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文 / 尹建莉父母学堂
2018-09-18 09:28

孩子们的小手套在我心中的印象都是柔柔的,暖暖的;寒冷的冬天,爸爸妈妈给孩子准备一双温暖的小手套,把柔嫩的小手保护起来,当然,爸爸妈妈的爱也经由一双温暖的小手,流到了孩子们的心田。然而,在酷暑的一个傍晚,当我下班走进小区,看到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右手被一个白色的东西完全服帖地罩着时,我才惊讶地知道,有些孩子,在如此不需要御寒的天气中,也会被迫戴着一种叫做“防孩子吃手”的手套。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我的这个“很不愉快”的“发现”吧!当时我刚走进小区,一个小男孩就跌跌撞撞地跑进我的视线,这个穿着黄色连体衣的孩子,右手戴着一只白手套,孩子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是被完全罩住的。

从那只“白手套”看得出来,它根据孩子的手部曲线经过了精心的“设计”,紧贴着孩子右手的肌肤,而且在手腕处,还有一个孩子根本解不开的扣子。我问孩子的爷爷,孩子是不是生病需要打点滴,手上有“留置针”?(“留置针”为了保护孩子血管里的针头不移位,减少孩子重新扎针的痛苦,所以往往也会用白色的胶布把针头固定在孩子的手上,不过也只有几天时间,待孩子不用打点滴了,护士阿姨会马上取出“留置针”),当时我很“自然”地认为,是不是现在科技又发达了,固定“留置针”不用胶布而用一种手套代替了。结果我被自己的“孤陋寡闻”打击到了,“不是‘留置针’!”孩子的爷爷告诉我:“这是一种防止孩子吃手的手套,这孩子老是喜欢吮吸手指。”“这样的手套哪里有卖的呢?”我问爷爷。“他的妈妈在淘宝给他买的!”我再回望这个在炎炎夏日还戴着手套的小男孩,当他的那只被白色手套罩着的小手在空中无助地挥动着时,我的内心涌动着愤怒和悲凉、以及无能为力的感受。

到家后,我马上拿出手机在淘宝上查找“防孩子吃手”的商品,结果不出所料,在网上销售“防孩子吃手的神器”的卖家很多,满屏都是我们小区那个小男孩“戴”的类似或是同款的白手套,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很多家长给出了好评,并发出自己孩子戴着这样的白手套吃饭和玩耍的图片作为买家秀,有的孩子是双手都戴着这样的手套,有的孩子戴着一只,有的孩子戴的是两个手指被封起来的手套,有的孩子是戴着一个手指被封起来的手套,看得出来,淘宝店主是根据家长提供的孩子喜欢吮吸哪只手,哪几个手指,而针对性地发出的商品。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淘宝上某商家的买家秀


在买家秀中,家长们的配图文字是这样的:

“质量不错,推荐尺码刚好,是逗着孩子戴上的,不知道效果,让孩子慢慢适应吧,这个扣子孩子不太会开,哈哈!”

“这个手套食指的地方踩线太紧,孩子戴着手指都勒出印子了,给店家反映马上就给我补发了一双。现在戴着睡觉孩子不吃手了,白天偶尔取下来还是会吃。”

“哈哈,戴上宝宝再也没法吃手了。”


在第三位家长发出来的买家秀视频中,孩子的确吃不了手了,但孩子一遍又一遍用小乳牙在撕扯着束缚着自己小手的东西,很遗憾的是,如此弱小的他,在强大无知的监护人面前,结局必定是“惨败”!

照片中所有戴上了这样手套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的表情是舒展的,配合着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孩子的表情反而是“疲倦”“焦虑”“眉头紧锁”特别是孩子们的眼神,都是----“无助”和“涣散”......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评价里各位爸爸妈妈的晒图


为什么我会对这些孩子被迫戴上所谓的“防止孩子吃手”的白手套这样敏感和愤慨呢!因为,“吃手”对于小婴儿来说,是多么幸福,多么自得其乐的一件事,那是他们在探索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在学会与这个世界相处同时也在学会和自己和谐相处的一种方法,他们在无声地体会和享受着满足。

