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与中国梦文化

文 / 九亲文化
2017-12-28 20:15

《周公解梦》与中国梦文化

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随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脑之思维能力还在,梦就会长久不衰。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周公是谁?

《周公解梦》与中国梦文化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

“周公解梦”文学价值

周公解梦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为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著。书中列举种种梦境,并对梦预测吉凶。书中的周公就是周公旦,孔子梦的“吾不复梦见周公矣”在儒家经常会出现。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成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流传甚广。无论古今中外,对梦的了解,始终是一个谜。在未开发的部落社会里,往往把梦看成是神的指示或魔鬼作祟。

古代占梦术的理论是非科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占梦术一无可取,因为古人在生活经历中可以直觉地了解到一些梦的意义,也可以发现一些常用象征的意义,甚至其占梦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学原理。

关于梦的故事

晋侯梦病入膏肓

《左传》中有记载,成公十年,晋侯(景公)日有一梦,大为凶险,是噩梦入侵。在梦中,他先看到一个大的厉鬼,头发蓬乱而长,从头拖到地上,并且捶胸顿足地朝着自己大声吼叫说:“你杀了我的孙子,太不义了,我一定要请求上天来惩罚你这个凶手!”随之晋候便醒来,觉得此为不祥之兆,于是便召见桑田巫占梦。巫听闻此梦后说:“看来,君王是尝不到新麦子了。”由此晋侯便开始病重,终日不愈。

带着病痛,日复一日,很快就到了麦熟时节。晋侯想起了早先桑田占卜时所说的话,认为那纯粹是一派胡言,于是便决定当着桑田巫的面亲口尝新麦。可是,刚要进食时,肚子突然发胀,难以忍受,随即进了厕所就栽进粪坑死了。此举却正好让桑田巫亲眼见证了自己预言的验证。

孔子梦坐

据说,孔子在临死前就已经预感到了命之将尽,其依据是夜半所做的一个梦,梦中他看见自己安坐于两楹之间,于是便得出了自己将死之兆。梦后的一日,他向子贡讲述了夏后氏、殷人和周人殡礼的差异,然后说:“丘,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说明了自己将要死去,子贡自然难以相信,然而,后来孔子果真在病卧七日后而离世。

“楹”是堂屋中的柱子,梦坐于两楹之间本来只是孔子认为此梦相是他本人死亡的征兆,坐在两楹之间受到酒食祭祀,正是死者之位与死者之相,到后来被人们借以泛指人们死亡的征兆。

至于可信不可信,这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不管是否有科学根据,命运不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么!周公解梦,既然存在了这么久,那就一定有他可信的地方,周公解梦未必科学,但也不是迷信。

我们也不要太过执着因为自己的梦境而困惑,困难需要勇敢的面对,未来的路要脚踏实地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