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读: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和父母既亲密又陌生?

文 / KnowYourself
2017-09-12 12:39

我们都是爱我的父母的,这一点无可置疑。但现在,即便是在最脆弱和孤独的时候,我们好像也只会自己扛着,不会再去寻求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了。

心理学解读: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和父母既亲密又陌生?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父母的态度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可能会从原本的依赖变成到“既亲密,又陌生”。和父母之间“真正的沟通”日益减少,平时打电话甚至不超过5分钟,大多是例行公事地问一些“吃了吗?”之类的问题。明明知道父母是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也想要给父母回应,但回家没说几句话,特别是说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恋爱相关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和父母争执起来,然后拒绝沟通。

心理学解读: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和父母既亲密又陌生?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聊心事?

1. 我们迫切的想要独立,想要与家庭分离

从青春期到成年初显期(通常在30岁以前),是我们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完成独立的过程。我们离家上学、进入职场,既需要完成与自己原生家庭的分离,掌握独立适应和生存的能力,又要兼顾与父母的情感链接,做到尽可能平稳的过渡。

独立的需求和与父母的链接形成了基本的冲突。我们想要独立,想要与父母分离,我们不再希望父母来插手自己的生活,于是也就不愿意和父母聊心事了。

2. 双方都在进行“有策略的自我暴露”

由于害怕坦诚的自我暴露可能造成的后果,比如害怕父母失望,害怕被干涉、被惩罚,害怕被设定规则,于是生活中经常出现对“敏感问题”的隐瞒和“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很多孩子认为,自己背负着“让父母满意”的任务,因此,他们会不自觉地只告诉父母那些“我想要他们知道的”。

同时,隐瞒其实是双向的,双方都对彼此有意识地进行了隐瞒。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彼此之间都缺乏足够的了解——你所以为的父母,并不是Ta真实的样子。而且,自我暴露的缺乏也使双方的沟通,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沟通是不顺畅的。

于是我们发现,自己虽然和父母还保持着表面的沟通,但已经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这也会使得我们更加不愿意和父母讲述心事。

3. 子女和父母之间缺乏对彼此的信任

我们每个人都会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因而总会对他人产生偏见。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会习惯于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我们。当我们离开家庭、与父母分开生活后,父母跟不上我们变化的脚步,一个新的孩子与他们旧有的认知发生了冲突,加上信息沟通的不充分,他们会难以理解我们基于成长以后的自己,做出的新的行为表现。比如,一个父母可能会困惑于自己的女儿本来是个“乖乖女”,为什么会突然决定辞掉安稳的工作,或者和男朋友闪婚。

同时,我们对父母的观点也是充满偏见的。我们会在缺乏证据和验证的情况下,对父母的能力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认为自己接受的一些新观点无法被父母接受,我们做出的解释也将无法被他们理解。

心理学解读: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和父母既亲密又陌生?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和父母聊心事。但我们更想说的是,想要改善现在的这种相处模式,作为子女的一方需要承担起主动沟通的责任。毕竟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自己最亲的人。你已经在时间中,成长地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也许,是时候向父母重新介绍你自己,也重新认识你的父母了,就像初次相逢的两个人一样。

你上一次和父母打电话是什么时候?花了多长时间?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