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

文 / 八卦小萌主
2018-09-22 14:47
《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

《如懿传》看过之前我一些分析的朋友知道,我的习惯是尽量去分析一个角色的出身,然后再去寻找讨论她剧中的一些行为的动机和合理性。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关于白蕊姬的三个问题。为什么白蕊姬有这样跋扈易爆冲的性格?前期有白蕊姬的地方就有嘴炮,丧子之后更是易冲动,打如懿、害永琮、设计琅嬅,只要别人一挑唆她便不假思索的冲在前头。让观众也觉得无语——怎么有点无脑还这么冲动呢?

《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

何泓姗给这个角色的定义是“自卑”,我很赞同。自卑的人往往色厉内荏而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她挨了便冲着满院子的宫人喊:“谁也不许问!”如懿解释匾额的内容,她马上问如懿觉得自己配不配,得到肯定答复后后面露得意说:“配不配都是我的!”这对话很妙,把她自卑敏感但又要强装自信的心态很清晰地折射了出来。而我们同时也知道了,玫嫔读书不多,只能识点字。根据身世,从小被作为乐伎培养的她自然没什么机会学习文化知识,因此文化素养缺乏又出身底层,如果没有主角光环或者开挂,她见识略短、性子略浅薄也是很符合逻辑的。玫嫔向太后告密琅嬅在向乾隆撺掇让恒媞公主出嫁时,太后说了一句“以前都是让你做什么你才做什么……”说明玫嫔确实也没什么主见。

《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

综合她极度自卑和见识有限的两个特点,这样的性格便理解容易了。不过她的性格立体其实不止这些。她鞭打如懿后的眼神:这眼神首先是愤怒,体现出她性格中的易冲动;又有些纠结,说明她遇事没主见听风就是雨;最后还有一丝不忍,表明她心里其实很单纯善良。她大部分性格因素尽在此。

《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

白蕊姬爱皇帝吗?我认为严格意义上讲不算爱。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她要从她“自卑“心态去分析。梅园一场戏中,玫答应提起自己改学琵琶时说:“这喜欢什么,中意什么,都由别人(皇帝的喜好)说了算。”面对贵妃的讥讽,她回道:“能供皇上的一时之乐,便是嫔妾的无上福泽了。”同时她也提及虽有恩宠,却时常有“飘若浮萍”之感——这些都是她内心真实想法的反映。所以白蕊姬从心里就觉得自己不过是帝王的玩物,不会去奢望能得到帝王的情爱。那么白蕊姬对皇上没有感情?我想还是有。她曾说过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主子(太后)给的,而玫嫔出身底层而后来成为一宫主位锦衣玉食也是乾隆的恩典,自然玫嫔对乾隆还是有一种下对上的感情,应该定义成“感恩”、“感激”我认为更贴切。

《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

为何白蕊姬爱子如命,后半生为他疯魔?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其他人流产绝育无后可以振作,白蕊姬不可以?我们继续从她的身世分析。一个从小无家可归、时刻感觉飘若浮萍的人,她最渴望的是什么?当然是一个家,“家”应该就是白蕊姬的毕生所求。而我们也分析过了,她很明白自己之于皇上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因此她不会寄希望于自己的这位夫君,期望皇帝给自己一个完整温暖的家。因为他是帝王。所以白蕊姬这辈子最大梦想实现唯一可能的指望便是有个自己孩子,然后母慈子孝相依为命。可是这个指望后来彻底没了,孩子生下来便没了气息,自己也没了生育能力——自己这一辈子唯一的期望成了绝望。她除了以“为孩子报仇”为动力,真的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了。她孤苦伶仃没有其他亲人,太后不过是利用她,皇上也就是图一时之喜。所以与其说她为了给儿子报仇而活下去,倒不如说她是为了活下去而以“为儿子报仇”为动力。

《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

高晞月戏谑时曾说自己是“经不得细看蒲柳”,白蕊姬也感叹自己“蒲柳命数”,两人真是有缘,技艺相同,命数也类似——都是求子不得,沦落为他人摆布的棋子最后凄惨凋零。白蕊姬曾经拿自己的出身和贵妃作比较,惹得贵妃大怒。其实看到这里我们也明白了,论出身高低又有何意义呢?不过都是同奏一首挽歌罢了。

《如懿传》白蕊姬性格跋扈容易冲动,是她极度自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