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的妈妈也会动手打孩子,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一生 !

文 / S城育儿
2018-02-22 11:26

01那些被父母亲打死的孩子

最近看到好几起父母把孩子打死的新闻,看得触目惊心,心痛不已。

9岁男孩明明在雪地里玩雪时不小心弄丢了手机,被母亲木棍打5小时后死亡,他对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不想再看到你了。”丢手机时明明已经找了好几个小时没找到,因为害怕被妈妈打,还在雪地上大哭。

5岁女孩悦悦在读幼儿园很不听话,妈妈为了教训悦悦就动手打了她。晚上看见悦悦跪在马桶边头歪着,妈妈问了一声:“你怎么了?”悦悦吓得赶紧站起来,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刚走两步就晕倒在地,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法医鉴定是外力导致肝破裂出血而死亡。

4岁孩子因吃不下饭,被爸爸打死。死的那天,他吃不下东西,但害怕被打,就死劲咽,用手扶着脖子说:我咽下去了,我咽下去了。可还是全吐了出来。

11岁女孩佳佳因为抄作业被父亲打耳光,绑起来吊在车棚悬梁上打晕,到医院抢救无效,诊断心肺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窒息而死。

……

不敢想象这些孩子临死前经历着怎样的身与心的摧残和痛苦,被自己最依恋的父母亲活活的打死,那是怎样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酷刑和痛苦。

02学心理学的人,是不是不会打孩子

我写过不少情绪管理方面的文章,也编写过心理教材的情绪管理章节,洋洋洒洒几万字全是关于情绪的内容,按理来说,应该是个情绪管理能力很好的人。

然而,理论都是说给别人听着,我不但忍不住对我的两个孩子发过火,我还动手打过他们,至今想起来仍然心疼不已。

那是两年前,孩子两岁的时候,正处于“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有如下特点:自主意识很强,非常固执,坚持己见,稍有不顺心就容易情绪失控,大哭大闹大发脾气。喜欢跟家长对着干,最喜欢跟家长说“不”。而两岁的宝宝身体的发展又跟不上大脑,不顺心的事情特别多,所以哭闹也特别多。

学发展心理学的我很清楚宝宝这些执拗的令人头疼的行为是因为,两岁左右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萌发,自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自主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件的顺序、秩序、规则有着苛刻的要求。

比如如果他认为车门应该妈妈打开,某一天爸爸打开了,就会大发脾气,大哭大闹,要大家重新坐回车重新开始,否则哭闹不停;想完成某个任务,又因为两岁的小身子还不能使他顺利完成很多事情,就会感到很挫败,哭闹不止。

蒙特梭利称两岁的宝宝这个阶段为秩序敏感期或执拗期。配合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非常重要。责备孩子或跟孩子对着干,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孩子并不是无理取闹,他们的“不听话”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尊重他们对规则、秩序的要求,尽量多去配合他们。如果顺利度过可怕的两岁,就会迎来可爱贴心的三岁、四岁。

这些理论知识我都非常清楚。然而当时我养育双胞胎,面对两个处于可怕的两岁阶段的宝宝,让我身心很疲惫,有时就没有耐心去配合孩子们的规则。

有一次孩子因为想把两个玩具连接起来却做不到,就非常挫败的哭闹起来,而当时我手头上有很多事情,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他共情。

(共情是心理学术语,意思是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想法,体会对方的感受,让对方知道你理解他,在认真倾听他,有耐心的帮助他,陪伴他,安慰他)

所以我快速地帮他把玩具连接起来,孩子更加生气了,哭闹得更厉害,要我把玩具还原。我就没有理会孩子,继续先完成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孩子看到妈妈不理他,就一边哭闹一边抓着我不让我干活。一气之下我就对他发了火,孩子自然是更不配合我,哭闹更厉害,当时很疲惫的我情绪爆发达到了最高点,就把他抱到床上脱下裤子打了屁股。

