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文 / 绿色小蝌蚪
2017-08-30 18:29

我一直很佩服能坦然说出自己艰难岁月的人,因为我自己缺少这种能力。

与其说是缺少能力,不如说是我根本不愿也不想再回头翻看那些陈年旧历,不愿意再走一遍那段让我自卑难过的落寞过往。

人们常说,时间会把所有情绪风化消散,那些难过和不开心交给时间都能统统解决,但我知道这种说法是错的。

伤痕会被岁月淡化,但永远不能被抚平。
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小的时候,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有过一段不长不短的寄人篱下的经历,分别在奶奶家和姥姥家住过一段时间。

其实那段时间在漫长的人生中并不算长,只有短暂的两三年而已。但是那段时间对我性格的影响我一直不曾否认。

看过一本书,它讲的是童年经历其实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童年的生活模式会造就一种深层性格,而这种性格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的培养成型一种你日后面对社会生活的长久方式。

习惯了以后很多东西很难改。

像是有人外出常年会随身携带一块幼时枕套上的绒布,每天必须摸着那块特定绒布,用手指的纹理摩擦着绒布的质感才会有安心安定的感觉。

很多人的生活是有定势的。

就像是家里老爸会唱歌,妈妈是歌舞团的演员,十有八九这个孩子也会点才艺和特长。

爸爸能喝酒,百杯不醉,千杯不倒,那从这个家庭里出来的孩子,一般身上都带着些能喝的基因。

或者,就像是家里上一代人离婚率很高,那这一代孩子婚姻幸福的可能就会大大缩小。

不要以为这只是运气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个循环。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生活定势。

你父母的性格和习惯很可能就会成为你的深层性格和待人接物态度。

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我和我妈一起生活,相依为命,两个人一起住在我姥家的小卧室里。

她是个特别要强却又很脆弱的女人,即使多不容易也不会说,可那时我常看她默默的哭。静静流下眼泪然后再快速的擦掉。

我们都一样没有安全感。

那时候她常和我说的一句话是,要懂事,妈妈在攒钱,买咱们自己的房子。

我因为“不懂事”挨过好多次打,哭过很多很多次。

记得那时候我妈为了让我们更安心些的住下去,她常特别积极的买菜买水果,把我姥家收拾的干干净净。

那时候我们很穷,没有钱,水果也舍不得吃。

每次从小卧室去厨房拿水果的时候,我都会偷偷的多拿一个,藏在衣服里,然后再做贼心虚的跑回那个属于我们的小卧室。

这听起来很可笑是不是,明明是自己买的,为什么不敢吃?

因为我心里会觉得,那是别人家的,只能吃一个,吃多了,人家会不高兴的。

嗯,当时我们就是这么疏远和陌生。

即使住在一起,我也存在着深刻的自卑和恐惧,把自己作为一个外来者,患得患失的生活着。

有一天我舅拿过去一个榨汁机,放在厨房的桌子上。大家都很开心,终于可以像电视里一样享受自己动手,喝鲜榨果汁的快乐了。

然后他喊我把冰箱里的水果都拿出来,一起榨汁喝。

一个梨只可以出少少的一点点鲜梨汁,在1000ml的容器内显得稀少的可怜。然后他拿起了第二个,第三个.......

在他拿第四个的时候我拦下说,咱们别喝梨汁了,一点都不好喝,不如吃水果吧,水果多好啊。

我是心疼了,我舍不得那么多我妈买的水果那么快的就都消耗殆尽,然后嘴犟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小气舍不得,还硬撑着说自己不喜欢。

其实那么冰冰凉凉的果汁,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然后我小舅舅说,你不喜欢别人还想喝呢啊,而且等下你尝尝,真的,味道一定特别好。

榨果汁用光了所有的水果,榨好果汁后我执拗的一口都不肯喝,总觉得我少喝一口就能多留出来一口,那就可以少用些水果,我妈就可以少买少花钱了。

那我们就可以早点搬出这个我不喜欢的地方,早点有自己的家了。

真的,哪怕20平也好。

看他们榨完果汁我就背上书包出门了。一边走一边哭,给我妈打电话说,妈,你又得买水果了。

听着我妈的安慰,让我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我在风中胡乱的抹着眼泪。

那年,我11。

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可能这种情绪没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和体会,包括我在写东西的时候也常常把这种感情安置于一个主角身上。

