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让启蒙教育更有效

文 / 状元爹妈
2018-07-29 17:26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孩子的思想道德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父母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育人方法,对下一代的成长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中国教育家陈鹤琴从孩子一出生即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结合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和培养,这是每个做父母的天职。这里,重要的是准确抓住时机,并确定教育课题。因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在关键期对孩子施以适当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35年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茨做了这样一项实验:刚出生的小鹅,如果最初看见鹅妈妈,小鹅就跟鹅妈妈走;如果看见的是洛伦茨,小鹅就跟洛伦茨走。如果不“让小鹅看见到活动的物体,两个星期之后,它就失去了“认母”的能力,也就不会出现这种行为了。洛伦茨把小鹅认母的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人类也不例外。科学家把人类的这种现象称为“关键期”。

把握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让启蒙教育更有效

杭杭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男孩,亲戚朋友都很喜欢他,两岁半的时候父母决定送他去幼儿园,可谁知入园仅仅两天,就被老师退了回来,因为杭杭不能跟小伙伴一起活动,他一刻都坐不住,成了班里的捣蛋鬼。以后父母接连送杭杭去过5个幼儿园,每一次都是不超过3天就被婉言劝退了。经过医生的诊断,证明孩子患了“感觉统合失调症”和智力发育迟缓,跟关键期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有关,需要进行治疗和训练。

关键期是人脑某个功能区域神经网络构建突发生长期,也是人学会某种知识、技能、行为等的最佳时机。人的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功能先发育,哪些功能后发育。如果父母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那些大脑功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得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美国心理学家盖塞尔和汤普生做过一个著名的孪生兄弟爬楼梯实验。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他们还未满周岁,喜欢满地爬。一天,在他们的房间里出现了一架小梯子,“兄弟俩立刻对梯子产生了兴趣,围着它爬了一圈又一圈,试图爬上去,但最后都没能成功。盖赛尔和汤普生先选择了弟弟进行爬梯训练。从出生的第48周起,对弟弟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训练6周后,他才能勉强地独自爬上楼梯。而哥哥是从出生的第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虽然兄弟俩的学习时间前后仅相差6周,但哥哥的学习能力似乎比弟弟强许多,他很快就学会了爬梯子。两周以后,盖赛尔让孪生兄弟进行爬梯比赛,结果他们俩的速度不相上下。

把握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让启蒙教育更有效

这个实验表明: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俗话说:春来不下种,秧苗无处生。孩子的春天就是关键期,父母的教育就是种子。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的巨大潜能就被白白地浪费了。父母千万要注意,一旦错过了关键期,你即使花再大的力气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育孩子,父母是需要花费力气的,可是不能愚公移山,而要使巧劲,用巧力。这个“巧劲”、“巧力”就是在孩子的关键期实施恰当的教育,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到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育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育孩子,就会事倍功半。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应该抓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八个关键期。

1

关键期一:感官发展关键期(0~3岁)

孩子感官发展的关键期是0~3岁。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她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她智商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错过了感官发展关键期。

把握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让启蒙教育更有效

2

关键期二:语言学习关键期(0~6岁)

6岁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敏感期在6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两岁左右出现语言爆发,3岁前是听的敏感期,3~4岁是说的敏感期,5~6岁是应用、阅读、理解的敏感期。0~6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3

关键期三:动作敏感期(1~3岁)

3岁前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这一时期也称为孩子的第二次降生,要早点让孩子学走路,充分让孩子运动,发展大肌肉动作,因此建议父母不要一直把孩子抱在身上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行走、运动等等关键期,他不会走路,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他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教育专家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他学了两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

在这个关键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另外,要进行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样不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把握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让启蒙教育更有效

4

关键期四:秩序关键期(2~4岁)

孩子的秩序敏感力表现在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2~4岁是教孩子知晓规矩的关键期。

妈妈很注重培养3岁的德德的秩序感。就连吃饭都被妈妈利用上了,每次吃饭前,妈妈总先让德德洗手,然后用毛巾擦手,然后拿一个小碗、一把勺子,最后坐到位子上吃饭。这一系列活动长期坚持下来,竟然培养出了德德做事的良好顺序感。

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5

关键期五:音乐能力发展关键期(3~5岁)

教育专家指出:3~5岁是孩子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俊俊很有音乐天赋,这得益于妈妈从小对她的训练。两岁时俊俊对节奏明显地表现出极大热情,妈妈就使用身边的玩具或者器皿让孩子自己“制造”乐器,如敲打玩具、碗盘等。到3岁时,俊俊又开始模仿熟悉的或者喜欢的旋律,还会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妈妈就又买了很多适合她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话故事音乐的光盘给她学习。4岁的时候“为了帮助俊俊学古筝,妈妈还给她专门请了一个教古筝的老师。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把握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让启蒙教育更有效

6

关键期六:想象力关键期(3~6岁)

沈阳小女孩金今1岁习画,3岁吟诗,5岁出诗集,6岁成为中国十大希望之星。她的成功跟妈妈抓住她的形象力关键期有莫大关系。

从金今半岁到5岁,妈妈始终刻意地为她营造着这样一种童话般的氛围。点蜡烛,放音乐,编一些狗王国、花家族、太阳公公的故事,将孩子的生活变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借此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能力。

这个时期,父母要让孩子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父母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7

关键期七:文化敏感关键期(6~9岁)

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以前;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

爱迪生从小好奇心就特别发达,最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父亲也常常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只好拍拍儿子的脑袋瓜说:“去,问你妈去!”只有妈妈能够回答他那些奇怪的问题。

因此,爱迪生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这个时期,父母可以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把握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让启蒙教育更有效

8

关键期八:黄金阅读关键期(8~14岁)

抓住阅读关键期,能轻松地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举世公认的“侦探小说女王”,她母亲是个思想开放,很喜欢文学的女性。在母亲的启迪和训练下,克里斯蒂从小就是个阅读狂,她曾经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作品。她从6岁开始,就一头扎进家中多得所有房间的书橱都装不下的书堆中。到12岁时,她已经读完了各个学科的很多图书。

5岁左右,孩子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孩子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父母会自然而然地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必要条件,除了让孩子吃饱穿暖,还会提供玩具跟孩子游戏,但父母往往是凭着感觉做事,经常抓不到重点,自己做了很多工作,效果却不明显。其实,如果抓住了关键阶段的关键问题,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会变得更轻松、更成功;如果错过了关键期,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难,往往是事倍功半,闹不好还会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