当时正好是钟点工保姆约定的时间到了。保姆是个性格很好,脾气很温和的美国白人。她看到了宝宝屁股上红红的手印,她跟我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养育孩子有时候是会情绪失控,我推荐你看一本书,可以让你在这些时刻心情平静下来。”她还跟我分享她自己的经历,说曾经的她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那时冒着可能被白人保姆报警而失去孩子监护权的风险打了孩子,情绪已经完全失控,失去理性。与其说是为了教育和惩罚孩子,不如说是一种情绪自我宣泄,将自己身心疲惫下的不良情绪发泄到了弱小的孩子身上。

因为学心理学的我很明白打骂孩子从来不会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只是家长无能的一种表现。

那个9岁孩子的母亲,据说丈夫常年在外,独自一人养育孩子,生活非常艰辛。丢一个手机,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宁波动物园有个游客为了折回去捡手机,被老虎活活咬死。有时候生活上的艰辛会让一个人把生命看得很轻。

能够想象那个母亲当天一定是情绪失控到极点,也许联想的丈夫的不负责任,命运的不公,与孩子同归于尽,把这个家毁了的心都有。然而那个弱小的无辜的孩子却为他母亲的情绪失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人唏嘘不已,痛心不已。

03什么样的人情绪管理能力强?原生家庭影响深远

我的婆婆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母亲,一个性格永远温和,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发过脾气,深受6个孩子爱戴的母亲。而她的6个孩子,我婆婆的兄弟姐妹们,是我见过的性格脾气最好最和睦的一家人。以往从我婆婆这里听到了很多关于她母亲的传奇故事,使得我对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充满智慧的伟大母亲充满深深的敬仰和崇拜。

今天婆婆的弟弟,舅舅来我们家,他跟我聊了很久他妈妈的故事。聊起母亲时,舅舅跟婆婆一样都是眼睛里充满着深深的爱与满满的思念。他说他母亲从来没对6个孩子的任何一个发过火,对他们从来都非常温柔,偶尔说话语气有点严肃时,孩子们就知道他们做错事情了,并且下次一定不会再犯。

因为母亲从小给他们的教育环境一直如此,所以他们几个兄弟姐妹也从来不懂得如何吵架,更别说打架,他们在养育孩子时也传承了自己母亲温柔的特点,从来都不会对孩子发火。

舅舅说母亲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他是独特的,妈妈深爱着他。回忆起他的童年真是非常美好和幸福,尽管当时物质上缺乏,但是因为有了母亲的温柔和呵护,精神上很快乐,那些幸福的童年时光是一辈子的美好回忆。现在他们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母亲在世的时候,一遇到什么事情,他们还是会习惯性的去跟母亲分享,或寻求心理帮助。

他还拿出皮夹,给我看了外婆80岁的照片,一个满头银发的高贵老人。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舅舅居然把自己母亲的照片放在皮夹里随身携带,这是对母亲多么深的爱与思念!

我的家庭跟绝大多数中国式家庭一样,父母亲会吵架,甚至会打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会吵架,会打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从小到大看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司空见惯就会习以为常,觉得生气就应该发脾气,以为人人都是这样的,所以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会通过发火的方式把情绪发泄出来。

那我学心理学有用吗?当然有用,我比我们家族上一代人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是好很多,现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也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只不过我的成长环境使得我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做出这样的改变,我需要不断地与自己内心的小孩抗争、对话、妥协。

今晚跟舅舅的这番谈话给了我很深刻的反思,原来一个从来不发脾气,对孩子充满慈爱的性格温柔的母亲,一个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用满满的母爱用心呵护孩子的母亲,会让孩子们一辈子都有幸福满足的感觉。这种满足感让一个人即使在面对人生的低谷,即使在艰辛时刻,也能笑着面对,这是母亲给孩子最大的人生财富。

我希望我也能够成为那样的母亲,可以给我的孩子们来自母亲最温暖的拥抱,最大的安全感与内心的满足感,最好的人生财富。

作者:80后宝妈Apple Liu(美国Seattle)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曾在国内高校从事多年心理教育工作

2013年定居西雅图

育有一对四岁龙凤胎Yasmine和Justin

更多育儿知识及育儿资源,请关注我们公众号:S城育儿

微信号:scyr2018/scyr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