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业总是到最后一刻才写,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文 / 卡提诺
2017-08-26 13:30

有些孩子的拖延,是因为他总是在等待完美的时刻来临,以为在那个时间点做事会是最有效率的。然而,往往等著等著,那样的时刻没有到来,拖延却已发生。

孩子作业总是到最后一刻才写,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明坤总是很享受即将跨上线前,那瞬间如濒死的快感——紧张、刺激、压迫、令人无法呼吸。

那种感觉,就像走在危险的黑森林裡,隐约知道背后有隻巨大的黑熊正往我这个方向来。当我加快脚步想逃离那座森林,那隻黑熊却不死心地追了过来。我使尽吃奶力气愈跑愈快,后面那隻黑熊也不甘示弱地愈来愈靠近。说时迟,那时快,眼前出现了山谷,我奋力一跳,竟成功跨越了山谷,把黑熊远远抛在脑后。我胜利了!

明坤炯炯有神,面露骄傲,向死党们描述著关于死线的惊险一瞬间。

明坤的死党从前有一大票,到现在只剩固定班底阿保和小亮两人,主要原因还是他那爱打包票,却又老是跳票的性格。

你放心,包在我身上!第一次听到明坤斩钉截铁说出这句话的人,可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但是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信守承诺,别人对他的信任也鬆动了。至于明坤的爸妈,别说信任,心早已崩裂成满地碎片了。

你不要再跟我挂保证!

妈妈,你不要急嘛!还有那麽多天假,时间很充裕啦!我这次一定会提前做的,一定。明坤用力握紧拳头,展现他的意志力。这画面,简直像街头看板上的竞选广告似的。但因为看很多次了,妈妈早就不抱任何期望。

不要再等了,作业马上拿出来!妈妈已对明坤完全失去信心。

我这次绝对不会拖到最后一天,妈妈,这集卡通正好看,先让我看完嘛。不然,我明天一大早就写,拜託嘛!明坤仍极力想要说服妈妈。

不,这回我不能再被他唬住了!妈妈摇摇头,让自己的思绪清醒一些。

孩子作业总是到最后一刻才写,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孩子拖延,心理师这麽说——压迫的快感?请适可而止

有些人总会想寻求被时间追逐的快感。如果能赶在截止日的最后一刻完成,那瞬间是多麽振奋人心,让人想握紧拳头用力向下拉,大喊一声Yes!

我自己就曾经是这样的人。我常常开玩笑地说,自己可能存在著火烧屁股的基因。有时甚至享受著事情完成前,那份紧张刺激所带来的快感,但是这所谓的快感,通常都是有惊无险的事后解释,其实过程中是极度不舒服的。

有限的时间会让人肾上腺素激升而紧张焦虑起来。当然,脑袋裡的压力也会不断地升高。儘管如此,明知时间紧迫时总会处在极度焦虑的状态下,有时还会引发不自主地抽动、喉咙乾燥、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脉搏急促,我们却还是选择这麽做。关键或许就在于过去总是在危急中逢凶化吉,一次次在死线前,摆脱死神的纠缠并且复活——对某些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成就感,就像电影《头文字D》裡的甩尾一样,即使在迂迴的弯道上,还是能「逢凶化吉」。

但这一切,请适可而止。

别让孩子拖延成性

拖延本身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这习惯会一点一滴地累积,如果我们鬆懈了、忽略了,孩子对于时间的运用就会慢慢偏移到拖延这一边。

凡事拖到最后一刻才做,等到时间运用的习惯侧弯了,要再把它调回来,得花费更多的心力。当事人势必也会更加痛苦,更容易产生逃避的心理。

动态的行为改变历程

先让孩子釐清自己的习惯、想法与看待事物的方式,再进行一场透彻的习惯改变。这种改变将能带来神奇的变化。

当他有能力解决眼前的事情,这种有能力完成的感觉往往也会让自信随之生成,并且从中感受到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样地,藉由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孩子也就有机会从中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什麽我们必须不断地带著孩子一起检视他在处理事情上的状态?因为,克服拖延就像是一段动态的自我行为改变历程,只能依靠不断的觉察、修正,与调整。

孩子作业总是到最后一刻才写,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破除凡事起头难

凡事起头难?头过,身就过!要启动一件事、解决拖延,一定是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就像我们必须先把脚抬起来,往前跨出第一步,才有机会带动第二步。即使是很简单的事情都没关系。让孩子给自己起个头,一点一点地开始。有了第一步,就能跨出第二、第三步,接著就有机会逐步走完全程。

这时,孩子需要一个简单的启动仪式,仪式内容很简单,只要想想以下几个问题:

我最拿手的事情是什麽?做哪些事情最顺手?是否曾经在进行某件事情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模式?这套模式将能帮助我用较短的时间解决眼前的事情——就从这裡开始尝试吧!

启动仪式的时间不需要太长,三到五分钟即可。主要是让孩子有一种能够动起来的经验。同时,陪著孩子一起思考,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这些时间分别可以用来做些什麽?

孩子的东摸摸、西摸摸,有时也反映出他可能缺乏目标行为。也就是说,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感到茫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执行的细节,所以总是处在一个不知道要做什麽的状态。

每件事都需要有个开头。有了开头,多少就会带来一些继续完成的力量。当然,要开始,多少也需要给自己一个可以完成的动力。这时,设定一个能够完成的目标就相当重要。并且,暂不考虑做事情的品质,先求有,再求好。有了雏形后,再进一步慢慢调整。

有时烦躁、低落等负面情绪,也容易让人将眼前的事情搁置在原地。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完成」的快感和成就感,有种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的感觉。接著,再让他依自己的进度、节奏,决定做事的速度与方向。这样的自我回馈将有助于孩子再次启动执行的能力与行动力。

观察孩子掌握进度的能力

关于孩子的判断力好不好,不妨找件事情当例子,彻彻底底地从各种角度、所有面向加以讨论,藉此观察他是否具备精准掌握进度及了解眼前事务的能力。

而在孩子过去的经验裡,到底有多少证据能证明他做得到?孩子必须练习拿出证据,好说服别人相信他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某件事。这麽做也能避免孩子空口说白话。

定期检视进度、设立截止日

让孩子设定一段定期自我检视的时间,比如早中晚、每天、每个礼拜,或每两个礼拜。从定期检视到随时自我检视,确确实实地核对自己的执行力是否有跟上待办进度。如有落后便立即进行微调,或转为自动化模式,变成一种不需特别思考就可以马上动手做的状态。

同时,孩子要懂得截止日的概念。他必须对最后期限有感觉,才能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运用。而这样的具体提醒,也能让孩子随时保持在一种警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