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

文 / 喜马拉雅FM
2018-07-30 10:46
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

来源丨喜马拉雅FM云香亲子教育的精品课《云香:高效沟通,做省心父母》

编辑丨张政伟

“我家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呀?”

“我家孩子特别叛逆怎么办呢?”

“我家孩子很自私怎么办啊?”

当你听到妈妈们的这些问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会不会觉得很头疼?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述,“我们家孩子跟他说了不要说什么屎尿屁之类的话,他明明答应了,可是转头又继续说,我该怎么办呢?”这样一说问题是不是立马变得简单很多?

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

你喜欢评价行为还是贴标签

其实这就是标签和行为的区别,我们把孩子具体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叫做“行为”,而对这个行为的评价,叫做“标签”。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你喊了孩子三遍,孩子还是没有去做作业,这个是行为;因为孩子没去做作业,你说孩子不懂事,就是标签。你说孩子今天哭了三次,这是行为;你说孩子没事儿就爱哭,这是标签。

别小看这一点点的差别,沟通过程中,你是习惯描述别人的行为还是习惯给别人贴标签,那差别是非常大的。

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

标签弊端一:会让问题扩大,导致沟通失败

比如我们说:“你这孩子实在太磨蹭了,天天早上上学迟到,你就不能快一点吗?”孩子可能立马就和你呛起来了:“谁天天迟到了?我昨天早上不是没迟到吗?”

这就是用标签沟通的常见情况,本来是想好好解决迟到的问题的,结果因为父母贴标签,激起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在原本的问题上又增加了新的问题。

如果我们这样跟孩子说:“宝贝,你这个星期迟到三天了,妈妈很着急,担心今天再迟到呢。”如果你是孩子,会不会感觉舒服很多,也更愿意改变自己来配合妈妈呢?

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

标签弊端二:引发双方的心理焦虑

标签本身是对一件事情的强化,本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你却用标签给他盖棺定论,这样其实会加重双方的负面情绪,导致焦虑,而且越焦虑就会越没办法解决问题,让人看不到真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与成人沟通的时候也是这样,你一出口就是“你这个人就是自私,凡事只想着自己,从来都不关心别人”,说完,就被人抓住把柄,“我从来都不关心你?我哪次哪次没关心你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讲理?”有理也会变成没理,最后两人大吵一架。

所以,不管是与孩子沟通还是与其他人沟通,都需要从行为入手,看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实事求是地沟通。

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

标签弊端三: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并且向标签方向发展

通常被父母批评磨蹭的孩子会越来越磨蹭,被批评不听话的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标签式的批评不会带来改变。

“你怎么这么没用?”“你这么笨还不努力,能行吗?”这类的批评就像催眠一样,很容易印在我们脑子里,让我们不敢放松,不敢不努力,关键是即使努力了成功了,却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好,逐渐丧失自我价值感。

所以,要想让孩子有比较高的自我价值感,一定不要用标签去评判孩子,你可以批评他的行为,那绝不要用标签批评他这个人。

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

我们今天学习了行为和标签这两个概念,行为是孩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是客观发生的事实;标签是指我们的主观评价。

沟通之前,先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要对孩子的具体问题来进行讨论,还是要给他贴标签,少贴标签,就事论事,多给爱和鼓励,你跟孩子的沟通才会更加顺畅。

关于主播:

畅销书《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作者,P.E.T.父母效能训练资深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云香心理工作室创始人。

生活中面对孩子的哭闹,任性,我们应该怎样科学批评?我们如何避免和孩子互相伤害呢?怎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别担心,让我们通过学习美国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喜马拉雅: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太!震撼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家庭教育真相终于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