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抑郁症自杀大脑之谜|渡过

文 / 渡过
2019-01-28 06:42
破解抑郁症自杀大脑之谜|渡过

陈速/文

“真是无法理解!”这恐怕是很多人对最近抑郁症自杀现象频发的感叹。短短几个月,华人科学家张首晟、澳门中联办主任郑晓松自杀,已经让大家震惊、惋惜,前几天济南“1.18”灭门惨案,更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在全球范围,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高达100万人,比因战争、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还多。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从生物、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可以找到多种原因。

近年来,来脑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其中就有对抑郁症自杀在生物分子层面机制的科学破解: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是大脑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引发“行为绝望”导致的。

(一)

这个结论如何得出?其中有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从治疗角度看,现有抗抑郁药物起效非常缓慢,需要4到6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患者,往往没有能坚持到药效显现,就不堪忍受自杀了。

那么,如何找到一种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解救那些有自杀念头的抑郁症患者?

18年前,美国耶鲁大学的一名医学博士,为了让一位有强烈自杀念头的患者镇静下来,给他注射了氯胺酮,无意中发现患者的自杀念头很快消失。这位医生随后做了大量的临床对比实验,发现氯胺酮的确能在短时间逆转抑郁绝望情绪。

这神奇的效果让氯胺酮一下子成为“明星”。但是,氯胺酮就是人们俗称的K粉,有很大副作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将它列入“毒品”黑名单,药物监管部门一直没有批准其作为药物来使用。

故此,随后十几年间,全世界许多医学和脑神经科学家投入了氯胺酮抗抑郁的研究和试验。他们的的思路是,希望能改造氯胺酮,保留它快速起效的正面效应,并彻底屏蔽其副作用。

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解决一个关键性基础问题:氯胺酮快速逆转抑郁是如何发生的?其作用机理又是什么?

2018年2月,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率先攻克了这个难关。关于其科研过程,新闻媒体有详细报道,这里不详了。不过,需要更正的是,很多新闻媒体报道称,胡海岚团队“破解抑郁症密码”,这个说法是不严谨的。

这几年,我对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精准诊断抑郁症有浓厚兴趣,初步统计结果是:目前已由医学界临床证明、科学界实验明确的抑郁症症状有56种,病因有48种,致病基因有44种。而胡海岚团队这次破解的,仅是其中一种核心病症——“快感缺失、行为绝望”——分子层面的病因。

胡海岚团队通过实验,人为地在正常老鼠的大脑中激发出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发现能瞬时地诱发出典型的“行为绝望”抑郁症状。平时正常的老鼠掉进水里会拼命扑腾求生,而这时的老鼠则在水里长时间一动不动、放弃求生。

然后,团队人员向老鼠的外侧缰核提供氯胺酮,阻断簇状放电,就快速缓解了“行为绝望”抑郁症状,这些老鼠就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求生欲望。

破解抑郁症自杀大脑之谜|渡过

图中荧光绿色部位是外侧缰核,“行为绝望”的自杀念头就是这里产生的。以此图纪念那些为人类攻克抑郁自杀之谜做出重大牺牲的老鼠们。

这系列实验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了氯胺酮快速起效的分子层面的机理。他们的论文强调:氯胺酮只是对“快感缺失、行为绝望”的症状有疗效,而大脑外侧缰核簇状放电是抑郁症的“充分条件”,

说到这里,对抑郁症自杀现象,可以做一个生物层面的解释:是患者大脑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导致的行为绝望。

而导致簇状放电的原因就有很多,比如外界环境刺激、碰撞导致的脑震荡;脑部炎症;病毒感染等等。这些因素可称为间接因素,最终通过分子层面的直接原因,最后导致自杀的发生。

(二)

关于诱发“簇状放电”的原因,我举两个例子。一个喜剧一个悲剧。

先讲喜剧:国内一知名医学刊物曾报道,一名年轻女性有强烈的自杀念头,在隆冬季节跳入河中自杀,所幸被人救起,送到医院。让医生感到惊奇的是,正准备用药,这位女生却说原来萦绕心头的自杀念头突然全部消失,感觉心情开朗,没有用任何药物,就开开心心回家了。

现在回头来看,这很有可能是寒冷刺骨河水的瞬间强烈刺激,“浇灭了”脑部的簇状放电,起到了类似氯胺酮的作用。

另一个悲剧事件,则是我在二十多年前的亲身经历。那时我在浙江大学法学院读大三,当时西溪校区一位的女研究生发生车祸,身上没有任何皮外伤,但出现呕吐,送院后诊断是轻度脑震荡。

非常奇怪的是,事后第三天,这位平时非常乐观开朗女生在没有其他任何应激事件的情况下出现了强烈的自杀念头,在宿舍边上的西溪河跳河自杀,幸好被救起。家人将她接回老家后,她又在一天趁家人不备自杀,所幸又被救起。家人带她到国内很多知名大医院,用了各种药物,都没有明显好转。

家人思前想后,排除了各种可能性,认为抑郁自杀是车祸导致的。受其家人委托,我来代理法律索赔。运气的是,借助大数据的威力,我在几千百万的文献数据中找到了关键证据:国外的多篇医学文献都证明碰撞引起的脑震荡会导致抑郁症自杀。而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脑震荡会引发脑部的放电异常。

更为悲剧的是,胜诉后不久,家人带这位女生去医院复诊,女生趁家人取药,跑到医院的11层楼顶跳楼自杀了。这次再也没能救回来。

(三)

有朋友会说,既然抑郁症有那么多症状,其中“行为绝望”的病因找到了,那其他症状呢?比如生活工作压力引起的焦虑抑郁,病因是什么?如何防止类似的自杀?

这里再报一个消息:2019年1月14号,浙大李晓明教授科研团队在《Nature》旗下的医学子刊发表论文揭示了大麻治疗抑郁症新机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十几年前,医生们偶然发现,大麻对由于外界压力造成的焦虑抑郁特别有效,但大麻有巨大的副作用,在很多国家是严禁的毒品。于是科学家的思路集中在如何改造大麻,兴利除弊。

关于此,关键基础性问题仍然是:大麻治疗焦虑抑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分子层面的起效机制又是什么?世界上有不少的科研团队在攻关,值得庆贺的是浙大团队又一次抢先破解密码。这个重大突破带来的成果是:将来会开发出见效快、副作用小的“医用大麻”,会给因外界压力巨大压力而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带来福音。

当然,抑郁症还有其他症状,比如动力缺乏、意志减退、兴趣消失等等,分子层面发病机制有待破解。现在全世界已有上百个科研团队在夜以继日攻关,相信不久的未来随着脑神经科学领域的不断突破,治疗方法的不断创新,抑郁症自杀的悲剧会越来越少。

如果用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比喻,那么方法是:用新的药物,来灭掉患者脑部的簇状放电。这样,至少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生物方面的因素就解决了。

◀扫描关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