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岁还不说话,警惕听力出了问题!1个检查可判断,越早做越好

文 / 司马上健康
2022-03-05 09:21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先“看见”,而是先“听见”。

当婴儿呱呱坠地,还未睁眼,就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他对周遭充满着好奇,通过听觉迫不及待想认识这个世界。

大多数婴儿出生时听力正常,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运。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0.1%~0.347%,也就说1000人中有1~3个人出生时就“听不清”[1]。

具有正常听力的人,其实很难想象“无声的世界”,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地听到他们的父母说话、唱歌或给他们读书,从而延误了言语和语言学习。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检查出有听力损失风险的婴儿,以便对他们进行早期评估和治疗。

今天就来说一下,宝宝出生后小耳朵的这第一场考试。

婴儿的听觉是与生俱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具备了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比如:

出生1个月的新生儿:身边摇响铃,宝宝手脚会向中间抱紧;

1~3个月的婴儿:听到声音,能分辨出方向,并会向声源转头;

5~8个月的婴儿:能辨别细微声音的差别,与成人的能力接近。

(注:如果宝宝的这些行为有异常,或许就可能是听力受损了)

做家长的都知道,孩子0~5岁是语言敏感期。3~12月小宝宝开始对声音敏感,1岁左右开始模仿说话,1~1.5岁是口语发展的敏感期。

正常的听力是开口说话的前提,聋哑,也是先聋后哑。

如果孩子出现听力障碍,就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途径,也会错过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轻者导致语言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重者导致聋哑,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所以,如果能在刚生下来不久,就及时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并进行快速干预,比如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进行治疗,宝宝就有机会重新回到有声世界,接受到该有的语言刺激,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影响。

许多刚生宝宝的父母,是否还记得医生会给宝宝的小耳朵做检测?

是不是还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小的婴儿就要进行听力检查?

其实,医生的这个行为,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许多国家已经很普及,每个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获得听力筛查的机会[2]。

目前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1](都是用测试仪器进行),一般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进行。

具体的筛查流程可以看下面这张图[3]:

如果宝宝有以下情况,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听力状况:

2018版婴幼儿听力损失评估的国际共识(ICON)[2]提出,对于存在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需要做两阶段筛查[4]:

第一阶段采用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第二阶段复筛只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两阶段筛查均未通过的新生儿,需要在1个月内转诊,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及医学评估[5]。针对听力诊断异常或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还需要进行定期随访。

早筛查就是为了早干预。听觉发现了问题,就犹如一场赛跑,越早干预,对宝宝的语言发育的影响也就越小。

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能让孩子摆脱“十聋九哑”的魔咒。

先天性听力障碍,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所以如果宝宝确诊患有听力损失,应该在6月龄内积极接受干预。

比如尽早验配助听器,如果助听器使用3~6个月后,发现效果不佳,还可能需要尽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术[5]之后密切观察,定期追踪随访,同时注重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价。

听觉是交流的基础,除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定期体检,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宝宝成长发育阶段的典型里程碑,来判断是否存在未被发现的听力损失[6]:

0~3月龄:

父母声音可以安抚吵闹的婴儿,婴儿对响亮的声音有反应或被惊醒。在喂养过程中,婴儿会根据声音改变其吸吮方式。

3~6月龄:

婴儿对父母的语调变化有反应,对有声音或有音乐的玩具表现出兴趣。他们用不同的声音咿呀学语,你可以注意到宝宝声音的变化。

7~12月龄:

婴儿开始朝声音的方向看,并积极听和模仿大人的语言。到12月龄时,他们可能会使用1~2个词语。

1~2岁:

宝宝会听从简单的命令,听故事和歌曲,或在叫名字时指着图片。他们的词汇量不断增加,并开始将两个词放在一起。

2~3岁:

他们可以使用两到三个词的短语,家人可以听懂他们的讲话。他们也会准确描述和询问物品。

3~4岁:

孩子们听电视的音量与家庭成员相同,当从另一个房间叫他们时,他们会做出回应。他们会用3~4个词的句子回答问题和谈论经验。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早期提供干预,让出生时有听力损失的儿童也可以发展适合其年龄的言语和语言技能,并可以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在同一教室开始正式教育。

敲黑板:

无论听力损失的程度是轻度还是极重度,只要在前6个月被发现,并且患儿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语言能力基本能达到正常儿童水平[2]。

反之,如果没有及时筛查出先天性的听力障碍,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莫大的影响。

愿天下所有的宝宝们,小耳朵的第一场考试,都合格通过。(点个“在看”,为宝宝们助力~)

特约作者:梁璐

复旦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学博士

审稿专家:张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陈建勇. 婴幼儿听力损失评估国际共识[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32(12):5.

[2]Chen J,Yang J. International consensus(ICON)on audiological assessment of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J]. Journal of Clinical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的通知.妇卫社发[2010]96号[S].2010.

[4]Child P.Year 2007 Position Statement: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arly Hearing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Programs Joint Committee on Infant Hearing[J]. Child Preschool.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诊断治疗组. 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指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3):181-188.

[6]联合国儿童基金会.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2011][S].2011.

编辑:叶正兴、叶译楚、吴维

排版:韩宁宁 | 校对:武宜和

运营:李永敏 | 统筹:吴维