现在,我是一个14岁美少女的妈妈,如果我的面前有一个问题:“孩子在这14年的成长中,请回忆孩子感受美好的一个场面,你会回忆哪一个场景?”我会毫不犹豫地回忆:“当我的女儿是一个小婴儿时,她的那种快乐自由地吃手的画面。”其实,就算没有人向我提这样的问题,我也会时不时地回忆起这样的场景,每每沉浸在这样的回忆中,都会有爱和被爱的能量在我的心中涌动。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我的女儿在婴儿时期最爱的玩法就是吃她的小手,最最享受她自己的吃手时刻就是把她从“小婴儿浴”,打捞“上岸”后。经过在“温暖泡泡浴”里的舒缓,继而躺在柔软的毛巾里,多舒服,多惬意呀,孩子开始是高兴地手舞足蹈,然后当我们把她身上的水珠拭干同时给她穿小睡衣时,她就开始自娱自乐,干什么呢?——吃手。而且吃得特别地开心也特别地创新,怎么吃呢?她先是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吃,然后是两个或三个手指吃,然后是吃手背或是小肥手的边缘,如果吃到此刻,妈咪需要小婴儿帮帮忙伸出她正在吃的小手方便穿衣服时,欢快吃手的小婴儿此时也是很配合的,“没事的,你拉着我的小肥手穿吧,我这不还有另一只手吗。”然后,又开始对另一只闲着的小手用自己的小嘴巴探索。

她吃手时,小脸蛋上流露出的表情就是那种满满的宁静和幸福,她用自己一双灵动的大眼睛,一直在向我们发送两个大大的字,就是“知足”。更可爱的是,有时她还想试着把自己的小拳头都全部放到自己的小嘴巴里,但是却屡次失败,失败后她是不会哭闹的,马上调整“姿态”继续和自己的小肥手饶有趣味地玩耍,这是吃手游戏中的另一种幸福的色彩,不影响,完全不影响我们的快乐。

面对这样粉粉的,香香的小人儿,她的憨态和暖萌,让人忍不住想去亲吻她,感觉怎么爱她也不够。这样的感受是对生命多么美好的滋养呀,这样的滋养是一个“悠哉游哉”吃手的小婴儿给到我的。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我从来没有限制过女儿“吃手”,因为充分地享受着自由的内心滋生的“没有由来”的开心,我的记忆中她很少莫名的吵闹,休息时间也很有规律,除非是小小身体不舒服或是我们侵入了她的小小世界的界限,她可是一个超级好带的小婴儿。我也不知道女儿是什么时候不吃手的,我想,因为在生命的初期,她与这个世界有了很好的链接,在她每个生命的历程中,大自然会用巧妙的方法告诉她每个阶段她体验自己生命的方法,她完全有这样的智慧去听懂大自然老师的神来之课。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你的女儿当她是一个幼儿时就不吃手了呀,但我的孩子都2、3岁了,甚至是一些少年儿童也在吃手,而且很多孩子的手和指甲都被吮吸得变形了,我们不采取行动,给孩子戴上“防吃手手套”,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孩子养成“爱吃手”的坏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矫正就难了。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是的,我没有发现我的女儿在她的幼儿期有吃手的现象,感觉她在婴儿期吃到一定的时候,当她自有其它的方法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安定时,她就会用一种更能启发自己智慧的方法来更进一步了解世界。她在小婴儿有吃手的需求时被全然地允许和满足着,人类都有这样的共性,那就是:满足——享受——放下——更美好的追求。

我们身边太多的家长都怕自己对孩子做得不够,以至于孩子长大后会埋怨自己,或是自己在以后的日子中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去做。而且家长们也自信,其实我更想用的词语是“自恋”,认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家长们不会放弃“改造”孩子的欲望,从“旧社会”到现在的“新生活”,以前父母是干涉孩子的婚事,随着历史的进程,父母开始干涉孩子的专业,干涉孩子要上的学校,干涉孩子的成绩分数,干涉孩子兴趣班的选择,到我如今的新发现——用“防吃手手套”来干涉孩子与自己相处的权利和自由。“改造”孩子的想法和方法,已经无孔不入,很多家长大人们做到了360度没有死角。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小婴儿需要用“吃手”来感知外部世界,那么一些幼儿还需要用“吃手”来认识世界吗?是的,幼儿认识世界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如果孩子此时还在吮吸手指,反而他们的行为指向不在外部世界,而在内心了。孩子的心力都很弱小,此刻的孩子在内心中也许有一些无法通过自己解决的冲突或者是一些的困惑,比如和父母长时间的分离,同时又体会不到身边陪伴者的爱,孩子感觉到很孤独;比如自己的情绪始终不被父母看见,父母看见的是对孩子的大众评判标准,却不会认为我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独此一人,他有他的生命节奏和轨迹,此时的孩子,内心是被堵着的,他不知道,所谓“乖小孩”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或者,有标准答案吗?

