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2招教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文 / 知我心理学
2018-02-17 12:05

你是否也曾在做出选择之后捶胸顿足——“我当时为什么头脑发热要辞职?”,“我当时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工作?”,“我为什么当初要和他分开?”。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总是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你所需要的。

心理学:2招教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我们所做的选择,大多时候基于我们对自己当时的状况、拥有的能力与资源、困难的程度等等的评估和判断。所以,一旦我们对任何一方面缺乏准确的判断,我们就很容易做出不那么明智的决定。

那么,什么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呢?

过度乐观或悲观,会影响一个人对现实的判断,进而影响我们的选择。

过度乐观究竟怎么影响选择?

1.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如果你总是高估好事发生的概率,对未来有超乎寻常的预期,那么,你就很容易在选择之后陷入失望和后悔。比如,过度乐观的人也许会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就能过上理想中闲适的生活,却发现跳槽之后工作变得更忙碌更困难,离理想的生活更远了,于是陷入巨大的失望与后悔之中。

2. “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些过度乐观的人会严重高估自身的能力,同时还会低估某些问题反复发生的概率,以及这些问题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比如,一些人不断跳槽却总是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就可能是因为他们总把对工作的不满归咎于外界,而忽略自己在选择工作时总是冲动欠考虑。

3. 对风险缺乏准备

还有一些过度乐观的人容易忽略事情可能存在的风险,低估了坏事发生的概率,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让自己措手不及。比如,一些人乐观地认为自己在截止日期前总是效率最高,也没有考虑到一些可能的风险,于是,当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手上的任务比预计的困难时,他们便会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往往自身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有过度乐观的情况(可能是能力本身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客观判断)。

过度悲观也不利于做选择

1. 缺乏希望感让他们犹豫不决、只能“将就”

希望感是人们相信未来会更好,且自己有力量去实现更好未来的一种信念。而过度悲观的人,是缺乏希望感的。他们往往很少觉察到生活中积极的方面,同时更多感受到无能为力,会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论选择什么,我都注定一事无成”。

这就会使得他们很容易在有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到头来只能将就。

2. 陷入“自我设障”,逃避那些明明对自己有利的选项

自我设障,指的是当一个人预感到自己会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他就主动选择放弃抵抗或不做努力。过度悲观的人很容易陷入自我设障,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未来不会是美好的,于是他们就总会不自觉地会避开那些对自己有利的选项。

2招教你应对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

心理学:2招教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防御性悲观:在事情发生前,想象出可能的最坏情境,并为之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依然作出指向最好结果的努力。

策略性乐观:对于预想的最坏情境持乐观的心态——不认为这些坏情境会必然发生,不为自己的想象过度烦恼。

Julie Norem建议我们要将防御性悲观与策略性乐观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既充分考虑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同时不花费过多的时间焦虑那些未必会发生的事情。

另外,你还需要知道,如何做更明知的选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人们反复练习的过程。

当然,比起找到“最完美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去“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结果”。我们要学着去选择、承担、反思,并接受真相。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有能力预测自己在不同选择中的结果,从而变成一个总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加了解自己的一个成熟的人。

心理学:2招教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你曾经做过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决定?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知我心理学”,三百万北上广上班族都在追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