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睡觉,治疗抑郁症:这个200年的古方真的有用吗

文 / 阿默科技
2018-05-14 10:07

失眠是困扰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一项普遍症状。然而,让患者不睡觉却是一种能够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有效疗法。


我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乔迪(Jodi,患者的化名)是负责企业管理的高级白领,这是一个高风险职位,在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下,她感到力不从心。恰巧,她的丈夫又在此时出差,工作焦头烂额之余,乔迪还要担负起所有的家庭琐事。为了挤出时间,她渐渐开始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她不再注意饮食的健康,不再适当地运动,也不花时间放松休息。不出意料的是,她的精神状态变得十分糟糕。

很快,情况出现了恶化。那些过去使乔迪精神愉悦的活动再也不能提起她的丝毫兴趣:无论是读故事给她的孩子们听,阅读书籍,还是打电话与母亲闲聊。尽管乔迪每天都精疲力竭,但是她的睡眠质量却很差;她总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算早上赖床也依旧感觉十分疲惫。她的工作表现也变得糟糕至极,甚至开始白天旷班——因为她根本起不了床。

乔迪知道自己早该意识到这些警示的征兆。事实上,在这次抑郁之前,她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度抑郁,一次在大学时期;另一次是在接近三十岁的时候,那时她刚刚结束了一段恋情。然而这次,乔迪已经快四十岁了,早已停止服用抗抑郁症药物多年。但她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过去那段黑暗的时光,完全没有食欲、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不能专心读完一段很短的文字。她觉得自己的思维被困在同一段幽暗的岁月里,恐惧时刻萦绕在她的心中,她感到绝望,充满了罪恶感。

在乔迪来找我寻求帮助时,我确定了她心中的怀疑:她的重度抑郁症再次复发。幸运的是,乔迪的家人和朋友们一直对她表现出足够的关怀与支持,所以她并没有出现自虐的倾向,也不需要住院治疗。我建议她立即服用一种抗抑郁药物以缓解病情,乔迪答应了我,但在听说药物要在四到六周左右才能见效时,她显得十分沮丧。她的工作进度早已大大落后,假期也即将来临,她不想再让自己的生活再因这恼人的抑郁症而停滞不前。“有没有什么能够更快见效的方法呢?”她哀叹着。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我再想出个办法,的确还有一个方法可以一试。”我回答道,“你可以试试几天不要睡觉。”

听到这里,乔迪惊讶得下巴都要掉了,“医生你是在逗我吗,晚上光是撑着不让眼皮掉下来对我都已经够困难了——你居然还要求我整晚不睡?”

我笑了,“正是如此,甚至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你能连续两到三天晚上不睡觉。”

生物学机制

当今标准的抗抑郁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但都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才能看到疗效。因此,近年来的研究致力于寻找能够缩短治疗时间的新疗法,将起效时间从数周缩短至数日。尽管听上去可能有些违反常理,但短期的睡眠剥夺却是一种快速改善情绪的方式,这种方法很古老,经常被人们忘记。2015年《当代精神病学报告》(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中的一篇综述中就引述了这样的观点:操控睡眠的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的症状。不过该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比如老年人或是一些认知障碍的病人就不在适用者之列;同时该疗法也不能在没有临床医师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然而尽管如此,控制睡眠依旧可以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减轻患者的痛苦。

睡眠问题不仅自身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同时它还能加剧抑郁症的其他两个核心症状——疲劳感与认知障碍,这使得患者更难回归正常的生活。人们通常通过在白天小睡来缓解困意,不过这会让他们在夜间更难入睡,造成睡眠失调的恶性循环。这些相关的现象让许多研究人员都开始思考睡眠和情绪之间的联系究竟是什么,并试图找出这种联系背后所依赖的生物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