长进一步接受家庭教育的想法,就是针对一直被我们忽视的“家长教育学”提出的。


2019年开始,家长也要接受教育!


02

“家长教育学”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到要给准备成为父母的人开“家长教育学”的课程,学完了这门课,成为合格的家长,才可以生孩子。

为什么一定要教育家长,强调家庭教育?陈宝生部长讲得很清楚:

“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太多家长把教育孩子当作老师的任务,孩子送去学校就万事大吉。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我们亲自把孩子生下来,却从来不把孩子当亲生的来养。”学校教育毕竟功用有限,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来就难,可是,就算在学校里费力培养出的好习惯,回到家里,遇到完全不懂教育法则的父母,好习惯马上付诸东流。

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反复在做“进一步退两步”的事情。

为了对家庭教育进行系统指导,陈宝生部长表示:

今年还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着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


2019年开始,家长也要接受教育!


03

教育是一种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

借着教育部这次重磅提出推动“家庭教育”,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家庭教育的片段精华,与各位家长共勉!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

没有比父母在培养人时所用的智慧更为复杂的了。

无知识、无礼貌的环境,早晚会变成孩子的愁苦和眼泪。

婚后要天天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屋子里,这不是幸福幽会的短暂几小时,而是终身,这是一部巨大的无可与之比拟的创作,是精神劳动,是一种毅力。为此,需要高水平的文明、精神培训,明智的学校。

善于进行自我教育的人,按其全部涵义来说就称之为有教养的人。

我能一眼认出这样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热烈地、忠诚地、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地温和善良、宁静、心灵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听信教师的讲话,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务能敏锐感受。

教育孩子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教育。

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