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太懒,怎么办?

文 / 初中语文与教育
2018-10-15 10:50

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要多留心孩子,看看孩子是不是有较为严重的惰性,如果有,那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去克服惰性。

「家庭教育」孩子太懒,怎么办?

惰性,是指因主观上的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标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不相同,先天遗传因素千差万别,加之后天教育也不相同,所以孩子的惰性程度、原因也是不一样的。孩子惰性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做某件事有困难;二是对某件事不感兴趣;三是是非能力差,认知能力不够。作为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看看孩子的惰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寻求医治的良方奠定基础。

一、做事情有困难的,家长要多给予孩子方法上的指导,甚至要和孩子一起做事。

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做作业,有些孩子基础不好,学得不够理想,一做作业就头大,于是就“磨洋工”,甚至想“放弃”或是抄袭。家长要有一双慧眼,要告诫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帮助孩子查找原因,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家长还要教育孩子做事要有恒心。如果孩子没有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那他就必然会为惰性找到借口。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家长可以事先查阅有关资料,然后对孩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直到孩子会做为止。如果有条件,家长和孩子一起作业,这对孩子克服惰性更有好处。像一些体育运动类的项目,家长更要做好孩子的示范、榜样,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有利。

「家庭教育」孩子太懒,怎么办?

二、做事情不感兴趣的,家长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孩子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孩子对做某些事情不感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缺失自信心,他认为自己这件事肯定做不好,于是他就找种种借口不做了。其实,在成才的道路上,哪里会一帆风顺?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要有自信心,要扬起信心之帆,方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只要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家长都应该要学会赏识,学会鼓励,让孩子享受到自己的“成果”,当然,孩子的兴趣也就得到激发了。

家长还要学会监督孩子。孩子应该做的,但是没有做到位或是没有做好,就要重做,直到做好为止;孩子不应该做的,哪怕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也不能让孩子继续下去,比如游戏上瘾、看不良书刊等等。

三、是非能力差、认知能力不够的,家长要运用“惩戒”和“说服”教育。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是非不分”的情况,他不知道做什么事是对的,不做什么事是错的,家长就有必要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如果孩子不听,那孩子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惩戒”,让他长长记性。要知道,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比如有些孩子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家长针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不做作业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一旦孩子不做作业,那就要按照“规章”来处置;处置完了之后,家长再和孩子谈心交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帮孩子克服惰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恒心加耐心等于成功。

「家庭教育」孩子太懒,怎么办?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是来不得半点偷懒和虚假的,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惰性心理的教育,更是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