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面对“巨婴”,我们能做什么?

文 / 心理医生余晓洁
2018-06-25 18:44

这个话题需要从一个案例说起,A女士在咨询室里表情痛苦地跟咨询师讲述她5年来的婚姻历程。在A女士的口中,丈夫是一个遇事没有主见、没有担当,对其母亲言听计从,遇事回避退缩的人。这一个情况在结婚之前A女士并没有发现,新婚之初也只是觉得丈夫比较孝顺,凡事谦让长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两年前孩子的出生,婆婆与A女士一家住到一起,摩擦矛盾开始不断突显。这才让A女士意识到了问题并不简单,她开始感到无助和痛苦,她发现丈夫在很多事情上都特别依赖其母亲,家庭矛盾中期待中的能够协助调节问题的丈夫并没有出现,反而很多时候还要A女士自己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与婆婆处理关系,同时还要承受着对指望不上的丈夫的失望。

话说到此时,A女士已经几度哽咽。后来,她为了自助,参加过一些婚姻家庭女性自我成长的课程,也买过一些书来学习。她慢慢发现,她的老公就是书上所描述的活脱脱的一个“巨婴”,也就是大众口中的“妈宝”。A女士照着她所学的知识在丈夫身上套用分析了一番,发现丈夫的原生家庭中的种种问题,也更加确认了丈夫的“巨婴”身份。从此,她对丈夫的每一种行为模式都能够“准确预测”,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重的对当前婚姻的失望和无助感。悔恨当初,为什么没有先接触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而选到这样的一个“巨婴”当老公呢……

婚姻中面对“巨婴”,我们能做什么?

婚姻中对配偶感到失望的女性不在少数

也许,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也有遇到过类似的案例,今天分享这样的一个案例是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就是案例中的A女士,把丈夫打上“巨婴”的标签之后,对她的婚姻家庭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这个找到答案的过程,对于婚姻中的女性来说,至少她不会像之前那么困惑与不解。就像是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答案,可以给自己一个解释了。以至于对于丈夫的其他一些不成熟的思想与行为表现都可以理解成为他在其原生家庭成长中所遗留的问题。

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想要带领来访者去前进也是很难的。为什么?因为一旦有一套解释体系形成后,对于探讨其他可能性的机会就会减少了。因为来访者已经认定了丈夫就是这样的人,而对于自己与丈夫的亲密关系以及婚姻家庭的未来可塑性会降低信心与期待,同时也会减少积极方向的努力与尝试。

婚姻中面对“巨婴”,我们能做什么?

在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婚姻家庭心理辅导专业论坛上的演讲

这也就是韦志中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所提及的“分析”的危害性,有时候野蛮地“分析定性”非但无助于积极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陷入了无解的境地。在网校的课程《婚姻家庭积极治疗技术》中提出通过家庭文化塑造、积极品质提升、亲密关系平衡和家庭未来展望四个维度来改善和建设婚姻家庭。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从这四个方面,我们能指导A女士去做些什么来改善婚姻家庭的状态呢?亲密关系的平衡可能是A女士所需要着眼对改善的情况,如果继续认定丈夫是“巨婴”,某种程度上可能理解为对丈夫人格上的攻击并且在两性关系中容易表现出一些不利于亲密关系维护的态度。心灵成长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中讲到,真正的爱是使彼此的心智不断成熟的过程。即使老公真的是“巨婴”,其他成员也同样也不见得人格完善,一方面理解和接纳彼此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品质提升来促进家庭成员对彼此的尊重与认可。接下来的家庭文化塑造和家庭未来展望的一些具体技术也就自然而然能够帮助这个家庭重建和谐、提升幸福感。关于具体的心理辅导技术可详见这门课程,在此就不再赘述。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在其中不断成长与心智成熟,才是我们对于婚姻家庭的积极建设要去考虑做的事情。

总之,“控诉”与“分析”在婚姻家庭心理辅导中并不见得是具有建设性方向的,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有对这类问题的洞察力,而作为大众心理学学习者,也需避免陷入以前案例的误区。希望以上的观点对大家理解婚姻家庭中的心理问题有所帮助。

婚姻中面对“巨婴”,我们能做什么?

学员的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