用第三人称,以别人的口吻缓缓讲来这段故事,不是为了表达手法,而是不愿意去重走一遍当时的心境,在风里抹眼泪无处可归的悲伤。

寄宿家庭住过,就会很在意别人的生活细节,也怕自己给别人添麻烦。

而且儿时的那段经历导致如今我很抗拒住在任何人的家里。

除非是我自己的家,产权证上是我自己的名字。

因为怕被别人赶出来自己无法理直气壮的反抗,虽说他们也是亲人,但对我来说寄人篱下的感觉从未远离。

小小的我学会了察言观色,明白了什么话能说什么话却不能.懂得了什么时候该伸手什么时候要克制住自己心里的想要。

自卑,敏感,又缺乏安全感。

很怕自己做的不好而被我妈抛弃,被她退货回我奶家。

虽然她从来没这么做过,但我还是怕。

那时候小小胖胖的我敏感的能够感受到别人一丁点的情绪变化,比谁都会看眼色。

说好听了就是超级善解人意,说难听了是小小年纪就学会见风使舵,看人下菜碟。

时常就会觉得自己无家可归,跟父母之间似乎也少了点什么,感觉很孤独。

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其实客观来说那时候我们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我描述的那么糟。

当时我妈的收入可能跟更加贫穷的山村家庭来说不算可怜,但是我妈妈不属于那种局观比较开朗的人,她只是一个女人,再坚强也会忍不住崩溃大哭的女人。

我知道我们穷,我要上进,我必须努力出人头地,即使这个观念在我那个年龄真的不能很好的进行消化。

也是因为这样,我开始了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我听过身边很多人说过这样的话,

“这个孩子一看就是农村的”

“那个孩子家庭条件肯定不好”

类似这样的。

每次让人心酸的事情是我不喜欢别人这样说,但是看一眼那个孩子,我也不得不认同这样的话。

不仅是穿着打扮行为举止,

甚至是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一眼就能看出来

不需要第二眼

我不愿意细说怎样怎样能分辨出来

那有些残忍。

可就是这样,旁观的人尚且能看出来差别,身在其中的人怎么会不知道。

他们一定更加敏感也更加自卑,真的,我穷过。

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贫穷的孩子好像做什么的时候都会担忧到钱。

想买什么东西,可是没有钱,算了。

想和谁交朋友,或者是想追求谁,可是因为贫穷,算了。

想学习什么,可是贫穷,算了。

......

久而久之就什么都不敢做了,

自尊心很强,可是很自卑。

而且这样的情绪会被放大,每天都在眼前,

就成了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

吃早饭的时候,别人买馒头吃,他也买馒头吃。

可他会想自己是因为穷所以只能吃馒头。

买东西的时候,别人买一块钱的水,他也买一块钱的水。

可他会想自己是因为穷所以只能买一块钱的水。

仿佛他们所有的事情都因为贫穷变了味。

所以我们更清楚地分辨出了贫穷自卑的孩子。

或者我们可以从富裕的孩子为什么都很自信来回答?

身边的朋友大多活泼开朗,其实有时候真的觉得相处起来特别舒心。

大家一起出去,如果是一个新的地方,会很高兴去尝试,不会有人担心任何事情。

大家一起吃饭,吃完每个人摊钱,也会算得很清楚,但是都觉得很自然。

你喝一块钱的水还是吃四十块一个球的冰淇淋都是正常的事情。

就算你天天吃馒头,也没什么影响。

不去同学聚会,不参加聚餐,不会多想什么。不管是自己还是朋友,都不会。

因为大家根本都不会去想穷这件事,所以就算偶尔穿着拖鞋在大街上拿着几块钱的零食晃荡也是开开心心。

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就像这样一件事。

a是一个贫穷的孩子,

b是一个富裕的孩子,

c是他们俩的同学,他有一把吉他。

a看见c弹吉他,很想学吉他,可是没钱买,想和c借,但是怕c和其他同学嘲笑,所以算了。

b看见了c弹吉他,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去向c借了几天吉他来学。

b什么都没有想,就只是觉得吉他挺有趣的,可是不一定就要买,可以借来试试看而已。

他根本不会去考虑别人会不会说他穷。

你看,其实那些家庭条件不差的孩子也会买两块钱的矿泉水,吃几块钱的垃圾零食,穿几十块的衣服。

可是他们就不自卑。

漫长的自卑成长期

为什么呢?

很简单啊,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穷,所以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

就是这样。

当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会想到穷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自卑呢?

而且说实话,这样的问题太多了。

贫穷是不是影响了性格?

贫穷的人是不是不容易成功?

寒门是不是真的难再出贵子?

你看看相关问题,再看看知乎新浪里讲故事匿名的人。

这就是心酸又无奈的事情。

我无法帮助你,但我根本不想伤害你,

可是你却把我当做伤害自己的利器。

我其实想说:

贫穷和彷徨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而贫穷和彷徨也是大多数人必须要经历的。

我相信能走出彷徨的人也必定可以走出贫穷的。

而我也觉得能从贫穷和彷徨中走出来的人,肯定比一直生活优渥的人更棒。

人生是场马拉松,就算走的路不同终点也是相同,不要因为穷这么一个字就放弃了整场人生啊。千万。

没有人会嘲笑在努力在奋斗在坚持的人的,不管他是否贫穷。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