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心理学说不》:逃离心理学的骗局

文 / 小猫传书
2017-06-29 05:03

现代心理学从两百多年前的一个所谓“灵魂之学派”,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一门显学。媒体、公众平台、甚至是综艺节目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学,更别提畅销书了,“催眠减肥学”、“睡觉时学法语”、“十秒看透人心“等等不绝于耳。作为一个应用心理学的爱好者,我想应当有责任清楚一下现代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并能让没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也能辨认出“伪心理学”的骗局。

《对伪心理学说不》:逃离心理学的骗局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现代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家罗杰·夏佩德教授给出了答案:现代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何为科学?简单的说就是思考和观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找出事物的规律。判断一个学科或者理论是否符合科学,有两个鲜明特征。

第一,系统的实证主义,即必须是观察到的有针对性的事实。比方说你想研究自己的决策习惯,记录下了自己一天中从起床到睡觉之间的所有情况,拥有了一大堆事实,但仅此并不能让你得出科学的结论。“科学观察”是系统的,有针对的,并非庞杂无章。我们日常生活的观察之所以大多无效,原因就在于太多的干扰因素。并且每个干扰因素不仅是独立干扰,而是联合在一起,产生复杂的效应给研究带来影响和阻力。最基本的就是方法就是众所周知的控制变量,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第二,可证伪、可重复性。真正的科学家一定会承认自己理论的局限性,这不是谦虚,科学的发展就是理论的覆盖,而并非真理式。可证伪性就是说一项理论如果有用,所做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也就是说,不是完全兼顾所有可能性。比方说,人的左脑里有一个“小精灵”,在控制我们的语言习惯机制,但是它会阻止我们看到它,一旦有X光或者其他探测手段,它们就会消失。这个例子的问题就在于是“不可证伪”的。但是请想一下,这和那些宣传“超感官知觉”“预测未知”的理论又有什么区别。

《对伪心理学说不》:逃离心理学的骗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其实就是这样,他的理论使用一个复杂的概念结构,在事后解释人类行为,看起来是可以解释一切的。诗人约翰·唐尼说,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科学中,每个研究者的理论都是相互联系的科学基础,并非文学中的独特视角。一项发现如果需要得到公认,就必须以一种能让其他科学家尝试相同实验并获得相同结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可重复性。举个例子,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提取方法,公布以后,其他科学家们也能用这种方法提炼出“镭”。

这两个特征不仅是我们辨别伪心理学的方法,也是辨认一些“畅销书”的火眼金睛。今天的时代再也不是熟读四书五经就能走遍天下了,而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需要终生学习的时代。信息如此泛滥,选择信息和学习是同等重要的,我们更需要“功利性的学习”。

比如说“二八理论”,用20%的时间学习一个领域80%的内容。对于心理学也是如此,读心理学不必为科研,为的是不被混乱的现实所蒙蔽,不被片面的信息所欺骗,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冲动。读普通心理学可以让你大概了解自身的一个心理健康状况,知道自己的健康水平,遇到问题可以跟自己讲和;读认知心理学可以给你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不管是原生家庭,童年问题,都能让你发挥出自己的本性;读社会心理学能让你看懂社会行为,不会再有身处环境的悲哀,也不会再被舆论引导,能够感受身处群体的幸福。当然,这几个只是心理学浩瀚的学科中几个小小的分支,美国心理学会官方定义的就有两百多个分支。我读心理学,只能从小小的门缝中窥探到一点点奥秘,即便如此,还是深感其深邃,值得终身孜孜以求。

来源:小猫传书,转载请注明!更多好书推荐,尽在小猫传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