比如,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但是得不到家里人的保护,他一直在恐惧和担忧;再比如,孩子因为某一个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被别人嘲笑,他生活在气馁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常识——当我们突然要跌倒时,我们会下意识去抓住离身体最近的物体来作为依靠,此时的孩子吃手也是同样的应激行为,他的内心处在焦虑和恐惧或是其它的负面情绪中,他没有其他方法和能力来宣泄这样的压力,为了让内心恢复平静,此时的他也要找离他最近的物体来给自己支持和依靠,此时最近的、最可以帮助自己的,本是爸爸妈妈的倾听、接纳、允许、陪伴、信任、支持、拥抱,但是爸爸妈妈在当时看不见孩子的需求,也就给不到孩子回应,此时的孩子只有向自己的身体求助,最近的,就是自己的“小手”。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所以,打着“为你好”而给孩子戴上或是准备给孩子戴上“防吃手手套”的爸爸妈妈呀,你们把孩子突然要倒下时想抓住的支撑物冷酷地拿开,孩子这样摔下去的,不是他们的身体,而是心灵。当孩子以己之力无法抵抗内心的冲突时,他们吮吸手指,是他们用自己的仅能想到的方式在安抚着自己,没有放弃自己。

但是,你们拒绝孩子吃手,用一种解不开的手套把孩子的唯一让自己内心宁静的小手束缚起来,表面上看,孩子吃不了手,你们胜利了。但是,随着小手的被套住,他以前存在于内心的焦虑和孤独的情绪,减少了吗?消失了吗?-----没有减少,也不会消失!所有那些以前困扰着孩子的负面情绪都滑向了孩子的灵魂深处,此时的孩子,以前内在的冲突没有得到缓解,自己的双手又被一个自己怎么也挣脱不了的白色东西束缚住,这样的痛苦,不亚于把一个满腹冤屈的人投入大狱,让他永远不见天日!对外的抗争失败,孩子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去攻击自己,在自伤中得到灵魂暂时的解脱,因为这是他还可以对自己做的事!

孩子到了最后,要么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要么臣服于手中“白色的恶魔”,他只能无助地让内心在真实的冲突中煎熬着,但同时,也任由那样的冲突蚕食着自己的生命能量。我们肉眼看到孩子的小手指因为被罩住而被保护起来了,没有变形。但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孩子的性格,他们的心态却在一步步走向扭曲。

生而为人,都渴望自由。弗洛姆曾在他的书中这样写到:渴望自由可以受到压抑,也可以从个人的意识中消失;但即便如此,渴望自由作为人的一种潜力,仍将存在,并通过由压抑带来的有意无意的仇恨情绪,显示着他的存在。

网上热销的手套,竟然戴出抑郁的孩子


我们是大人,和吃着手的小屁孩相比,他们的力量于我们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可以对他们实施各种改造他们的“刑具”;同时,因为我们的愚昧无知,我们更是无知者无畏,我们对孩子的伤害,没有最深,只有更深!

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爱,所以,我们一直在虔诚地用一块块“为你好”的地砖给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地狱大门的路。

如果我们真正懂得爱,不只是在生理上成为父母,同时也应该让自己在心理上成为合格的父母,如此,当我的孩子“吃手”时,我的身体和情绪就会和他产生“链接”,我会感知到,他“吃手”时是在幸福中,享受中,还是在痛苦中,难受中,如果当下“吃手”的他是快乐和幸福的,我为什么不去成全!

如果他在“吃手”中是痛苦的,焦虑的,那么我的应对方法不是去电商处给孩子买一双“防吃手的神器”,粗暴地把孩子的精神和身体“软禁起来”,而应该去思考:做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的行为是否对他造成过什么伤害?现在,我怎么用爱陪伴着孩子走出他的情绪沼泽,让他舒展和自由?


作者介绍

尹建莉父母学堂高级辅导员。毕业于警官学校,曾在强制戒毒所、收容所、治安拘留所从事了16年对于违法青少年心理辅导及管理教育工作。担任尹建莉父母学堂举办的戒吼活动辅导员、“28天培养孩子自己做作业”活动高级辅导员,在尹建莉父母学堂发表过数篇文章及五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