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心理学者李雪为你剖析生活真相?

文 / 聚焦山东热点
2019-01-26 13:24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心理学者李雪为你剖析生活真相?


做过杂志主编、简书推荐作者、公益讲师、图书策划人和自媒体人,90后西风南浦有着多重身份。作为一枚游走在感性与理性边缘的摩羯女,她煲得了鸡汤,走得了四方。与文字相伴多年,西风南浦推出首部文集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在五十多篇有趣又有料的原创故事中解决生活迷茫、犹豫不决等疑难杂症。 记者许倩

直面迷茫去执行

从事过多种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对西风南浦而言,写书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西风南浦回忆,“在《意林》的时候,每天下班都会写一篇文章。开始写作并不是为求什么结果,但逐渐被各种平台转载,上了热搜、排行榜。出版社找我问想不想把自己写的文章出一本书时,我还是特别震惊的,原来我也可以出书。于是就有了这本《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里记录了五十多篇有趣又有料的原创故事,专治生活迷茫、犹豫不决等疑难杂症。用西风南浦的话说,对于生活中的迷茫,不要怀疑,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从我个人感悟来看,如果目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想做什么,你就保持你现在的节奏做下去。你可能在慢慢做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要提高什么,调整什么。”

对于迷茫,西风南浦也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法。“千万不能一直保持精神上的焦虑,但行动上却没有任何改变。这样只会更迷茫。打破迷茫唯一的方法,就是直面你所迷茫的问题,并且去执行,不要想太多。”

找准定位,解决问题

当下社会对于90后这一代的评价不尽相同,身为90后的西风南浦也深有体会。“提到90后,很多人都会说,我们有自己的想法,特别独立。但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其实我们的责任感很强。不愿去承担责任,可能是社会对90后一种误解。”西风南浦分析,之所以说压力大、焦虑、丧,也是内心有意识地想去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目前我们的年龄、能力可能还不足以应对全部的社会责任,所以才会焦虑。但假以时日,90后不但不会是垮掉的一代,反而是能担起大任,能挑担子的一代。”

在《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中,西风南浦就现在年轻人会遇到的问题分享了一些故事和方法。“事业上也好,成长中也好,我希望能帮他们解决一些自我相处和情感上的问题,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给他们鼓舞和力量。”

李雪:为你剖析生活真相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心理学者李雪为你剖析生活真相?


李雪,心理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近十年。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作为心理学者,李雪的独特之处在于“去脸谱化”,把专业知识性感地表达出来,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李雪出版过畅销书 《当我遇见一个人》,阔别两年,她的新作《走出剧情》 再次与读者见面了。记者张双

内在关系模式即内心的剧本

“剧情”与“逻辑”是李雪口中最常出现的字眼之一,她认为每个中国女性的生命里都缺了一堂逻辑课。头脑没有逻辑就会导致生活缺乏秩序。不能依据“道”而生活,就如同逆水行舟,格外辛苦。

逻辑缺失的人,难以看见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的真相,常常被自己编织的剧本和剧情推着走。在新书《走出剧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李雪说:“剧情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对外展现。内在关系模式,即是我们内心的剧本。剧本里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基本关系模式已经设定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许多剧本。这些剧本是童年经历内化到心里形成的。在生理上,它们已经形成脑神经回路,成了细胞记忆。所以,我们成年后的人生,大多也是照着剧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熟悉的体验。”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心理学者李雪为你剖析生活真相?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心理学者李雪为你剖析生活真相?

你敢不敢这样活着——对自己不再有任何要求。不再妄想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停止所有的要求与内心戏码。只是去看,看真相是什么,看“你是什么”,而非“你应该是什么”。

慢慢地向内观看,释放掉你所有的固守,你就会看见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伴侣、真正的孩子,以及所有真相。这些就是李雪想通过新作告诉读者的真理。

畅销书作家张德芬说:“李雪的书是她这么多年血泪斑斑走过来的成长史,字字珠玑,她不断剥落自己身上的虚无,也一直在面对那个‘总是想要变得更好’的自己。相信所有愿意敞开心去阅读她的书的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真实、犀利、智慧和勇气。”

剧情里没有真实的爱与恨

李雪自称是“受苦专家”,她的童年可以用“凄惨”来形容。她曾经一度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后来了解到许多人的童年故事,发现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童年的痛苦实实在在让李雪的人生充满坎坷与不幸,同时也实实在在推动着她一步步探索生命的真相。她希望从自己开始,传递给这个世界的,是尽可能接近真相的、自由的能量。

李雪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衡量:他能多大程度地走出剧情,看见真实的外界。有的人虽然潜意识里已经设定好剧情,但也能够根据真实的外界情况加以修正,即不过度执着于剧情;有的人则极其执着于自己的某些剧情,不愿意修正,无法看到真实的他人——这就是所谓的“全封闭自体”。那些陷于全封闭自体的人,会要求周围的人,尤其是家人,统统乖乖接受自己的人物设定。如果对方不肯按照剧本扮演,他就会勃然大怒,威逼利诱其回到既定的角色中,而威逼利诱的方式,往往不惜伤害自己和对方。

剧情里没有真实的爱,同样地,剧情里也没有真实的恨。比如,孩子无法理解,那个为他付出一切、自我牺牲的妈妈,其实只是醉心于她的自我感动。孩子会真的以为亏欠妈妈很多,于是一辈子也不敢幸福,好像只有过得苦哈哈的,才能表达对妈妈的忠诚。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这样评价李雪:“能把潜意识中复杂缠绕的感受和动力,如此清澈透亮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文字总是让我感动和赞叹。”

“因为李雪的存在,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我怀疑李雪24小时,包括梦里都在观察与钻探,否则她的文字不可能如此地充满张力。”

不讨好别人不将就自己?心理学者李雪为你剖析生活真相?

真相并不复杂,难的是不肯去看

《走出剧情》的副标题为“活在人生的真相里”,这个“真相”具体指涉什么呢?

李雪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人通常会投入到事业、网络游戏中去,把工作或网游当作自我,紧抓不放。女人通常会在一个痛苦的关系中死死纠缠,明明对方给不了自己爱,却死缠烂打地非要对方看见自己、回应自己。”其实,真相就摆在那里,没有任何遮掩。如果男人想跟女人结婚,他早就行动了。否则,女人再苦苦逼问,男人也没有能力和意愿去回应,他甚至会感觉烦透了。真相并不复杂,难的是我们不肯睁眼去看。

李雪曾坦言,童年时期母婴无法连接导致了她整个人生的孤独,那么,她又是如何突破这种孤独的?

“我对自我孤独的觉察来自于电影《七月与安生》。在电影里,七月、安生和男主角,三个人都那么努力地去爱,然而结局呢?依然是每个人都孤独地飘零着,真让人绝望。”李雪说,“电影散场时,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李雪,你能在孤独中存活下去吗?”

这个问题一冒出来,李雪惊觉到它的逻辑有问题!其前提假设是,以前的她不孤独,现在才开始孤独。可事实上,从出生到现在她一直都很孤独,一直就这么活着。

“当我看到孤独的真相,看到这三十多年来自己跟孤独的抗争,瞬间放松了下来。那就这样孤独地活着吧!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几乎就在领悟孤独的瞬间,我感受到没有任何理由的喜悦。”李雪说,“直到如今,我依旧是孤独的。只是我不再沉浸于孤独的背景乐中,不再沉浸于乞丐的剧情里。”

在《走出剧情》的最后,李雪写道:“放下头脑中的剧本,试着去看见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对方。当我们彼此看见的一刹那,爱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