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文 / 家有宝宝学心理
2018-07-18 21:29

孩子放学回家了。一进门,看见妈妈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剧。

“妈妈我今天在学校里交了个新朋友……”孩子开始对着妈妈的背影眉飞色舞。

“等一下哦,这是大结局了!”妈妈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着,眼睛直直盯着电视屏幕。

孩子尴尬地站了一会,耸耸肩,自己回房间了。

在很多人眼中,这似乎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孩子回到家,妈妈没有主动去询问孩子的心情,而孩子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见闻时,妈妈也没有给予回应。

心理学家指出,这些在家长们看来“没什么”的日常,其实是一种“童年情感忽视”,可能给孩子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图自Pexels

“童年情感忽视”指的是父母没有充分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这种忽视常常是隐形杀手,甚至连父母、孩子自己也无法真正意识到。并且,它也可能存在于非常有爱、和谐的家庭中。

童年情感忽视,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长远的负面影响呢?

1. 影响大脑发育

研究表明,在婴儿时期和童年早期的忽视会阻碍大脑神经通道的发育,这会直接影响脑内各个区域的交流互通。其次,忽视会特别损害前额叶皮质,一个负责计划、决定和记忆的重要大脑区域。极度的忽视还可能直接导致大脑小于常人的大脑。

这一系列的影响导致的最终后果可能包括低智商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学习能力)行为问题等。

2. 影响成年后的人际关系

由于在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关怀,孩子成年后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情感需求不需要也不应该被满足。这使得他们无法信赖他人,也不愿意依赖他人。到后期,他们甚至根本不会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他们已经假设不会被满足,这使得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刻、稳定的关系。

心理学: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图自Pexels

3. 影响人格

遭受过童年情感忽视的人,成年后更容易感到自卑。由于童年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忽视,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也不受人喜爱和欢迎。

因此,他们通常对自己有很苛刻的要求。当他们觉得生活不顺时,找不出问题的源头,往往会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

4. 影响情绪的感知和管理

曾遭受过情感忽视的人,在长大后会很难感知、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当他们觉得自己心中很“不舒服”的时候,他们无法准确识别那种“不舒服”到底是沮丧、难过还是自责。这是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从没有教会他们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甚至用忽视给他们一种“我的情绪不重要”的感受,令他们在长大后感到负面情绪时,也不会主动去处理和疏通。

很多经历过童年情感忽视的人长大后常常会感到“空虚”。这种空虚就是来源于他们对处理自身情绪的无能,从而用空虚来掩盖自己的其他情绪。

最终,对情绪的极度不敏感和不重视会让他们在成为父母后,自然而然开始忽视孩子的情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心理学: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图自Pexels

那么,父母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不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呢?

1. 处理自己的情感忽视

我们在上面提到,情感忽视是会代际传递的,如果你意识到你存在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情况,那么你需要先审视自己的经历,自己是否也曾经被情感忽视过呢?

如果是,那么,在做到满足你孩子的情感需求之前,你可以先尝试着多留心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当你学会了识别、关心自己的情感,你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

2. 更加好奇孩子的想法

多问问孩子,今天过得怎么样?和朋友一起做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给孩子积极的回应,用行动告诉他:你很重要,你的每个想法和需求,都很重要。

3. 和孩子一起探讨情绪

等孩子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情绪。尝试问他,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如果他表达不出来,试着帮助他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情绪准确地表达。情感交流十分重要,当孩子打开心扉,沉浸在某种情绪中时,你也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尝试和孩子进行共情,即将自己放在和孩子相同的立场,体会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和孩子进行沟通。

欢迎关注头条号"家有宝宝学心理”——全网超过400万用户信赖,专业的亲子育儿心理社区,陪伴你和宝宝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